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迷蹤:你所不知的歷史真相

《歷史的迷蹤:你所不知的歷史真相》內容簡介:歷史容不得虛假,更不能淪為價值取向的附庸,即便以部分的真實代替歷史的整個真實,也是一種最為卑鄙的篡改歷史的手段。真實是歷史的生命線,是歷史的靈魂。沒有真實,歷史就會淪為普通藝術行列里可笑的傳說。《歷史的迷蹤》撕開沾滿灰塵的歷史封面,告訴人們:這是真實的歷史。

基本介紹

  • 書名:歷史的迷蹤:你所不知的歷史真相
  •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頁數:264頁
  • 開本:16
  • 定價:29.80
  • 作者:劉繼興 劉照興
  • 出版日期:2009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807628219, 9787807628217
  • 品牌:北京博文天下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歷史的迷蹤:你所不知的歷史真相》:遠去了秦磚漢瓦、古道西風。千年往事,無未予帶走古老的傳奇隱藏的真相。慢慢扯下歲月的遮羞布,開啟歷史的封印,展現出一幕幕不為人知的畫卷……

作者簡介

劉繼興,作家,文史學者,傳媒資深人士,現居太原。生於1970年,1992年畢業於天津大學人文系馬列哲學本科專業,喜歡“浮舟滄海,立馬崑崙”的人生大境界。雖不能至,心嚮往之,十餘年來,在文、史、暫以及美學、傳播學等領域均有建樹,已出版《魅力毛澤東》(新華出版社)、《劉繼興讀史》(湖北長江出版集團崇文書局)、《歷史上的那些牛人》(航天大學出版社)等著作,共發表各類作品450餘萬字。先後擔任數家都市類報刊的常務副社長、常務副總編.現任報社執行總編、景區董事長等職。
劉照興,山西柳林籍人氏,1987年畢業於山西師大,哲學學士,高級政工師。多年來筆耕不輟,在《人民日報》、《新華社內參》、《半月談》等報刊發表各類文章近百萬字,多次榮獲省級以上的獎勵。先後任某市市委宣傳部調研室主任,宣傳科長,現為某藝校副校長。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帝王篇
秦始皇是否死於趙高之手
史上唯一終身未立皇后的皇帝
歷史上最荒唐的短命皇帝
史上賣官最瘋狂的皇帝
常換老大的劉備為何能成就帝業
歷史上最能打仗的帝王
歷史上最不會用兵的國君
滅元軍最少的朱元璋為何能一統天下
明代宗朱祁鈺為何沒被葬人十三陵
史上唯一實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
皇帝們的名字為何怪僻
史上唯一的兩國皇后

第二部分 軍事篇
史上最巧妙最成功的連環計
一句玩笑引發的弒君悲劇
歷史上最早的“十三太保”
締造四個王朝的古代第一貴族集團
薛仁貴征遼是如何“瞞天過海”的
唐朝滅亡的真正兇手是否是惡劣氣候
岳飛的真正死因
蒙古大軍橫掃亞歐的制勝法寶
蒙古沒能征服日本的真正原因
明朝中葉的倭患何以猖獗
李白成百萬大軍瓦解於鼠疫
太平天國的兩大藏寶之謎
戴笠為何一直沒有加入國民黨
閻錫山與徐向前的四重關係
中國為何開戰十年後才向日本宣戰
戰後中國為什麼沒在日本駐軍
誰是民國軍閥中唯一的“不倒翁”
從少林寺走出的兩位開國將軍
最荒淫無恥的民國軍閥
擁有40位妻妾的民國風流將軍
黃埔軍校走出了哪些中共名將
臥底在戴笠身邊的“北斗七星”

第三部分 文化篇
中國人的老祖宗究竟有哪些
《資治通鑑》為何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寫起
華人的姓氏從何而來
為何說《老子》是一部兵書
史上培養奇才最多的牛人
為何“戈”能成為古代第一兵器
何為“三教九流”
誰是三國第一伯樂
張飛竟然是大書法家
正史中完美的周瑜為何遭後世狂貶
有多少古代英雄被民間尊為鬥神
李白以何為生
中國五大經典愛情故事之批判
“吃豆腐”與“吃醋”的幽默來歷
何為長盛不衰的成功學讀本
《厚黑學》為何被稱為民國第一奇書
削髮為僧的兩大絕代風流才子
五四“文白之爭”的高手過招
為何啟功否認自己姓“愛新覺羅”
為何恭維又被稱做“戴高帽”
民國第一寫手的傳奇文字生涯
書生氣:文化名士們的真性情

