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義軍時期敦煌石窟考古研究

歸義軍時期敦煌石窟考古研究

《歸義軍時期敦煌石窟考古研究》是2017年9月甘肅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沙武田。

基本介紹

  • 書名:歸義軍時期敦煌石窟考古研究
  • 作者:沙武田
  • 出版社:甘肅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9月
  • 頁數:365 頁
  • 定價:9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42340207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歸義軍時期敦煌石窟考古研究》是作者圍繞歸義軍時期敦煌石窟考古這一課題長期研究的成果,主要內容包括:莫高窟窟前殿堂建築遺址的考古學研究,如殿堂建築的時間、規模、建築結構特點等;歸義軍時期代表性洞窟的研究,如對敦煌文獻所記莫高窟“太保窟”“天子窟”的具體考證等;歸義軍時期壁畫程式化問題的研究;歸義軍時期大窟營建影響和意義的研究;圍繞敦煌藏經洞的性質、封閉時間和原因的研究。《歸義軍時期敦煌石窟考古研究》內容涉及面廣,研究非常深入,是敦煌學界關於歸義軍時期敦煌石窟研究的新力作。

作者簡介

  沙武田,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理事。1996—2014年在敦煌研究院工作。主要從事佛教石窟考古、敦煌學、絲綢之路文化交流等研究。先後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各類省部級項目1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110餘篇,出版了《敦煌畫稿研究》、《吐蕃統治時期敦煌石窟研究》、《敦煌石窟藝術概論》(合著)等6部著作。曾擔任10集大型紀錄片《河西走廊》學術總顧問和學術總統籌。

圖書目錄

第一編 窟前建築遺址研究
第一章 莫高窟窟前殿堂建築遺址述論
一 敦煌寫本的記載
二 莫高窟窟前殿堂建築的時代
三 作為洞窟整體建築一部分的殿堂和窟檐建築
四 殿堂建築基本結構特徵
五 由殿堂建築再探窟與寺之關係
六 殿堂建築營建之原因
七 殿堂建築與敦煌工匠
八 殿堂與窟檐建築的材料
九 殿堂與窟檐建築研究的意義
第二章 莫高窟第130窟窟前殿堂建築遺址的時代問題——兼及藏經洞封閉的年代
一 提出問題
二 莫高窟第130窟窟前殿堂建築遺址時代再辨
三 莫高窟第130窟表層壁畫重修時間與殿堂建築的時代關係
四 斷代西夏的障礙
五 對藏經洞封閉時間的一點討論
第二編 石窟營建代表性文獻釋讀
第三章 《莫高窟記》題於莫高窟第156窟相關問題研究
一 《莫高窟記》基本內容再解讀
二 《莫高窟記》題於莫高窟第156窟之背景和意義
三 《莫高窟記》題寫時間與莫高窟第156窟建成時間之關係
四 《莫高窟記》的題寫與鹹通六年上元日窟上活動
五 《莫高窟記》作者小考
六 悟真作為《莫高窟記》作者引發的新思考
七 由《莫高窟記》談唐人眼中敦煌藝術的源頭
第三編 洞窟名號新證
第四章 敦煌石窟于闐國王“天子窟”考
一 提出問題
二 “天子窟”考查
三 洞窟內容分析與佐證
四 敦煌和于闐關係的佐證
五 于闐國王“天子窟”的選址與營建時間
六 于闐人與敦煌石窟之關係
第五章 莫高窟“太保窟”考
一 提出問題
二 “太保窟”之“太保”辨析
三 “太保窟”考
四 “太保窟”營建小議
第六章 對莫高窟“天王堂”的質疑
一 “天王堂”塔的基本信息
二 “天王堂”營建的時代
三 “天王堂”名實辨
四 曹延祿夫婦功德塔本名追溯
五 近年來學術界對天王堂的研究
第四編 石窟個案研究
第七章 莫高窟第98窟對曹氏歸義軍時期大窟營建的影響
一 研究對象與問題所在
二 窟主的影響
三 崖面位置的選擇
四 開窟的原因分析
五 洞窟名號
六 洞窟形制
七 壁畫內容及其布局
八 底稿的運用與壁畫的程式化
第八章 莫高窟第61窟中心佛壇造像為繪塑結合“新樣文殊變”試考
一 莫高窟第61窟中心佛壇造像遺蹟
二 同時期敦煌文殊變考察——以“新樣”文殊為中心
三 敦煌和于闐關係影響下的莫高窟第61窟新樣文殊造像
四 P.4049新樣文殊畫稿與莫高窟第61窟之關係
五 莫高窟第61窟中心佛壇造像“新樣文殊變”試考
第五編 藏經洞相關問題研究
第九章 藏經洞封閉原因再探
一 莫高窟第16窟重繪表現末法思想的千佛變相
二 公元1052年遼代末法思潮
三 公元1052年之前敦煌與遼的關係
四 公元1052年末法思潮對敦煌的影響
五 藏經洞的性質
六 對避難說的討論
七 一點補充
第十章 莫高窟第16窟整體重修時供養人畫像缺失與藏經洞的封閉原因
一 莫高窟第16窟重修與藏經洞之關係
二 莫高窟第16窟重修時供養人畫像缺失之疑問
三 莫高窟第16窟重修的歷史背景
四 歸義軍晚期曹氏功德窟中不重視供養像的原因
五 以莫高窟第16窟供養像的缺失為線索再談藏經洞的封閉之謎
六 簡談藏經洞封閉的時間
七 藏經洞之外的藏經洞
第十一章 莫高窟藏經洞壁畫問題再探
一 斯坦因記載的疑點與初步的結論
二 對張大千“仿古新繪”的質疑
三 從藏經洞壁畫本身入手考辨真假
第六編 經變畫與敦煌社會的解讀
第十二章 政治圖像遺產的原樣保留——以贊普問疾圖為中心看吐蕃之後的敦煌社會
一 一個現象——贊普問疾圖在吐蕃統治結束之後的命運
二 圖像表達的誤區與矛盾——統治者的威儀和作為政治圖像的贊普問疾圖
三 政治圖像的原樣保留與吐蕃之後的敦煌社會
四 新釋讀晚唐壁畫“微型維摩詰經變”
第十三章 敦煌石窟金光明經變的幾個問題
一 對莫高窟第417窟“金光明經變”的質疑
二 敦煌金光明最勝王經變畫樣分析
三 金光明最勝王經變出現的社會歷史背景分析
四 金光明經中堅牢地神對敦煌毗沙門天王造像和于闐國王像的影響
五 金光明最勝王經變與所在洞窟的關係
六 金光明經變在畫史上不被廣泛流傳的原因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