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2014年吳子牛執導影視劇)

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2014年吳子牛執導影視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是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和中共四川省委組織、指導,北京華影文軒影視文化有限公司、中央電視台等單位聯合製作的一部歷史題材電視劇。該劇由吳子牛執導,馬少驊薩日娜張嘉譯宋佳印小天何琳於笑等主演。

該劇描述了公元1976-1984年的鄧小平的主要活動,主要從1976年毛澤東同志逝世27天后開始寫起,直到1984年10月1日,鄧小平在天安門城樓上檢閱國慶遊行隊伍,遊行隊伍中的大學生自發地打出代表億萬人民心聲的橫幅“小平,您好!”為止,期間歷經粉碎“四人幫”,結束十年動亂,進行撥亂反正,國家走上改革開放的道路,對中國具有劃時代意義。

2014年12月17日晚,安徽衛視“2014國劇盛典”在京舉行,《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榮獲十佳電視劇稱號。

2015年8月,在第17屆華鼎獎中,被評為全國觀眾最喜愛的電視劇作品。

2016年10月16日,該片榮獲第十一屆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優秀電視劇獎。 2017年2月,該劇獲得第十一屆電視製片業“電視劇優秀作品”獎。

基本介紹

劇情簡介,分集劇情,演職員表,角色介紹,電視劇表現,線上視頻,音樂原聲,幕後花絮,獲獎記錄,幕後製作,播出信息,劇集評價,

角色演員介紹

  • 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2014年吳子牛執導影視劇)
    鄧小平
    演員:馬少驊
    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核心領導者,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創立了“鄧小平理論”。他所倡導的“改革開放”及“一國兩制”政策理念,改變了20世紀後期的中國,也影響了世界,是中國極具貢獻的偉人之一。
  • 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2014年吳子牛執導影視劇)
    演員:張嘉譯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陝甘邊區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者之一,建國以來長期主持西北黨、政、軍全面工作。在1959年4月任國務院副總理兼秘書長,之後一直負責國務院常務工作。
  • 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2014年吳子牛執導影視劇)
    演員:印小天
    雲南知青,熱血愛國,在恢復高考時參加考試,卻意外落榜,接著在知青返城後選擇了從商。
  • 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2014年吳子牛執導影視劇)
    演員:薩日娜
    鄧小平的夫人,一直在背後幫助他的賢內助。
  • 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2014年吳子牛執導影視劇)
    演員:朱宏嘉
    鄧小平與卓琳的兒子。
  • 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2014年吳子牛執導影視劇)
    演員:王樂君
    北京青年,經歷了文化大革命之後,因為鄧小平而恢復高考政策,因此成為了其中一名幸運兒,但敢愛敢恨的她為了成全心愛的人毅然撕毀她盼望已久的錄取通知書…之後更加為新農村建設助下自己的一臂之力,是個熱血愛國的青年。