第四部分 其他篇
“神武天皇”徐福東渡日本之謎
諸葛亮所造“木牛流馬”
宋代婚配奇觀:“榜下捉婿”
為何古代強姦案件少
為何宋代和尚能娶妻生子
天下第一廉吏
胡雪岩是如何被對手整垮的
最早預見清朝滅亡的人
為何孫中山要讓位給袁世凱
蔣介石早年是如何起家的
歷史上最惡毒的文痞之罵
糊塗蟲為何被稱為“二百五”

文摘

秦始皇之死,《史記》記述很多,分別見於《秦始皇本紀》、《李斯列傳》、《蒙恬列傳》等處。篇中記載他第五次出巡時,行至平原津(今山東省平原縣)得病,勉強抵達沙丘平台(今河北廣宗西北),遂崩。人們一般認為,秦始皇是由於縱慾過度,體弱多病,加上出巡期間旅途勞累,以致一病不起。
筆者遍閱有關典籍,認為“千古一帝”秦始皇死得蹊蹺,很有可能死於非命——死於趙高之手。其理由是:
一是秦始皇並不像歷史上有些封建帝王那樣體弱多病。查諸史籍,未發現他患有暗病宿疾的記載,他的身體一向健壯。突出的例子是,秦王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荊軻行刺時,他在驚慌中還能掙脫衣袖,繞著柱子逃跑,始終沒讓荊軻追上。秦始皇第五次出巡時,才50歲,並不算衰老。在平原津得病,又走了一百四十多里到沙丘;在沙丘平台養病時,還能口授詔書給公子扶蘇,說明他當時思維清晰如故,並非患有致命疾病。總之,從秦始皇的體質與當時的情況看,還不至於在沙丘一病不起。值得注意的是,沙丘宮四面荒涼,宮室空曠深邃,相傳原是殷紂王豢養禽獸之處。戰國時,趙武靈王因庇護叛亂的長子章,被公子成和李兌包圍於此,欲出不能,又不得食,最後活活餓死在沙丘宮中,可見其地與外界隔絕的程度。在這種環境之中,發生不測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二是根據種種跡象推測,宦官趙高弒君的可能性很大。著名史學家郭沫若曾寫過一篇歷史小說《秦始皇之死》,其中描述秦始皇在平原津渡黃河時,癲癇病發作,後腦殼撞在青銅冰鑒上,加重了腦膜炎的病情,人處於昏迷狀態。當車趕到沙丘後,宿了一夜,第二天,趙高、李斯發覺秦始皇已死,右耳流黑血,右耳孔內有根一寸長的鐵釘。這篇小說反映出早就有人懷疑秦始皇的死屬於非正常的死亡。那謀害者是誰呢?小說中認為是胡亥。其實,趙高進行謀害的可能性更大,因為詔書、玉璽都在趙高手中,繼承王位的決定權也掌握在他與李斯手中。胡亥即使弒父,如果得不到趙高、李斯的配合,不僅得不到王位,反而有殺身之禍。而趙高常隨侍在皇帝左右,趁機行事不露痕跡,要較胡亥方便得多。
那么,為什麼說宦官趙高弒君的可能性很大呢?
首先,趙高是個宦官,有人說他的父母都是秦國的罪人,也有人說是秦統一戰爭中滅趙時的俘虜。趙父受宮刑,母親是官婢。趙母在秦宮中生下趙高兄弟幾人,都是生而為奴。後來秦始皇聽說趙高身強力壯,懂點“獄法”,提拔他作中車府令,是專管宮廷乘輿車與印信、墨書的宦官頭兒。秦始皇還命令趙高教自己的小兒子胡亥學習法律。在秦始皇這次出巡中,自然少不了中車府令的事務。而且後來趙高還“行符璽事”,即執掌傳達皇帝命令和調兵的憑證“符”和“璽”。趙高在秦始皇病重期間和死後的種種表現,使人不得不懷疑秦始皇的死與趙高有關。
其次,趙高與蒙恬、蒙毅兄弟有宿怨。據說,趙高曾犯大罪,蒙毅以法治之,判其死刑,後因秦始皇過問,方得赦免。當時,蒙恬威震匈奴,蒙毅位至上卿,一為武將任外事,一為文臣主內謀,不僅深得始皇信任,還為公子扶蘇所倚重。一旦扶蘇即位,蒙氏兄弟的地位必將更加鞏固。因此,趙高對蒙氏兄弟既恨又怕,如要擺脫來自蒙氏兄弟的威脅,必須設法阻止扶蘇即位。為了自身的利益,他時刻都在尋機除掉扶蘇、蒙氏兄弟。

