歸莊圖

歸莊圖

《歸莊圖》是元代畫家何澄創作的紙本水墨畫,現藏於吉林省博物院。

《歸莊圖》取材東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此畫以山水為背景,人物穿插其間。在全景式構圖中,主題人物連續出現,逐段反映陶淵明辭官歸故里的主要情節,與傳稱為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同一手法。人物線描多用方折筆,山石樹木用枯筆焦墨,間以淡墨暈染,勁健中含秀潤,蒼率中蘊清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歸莊圖
  • 作者:何澄
  • 畫作類型:水墨畫
  • 創作年代:元代
  • 材質:紙本
  • 規格:縱向41cm,橫向723.8 cm
  • 文物原屬:故宮舊藏
  • 現收藏地:吉林省博物院
  • 作品別名:歸去來兮圖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構圖,技法,歷史傳承,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歸莊圖
該作品以山水為背景,人物穿插其間,逐段反映陶淵明辭官歸故里的主要情節,分別是“問征夫以前路”“僮僕歡迎稚子侯門”“攜幼入室”“矯首而暇視”“悅親戚之情話”“扶孤松而盤桓”等。
卷後拖尾處有元代張仲壽行書《歸去來兮辭並序》,亦有元代姚璲、趙孟頫、鄧文原、虞集、劉必達、揭傒斯、太玄子(張嗣成)、柯九思、危素、吳勉,清代高士奇、張照等人的跋文,亦有張仲壽、高士奇、畢沅的收藏印。畫卷曾入清宮內府,有嘉慶五璽、宣統三璽,可謂流傳有序。

創作背景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是古代繪畫中常見的題材,它代表了一種“歸隱”文化的原型,被後世諸多畫家進行圖本演繹。《歸莊圖》是何澄90歲時所作的長卷。

藝術鑑賞

構圖

畫為長卷,分段描寫辭意並寫辭中句意。何澄這幅《歸莊圖》即按其“辭”意,以長卷形式再現陶淵明歸莊時的場面。畫面上陶淵明的形象重複出現,表現了詩人解印歸莊寄情田園牛活的若干片斷。每段以樹石、田園、人馬或屋宇等景物隔開,使各情節既有一定的獨立性,又保持原辭的完整性。又恰當地展示各活動場面、情節,以環境突出表現了詩人寄情于田園林壑的隱逸之思。畫面從右至左展開,分為村旁問道,臨莊慨嘆,摯友敘談,飲酒賞泉等。構圖連線,將不同時空的景物、人物活動,組織在一個畫面里,主題人物連續出現,以達到突出主題人物陶淵明面容瀟灑、神情自然,“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性格特徵。此畫在經營位置方面,以樹木枝葉穿插,衢宇山石掩映作為段落間隔,這是此長卷畫的一大特色。用多幅畫面連續敘述一個故事或事件發展過程之形式,表現十分嫻熟,銜接得十分巧妙自然,這是此卷畫的又一特色。

技法

圖中所畫樹石、山水、人物、鞍馬、屋宇、舟車等,反映了作者在繪畫上有著多方面才能。此圖以方筆線描作人物,人物造型準確,刻畫得神情自然,手法洗鍊,衣紋流暢,用筆細勁流利,與李公麟白描法相近。以水墨作山水,山樹用於墨破筆勾出。其白描人物流露著白李公麟演變而來的痕跡。樹木山石的畫法,多少帶有些從北宋的雲頭皴、蟹爪樹蛻化而來的郭熙畫法的形跡;又顯現出斧劈皴等南宋李唐院派的影響。這種畫風雖有南宋院體畫的遺意,在筆墨運用上,已開元代逸筆的先河。

歷史傳承

《歸莊圖》為清宮舊藏,著入《石渠寶岌》三編,偽滿後流入民間,1964年由宋振庭先生捐贈給吉林省博物院,後歸吉林省博物院收藏。

作者簡介

何澄,元朝畫家,北京人。其祖喜愛武洞清之畫,家中收藏甚富,得以觀習揣摩,領悟武氏筆意。所畫神佛,亦能傳武畫之神。相傳何澄自幼及長,作畫無日或輟,至老彌勤。長於色彩,其畫已臻傅染簡淨、不施重色之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