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和倫理:解釋學的中西對話

歷史和倫理:解釋學的中西對話

本書人中學和西學、古典和現代、理論和實踐三大維面,處理新世紀最前沿的跨學科、跨文化的歷史學和倫理學的互動關係問題。本書所收論文和講演,多為作者十多年來在國內外主流學術領域的創新之作,觀念新穎,體現了作者古十年來根據解釋學和符號學認識論,在中外人文科學領域所做的長期探索。

基本介紹

  • 書名:歷史和倫理:解釋學的中西對話
  • 作者李幼蒸
  • ISBN:9787300088808
  • 頁數:381頁
  • 定價:45.00 元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 2008
  • 裝幀:平裝
  • 開本: 16
作者簡介,目錄,

作者簡介

李幼蒸(1936—),現為國際符號學學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文明比較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旅美獨立學人。1959年肄業於天津大學土建系,1978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曾先後做訪問學者於普林斯頓、哥倫比亞、慕尼黑等校哲學系(1982—1984)。

目錄

代導論:符號學和古代歷史
第一部分中國史學研究中的認識論問題
一中國儒學思想史的認識問題
二現代歷史理論和中國傳統史學
三顧頡剛史學與歷史符號學
四儒教禮儀系統內非語言記號的意指和施行
五西方漢學VS中國人文科學
六簡述歷史哲學和歷史理論的區別
第二部分仁學和學術倫理學
一原始仁學的意義:《論語》文本的符號學解釋學解讀
二《論語》作為“第一書”
三《論語》現代讀解之認識論前提
四《論語》讀解的“價值論”和“實踐論”
五陽明學的現代讀解法:智仁勇的心學實踐
六請用“仁學”代替“儒學”
七仁學VS儒學:論孔孟區分於五經宋明的必要
八仁學心術學和現代學術方向的關聯
九新儒家哲學身份辨析
第三部分倫理學和理性主義認識論
第四部分法國人文理論思想新析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