音樂原聲

歌曲名作詞作曲演唱備註
朱海
王黎光
片尾曲

幕後花絮

●話說主演
2014年8月8日晚上8時,央視一套將會全國首播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 (原名《鄧小平》)。馬少驊一直以惟妙惟肖地扮演孫中山這一角色,被觀眾所熟知,也讓觀眾看見他,就自然而然聯想到了孫中山。此次首次飾演鄧小平,馬少驊做了大量工作。最終當鄧家子女看到他的表演的時候,說了一句:“這就是我們的老爺子!
●最高規格
該劇共48集,投資約1.2億元,歷時5年創作完成。2013年9月開機後,拍攝110天殺青,送給各級領導審查的光碟就超過1萬張。而冷溶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王東明(四川省委書記)兩位省部官員同時擔任該劇總顧問,也凸顯了這部獻禮鄧小平誕辰110周年的電視劇的高規格。該劇播出後,勾起了全國很多人的回憶。該劇首次展現了1976年以來高層政治鬥爭,其“大膽觸及以往很少觸及的題材”,也引起熱議。對華國鋒胡耀邦等歷史上的敏感人物,該劇也沒有迴避。據了解,該劇中華國鋒的人物形象是首次在電視劇中出現。
●製片人、導演到演員 川人劇中擔“大綱”
《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中,製片人高成生、導演吳子牛,以及“副線”故事中的女演員高瓏珂,都是地道四川人。四川新聞網記者在採訪製片人高成生時,他一聽說是來自家鄉的媒體,就熱情地用四川話與四川新聞網記者聊起了天。他告訴四川新聞網記者,主演馬少驊是貴州人,雖然貴州話和四川話非常相近,但是在有些單字的發音上,還是有細微差別。為了能將一口鄉音的鄧小平演繹得更加活靈活現,馬少驊經常向劇組裡兩位地道四川人——高成生和吳子牛,“討教”四川話。在兩位“專業四川話培訓教練”的“調教”下,劇中馬少驊所說的四川話,相當標準,讓初次看片的四川新聞網記者差點誤以為馬少驊就是地道的四川人。
《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劇照《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劇照
除了導演和製片人兩位四川人之外,劇中“副線”故事裡,戲份頗重的女演員高瓏珂,是一個成都姑娘;無獨有偶,另一位飾演老幹部的演員是曾經在成都軍區藝術團工作過30餘年的老戲骨。 
●為求一句四川話請川籍演員“打飛的”來
導演吳子牛在接受四川新聞網記者採訪時說,為了力求細節真實,獲得眾多四川觀眾的認可,有一次,為了一句台詞,他們不惜專門從外地邀請四川演員前來“救場”.。
“有一場戲,需要一位四川老太太和鄧小平對話,為了呈現最原汁原味的狀態,我們專門邀請了在外地工作的四川人藝老演員,在《金婚》中飾演過張國立母親的王彩平出演,這是我們對四川觀眾的誠意。”吳子牛說。
《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劇照《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劇照
同樣的細節,發生在一場鄧小平來成都菜市場視察的戲中。劇中鄧小平和一位賣肉的攤販用四川話閒話家常,可是本該飾演成都賣肉攤販的男演員卻滿口重慶口音,細心的導演一聽就覺得不對勁,於是在後期製作時,專門請來了成都方面的配音演員為其配成都口音。
由於導演吳子牛自己是四川人,而鄧小平也是一口四川話,所以劇中所有演員的四川話發音,整個劇組都格外重視,在後期製作時,還專門邀請了來自四川人民藝術劇院,曾經為《讓子彈飛》中周潤發配音的配音演員宣曉鳴擔任配音導演。
●為讓嘴不“冒白氣” 冬天吃冰棍
演員印小天告訴四川新聞網記者,電視劇第一集中,有一幕演的是瓢潑大雨中,熱血青年田源和夏建國張貼“鄧小平,你在那裡”大字報的戲。這幕戲拍攝時間在11月底,在灑水車製造的“大雨”中,主演印小天和楊錚的衣服、頭髮很快就結成冰柱。但為了拍攝效果,兩人還得吃冰棍、喝冰水,以保障說話時不會出現哈氣冒“白煙”的情況。
●苦等六小時的“涮羊肉”鍋
為了逼真地還原歷史,劇中所使用的道具幾乎都是真實的。在一場夏建國招待雲南知青的戲中,為了等一支老北京涮羊肉火鍋的“鍋”,所有演員在拍攝場地等了6個小時。只為了等道具組搞定一口具有那個時代造型特色的鍋。
●馬少驊增肥抽菸樣樣來
為了更加接近鄧小平,馬少驊在確定出演到開機的一個多月時間裡,關掉手機和電視,除了研讀鄧小平相關資料和紀錄片,就是增肥。一個多月時間增肥20多斤。而眾所周知,鄧小平喜愛抽菸,為了飾演這個角色,戒菸多年的馬少驊硬是再次“戒菸失敗”。
●紀實文獻手法 重現重大歷史事件
劇中,賀平在得知“四人幫”被粉碎後的訊息後,第一時間趕到鄧小平家裡。鄧小平當時還處在被“軟禁”狀態,預感有大事發生的他立即召集家人去“老地方”。在廁所里,關上門打開水龍頭後,賀平開始講述粉碎“四人幫”的經過。聽完這個訊息後,鄧小平為自己點燃了一根煙,無比快慰地說:“我可以再乾二十年。”
鄧榕後來回憶這一幕時曾記述:“震驚、疑惑、緊張、狂喜,一時之間,喜怒哀樂全部湧上心頭。父親十分激動,他手中的煙火輕微地顫動著,我們全家人,就在這間廁所裡面,在嘩嘩作響的流水聲中,問著,說著,議論著,輕聲地歡呼著,解氣地怒罵著,好像用什麼樣的方式都無法表達心中的振奮和喜悅。”
●展現家庭生活 鄧小平子女提供建議
馬少驊介紹說,在該劇拍攝過程中,他經常會就劇中細節打電話向鄧家人求證,力圖能夠接近歷史。此外,戲中有多場戲是在鄧小平生前居住的院裡拍攝的,當時鄧小平的幾名子女也在現場觀看拍攝,並給出了不少建議。
為了更真實還原當年的歷史,製片方還按照鄧家原址以1:1.25的比例進行還原打造場景,道具和布局,以逼真地反映當年的景象和氛圍。為了保證該劇的權威性,劇本創作由中央文獻研究室派出專家、學者擔任指導,並提供大量文獻資料。
鄧榕說:“這部電視劇展現的是一個時代,希望人們不要忘記那段可歌可泣的歷史。電視劇雖然以鄧小平的名字命名,但描寫的是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共同的光輝形象,他們是共和國新時期改革開放偉大事業的開創者,值得大家銘記和歌頌。”