序言

歷史給人智慧,歷史使人明理。不知史,人生或趨向於淺薄,或走向浮躁,而一個不曾知史的民族則必然病態。當陽光灑滿舊街,都市的鋼筋水泥,和一切現代式的喧囂日漸取代被歲月的風雨侵蝕的古老“圖騰”,人們會自覺或不自覺地發現:歷史本身就是一本厚重的書。然而,面對這樣一本厚重的書,我們早已習慣在史學家們詳實的述史中變得麻木了,縱然它們的深邃與崇高也讓無數人著迷,但是枯燥的泛義使每天為生計奔波的人們只能望塵莫及。書架上或華麗的精裝史籍,或珍貴的藏品沾滿了灰塵,默默地證明著,歷史存在著,卻無人在寫,無人在閱。幾度風雨,幾度滄桑。等待與沉默,仿佛成了歷史書籍的宿命。作為一種力量與智慧的源泉卻悲傷地失去了觀眾,這是歷史遺忘了自己,還是現實拒絕了它?這是個人的失敗,還是民族的悲哀?
劉繼興和劉照興是我的友人,但他們的書卻是我的先生,是我讀史閱世的教科書。他們對歷史的思索,對歷史嚴謹卻不失風趣的寫作方式,牽動了讀者的興趣,也延續了歷史的奇蹟。我們是普通人,我們需要這樣不僅不失真,而且通俗耐讀的史書。遁著他們的筆調方向慢慢走去,泛黃的古畫、風蝕殘年般的秦磚漢瓦再次忽現,似乎殘留著歷史的辛酸,夾雜著腐朽的氣息。許多燦爛的生命和業績,以及恥辱,以及傷痛,以及那些前人所承受的所有或災難,或輝煌,都讓我們看到了曾經的存在——我們會不由自主地說:“我看到了歷史。”
人生的一切終究逝去,周遭翻轉的所有痛苦與歡樂、富裕與貧窮終究會沉寂,最後什麼也不會留下,但是會留下歷史。我們的前輩們用一雙雙堅定的腳,踏在歷史原始的土地上,繪製、複製出人類文明的足跡,走出一段鮮活的歷史。踏著他們的腳印,我們前行。腳下愈走愈闊的路,一再告知我們:走過的永遠是歷史。我們時刻都在踏著歷史前行,一步一步,直到走完我們短暫的一生,重複著與前輩們同樣的生命輪迴——追尋歷史,穿越歷史,記載歷史。
在人生中,總有人在有意無意地演繹著歷史,然後有人把他寫下來,讓後人不要遺忘。如果沒有人記述,我們這個世界就不會存在什麼歷史。每一部歷史都是現實,而曾經的現實屬於先人的歷史,今天的現實屬於久遠之後我們的歷史。有人說“閱讀歷史的人,就是坐在海邊觀海的人”。其實不管對於作者還是我們來說,都是坐在海邊觀海的人,可貴的是作者採擷了歷史中無數的浪花,然後把它一串串穿起來,連成了一條珍珠般的項鍊,這就是《歷史的迷蹤》的魅力所在。
倘要說到它的價值,那就在於它的唯一和真實。歷史之海壯闊而無窮,任何一部描述歷史的書,都不能盡史之滄海於萬一。《歷史的迷蹤》也無力向讀者奉獻整片海洋,但是其中的真實,你所不知道的歷史真相卻能給讀者激起無數的浪花,給讀者帶來智慧,帶來歡樂。惟能如此,我想這便是作者的希望。
恕不贅述,是為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