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科技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博士後流動站

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的科學研究立足於煤化工和炭材料學科前沿,從煤化工基礎理論、煤化工單元過程、煤轉化工藝流程等不同層次研究焦炭和炭材料生產的科學和工程問題,為煤化工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開發及產品質量的提高、節能降耗和資源利用提供理論和實驗依據。目前已形成了包括煤轉化與新型碳材料、煉焦新產品開發及煉焦新技術、環境友好技術、生物冶金與生物催化、精細化化工等研究方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漢科技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博士後流動站
  • 成立於:2009年
  • 碩士生導師:32人
  • 教授:25人
機構簡介,師資力量,研究方向,科研項目,

機構簡介

武漢科技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博士後流動站,依託煤轉化與新型炭材料湖北省重點實驗室和武漢科技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系運行。武漢科技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是在原煤化工專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58年開始招收煤化工專業本科生。

師資力量

2006年,武漢科技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被湖北省評定為重點學科。2006年入選湖北省教育廳化學工程與工藝品牌專業建設。本學科現有博士生導師11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人、副教授28人、高級工程師2人。湖北省“楚天學者”特聘教授1人。有2人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人被評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有10餘人在國內外各學術團體兼職。

研究方向

本學科設有 “湖北省煤轉化與新型炭材料重點實驗室”研究開發平台。與武鋼、寶鋼、鄂鋼、新冶鋼、湘鋼、漣鋼、邯鋼、韶鋼和廣鋼等冶金企業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開展科研合作,提供科技諮詢,舉辦科技講座,聯合培養研究生等,為國家和地方創造了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與日本北見工業大學、日本茨城大學建立碩士、博士聯合培養,青年教師互訪機制。

科研項目

自2005年,該學科承擔並完成國家863項目、973預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攻關項目、 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各類科研課題達200餘項,科研總經費達4000多萬元,直接經濟效益達52900萬元。每年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其中SCI、EI、ISTP三大索引論文30餘篇。研究成果為化工行業及湖北省地方經濟建設做出了較大貢獻並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武
漢科技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歡迎國內外新近獲得博士學位的研究人員利用本學科良好的科研平台開展高水平的研究工作,力爭把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建成我國煤化工與新型炭材料領域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核心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