獲獎記錄

時間屆次獎項名稱結果
2015
10
首爾國際電視節
評審特別獎
獲獎
2015
30
飛天獎
入圍劇目獎
提名
2016
11
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
優秀電視劇
獲獎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2009年,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時,中央文獻研究室受命來牽頭組織創作這部以鄧小平為題材的電視劇。2009年2月,給三條指導性意見:第一,希望該劇的時間段放在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到1984年十二屆三中全會之間;第二,這部劇的核心要反映鄧小平是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形象:第三,除了反映鄧小平的個人貢獻外,還要反映國家整體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
《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該劇創作之初,詳細的分集大綱一共做了十幾稿,待審定通過後進入下一個階段:選擇部分章節進行試寫。這一階段他們經歷了5輪“推翻重寫”,然後,進入到劇本初稿階段。初稿創作也是經歷了“成稿大幅修改”反覆3次的過程。經過論證、審定之後,才開始進入正式劇本創作。
《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創作歷時4年,正式劇本完成第一稿是在2012年8月,第二稿完成時就到了2013年9月,第三稿即為定稿拍攝。 
拍攝過程
該劇共投資約1.2億元,2013年9月開機後,緊張拍攝110天殺青,後期製作長達7個月,送給各級領導審查的光碟就超過1萬張。劇中真實和虛構的人物多達500多人,涉及場景1000多個。
後期製作
應對各級審查時,從52集壓縮到49集,再壓縮到48集,馬少驊先後8次補配音,抹掉電視劇同期聲,重新找到現場情緒並不容易。也許只是去掉了少數情節,但敘事上就要修改一連串。“修改時優先保證政治上不出問題,然後保證畫面、保結構,台詞改、字幕改、旁白改,只要不傷筋動骨。導演說這個那個演員回不來,我說保證播出是第一,不然配音再完美沒用。”高成生說,“真是驚心動魄。其實主要是時間上太趕了,我接手的時候只剩一年半倒計時。”
2014年7月,《鄧小平》通過了審查,相關部門對該劇的評價是“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創作的重大收穫”。重大收穫,而非以往使用過的“里程碑、重大突破”,高成生對詞語之間的差異理解得很精準,“你這部劇突破了,有特殊性,十年八年別人很難有超越的。”

