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水簾洞

武都水簾洞

武山水簾洞旅遊區距縣城東北約25公里,規劃總面積15平方公里,是甘肅省著名的4A級風景區之一。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後秦時期,現存有水簾洞、拉梢寺、千佛洞、顯聖池等四個單元。此外,這裡還是全國第二大丹霞地貌景區、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地質公園及著名的祈福聖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武山水簾洞
  • 地理位置: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榆盤鄉鐘樓村
  • 氣候類型:溫帶大陸性氣候
  • 占地面積:約50平方公里
  • 開放時間:8:00——18:00
  • 景點級別:國家AAAA級風景區
  • 門票價格:30元
  • 著名景點:水簾洞、拉稍寺、千佛洞、顯聖池
主要景觀
自然景觀
坐落在武山縣城東北約25公里處的鐘山峽谷中,為絲綢之路上的一處石窟寺院。該景區所處的魯班峽,舊稱木林峽,屬第三紀造山運動中形成的紅砂岩丹霞地貌,是全國第二大丹霞地貌景區,整個景區近50平方公里。這裡瀕於渭水,群峰疊嶂,奇偉挺拔,曲徑幽林,峰迴路轉、鳥語花香,洞中水泉奔涌,山間溪流潺潺,實屬仙境聖地。水簾洞位於試斧山東側的峭石壁上,是一個長約50米,高30米,深20米的拱形自然洞窟。洞內水銹青苔,紅綠斑駁,亂石穿孔。雨季山頂飛流直下如水簾,因有此名。
人文景觀
水簾洞石窟群建於十六國時的後秦,經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歷代屢有修建。包括水簾洞、拉稍寺、千佛洞、顯聖池和三清洞五處石窟。石窟始建於十六國時期的後秦,原有菩薩殿、老君閣、四聖宮等殿閣。經北魏、北周、隋、唐五代至元,歷代屢有修建。雖經重修卻已失其原貌。殿外石壁現存北魏壁畫約30平方米,繪千佛。北1公里,有千佛洞,原有7窟,現殘存壁畫繪千佛、說法圖、飛天、供養人及牛車,具北周風格,畫面著色瑰麗,殘存造像,圓潤豐滿,神態各異。以拉稍寺、千佛洞的摩崖題記、雕塑作品、壁畫及木構遮檐最為珍貴。
洞內還有有四聖宮、觀音寺、南殿、菩薩泉等殿閣,依自然岩洞有開有合,錯落有致,工藝精巧,其中尤以菩薩殿最為高大華麗。該殿上下兩層,下層石壁洞中有一汪清池,清澈見底;上層橫匾大書“西山暮雨”四字,內塑當地民間傳說中的麻線娘娘。水簾洞的崖面上保存著北魏、隋、唐、元各代的佛教巨幅壁畫。
文化底蘊
水簾洞除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外,還有厚重的文化底蘊。其中的拉梢寺大佛堪稱世界第一大摩崖浮雕,是佛教藝術史罕見的成功作品,具有強烈的時代精神和永恆的藝術魅力。水簾洞旅遊區祈福歷史悠久,早在北周時期,由柱國大將軍、隴右大都督、秦州刺史、蜀國公尉遲迥主持雕鑿拉梢寺大佛。拉梢寺摩崖題記載明,雕塑大佛旨在祈求“天下和平,四海安樂,眾生與天地久長,周祚與日月俱永”。這是拉梢寺大佛最早的祈福活動。因祈福大佛都得無量的福德,而使水簾洞成為祈福之地。到1984年修繕水簾洞拉梢寺時,在大佛檐棚處發現元代祈福銅鏡,這是先民在此祈福的又一實證,周邊縣區民眾四季八節進行祈福,更是長盛不衰。而水簾洞世界摩崖大佛祈福游活動在全國範圍內極具盛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