播出信息

2014年7月廣電總局審批為重大革命和重大歷史題材電視劇
誕生時間線
2014年8月8日該劇在央視一套黃金檔播出。
收視情況
以下是《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電視劇在CSM50城中的收視情況。
日期
集數
收視率
同時段排名
2014-08-08
1-2
1.735
全國第1名
2014-08-11
3-4
1.995
全國第1名

劇集評價

片子全景式再現了從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到1984年中國全面改革開放這八年中的中國政治歷程,除了鄧小平作為主角,片中出現華國鋒等當時黨和國家領導人,講述了官方銀屏從未直接展示過的一些細節。這讓很多觀眾感到驚喜。
這部片子對“脫敏”有突出貢獻,成為輿論的強烈印象。至於這樣的“脫敏”尺度是否令人滿意,以及這些“脫敏”是否足夠恰當,價值觀不同的人自然會有延伸性爭論,但這些爭論並不損害片子影響的高度正面性。
談新中國的歷史,一直有一些敏感的“禁區”。在整箇中國的政治話語體系里,禁區就更多一些。究其原因,中國傳統文化主張和諧,共識不足時,迴避分歧就成了最常用的選擇。這個問題有一定的體制根源,但不全是。
問題在於,社會多元化和網際網路推動的全球化在將中國政治話語的一個個“禁區”團團圍住,這些禁區通常只能在官方輿論場上得到維持,民間的實際輿論擁有眾多渠道,禁區成了似有似無的東西。
中國新的話語禁區明顯減少,但依然有一些。老的禁區打破了不少,但也有一些“維持了現狀”。我們認為這一大方向是積極的,這部片子是其中有標誌性意義的進展。
最重要的或許是,要儘量減少話語禁區,這已成為執政力量和主流社會的共識。用限制人們談論敏感話題來推動社會治理,這只能是不得已時的權宜之計,而不能作為常規性手段使用,管理者們對此都已清楚。
為打破那些仍存在的話語禁區,需要一些條件。它們包括,公開談論那些敏感事件和人物不會導致社會意識形態的劇烈混亂,也不會導致尖銳的政治猜測或衝突。此外,開放這些討論不能消耗國家的過多注意力,更不能加劇不同人群之間的分裂。
然而每一個敏感話題的超越,還是需要魄力。社會技術力量的進步對開放敏感話題形成倒逼,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像薄熙來、周永康被查處過程,輿論在事情尚有不確定性時就積極參與進來,恐怕就是合力造成的。
回過頭看我們會發現,每一個敏感話題的公開,都對國家穩定最終形成積極影響。這些開放逐漸積累了社會的承受力,突發事件不再像過去那樣震撼,中國“什麼都發生”,人們“什麼都議論”,但社會穩定在表面無序中形成了韌性。
這些經驗告訴我們,今後要儘可能避免新話語禁區的形成。每一個新話語禁區都有可能成為一個政治或意識形態的“堰塞湖”,它今天封堵得越嚴密,就有可能積累出一些相應的負面作用。
對於已有的話語禁區,應當看到,圍繞它們的某種“堰塞湖”已經形成,它們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有些逐漸消解,實現話題開放的“軟著陸”。有些可能要等更長時間,等到社會有了更多共識之後,再逐漸放開。應當說,這是中國全社會面臨的考題,它不光是政府怎么做的事情。
我們所有人都生活在中國社會上,對這個社會的問題和消除它們的難度,都多少是明了的。一方面我們呼喚全面的改革,包括逐漸剷除導致話語禁區存在的那些文化和制度原因。另一方面我們應清楚,這樣的改革既有其自身的獨立性,也是全社會很多其他改革的集成過程。我們盡力而為,但決不可將複雜的事情簡單化。(環球社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