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受降紀念碑

武漢受降紀念碑

武漢受降紀念碑,高1.30米、寬0.345-0.395米,漢白玉石材,上面刻有國民政府第六戰區司令長官孫蔚如題寫的碑文:中華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九月十八日,蔚如奉命接受日本第六方面軍司令官岡部直三郎大將率屬二十一萬簽降於此——第六戰區司令官孫蔚如題。字跡清晰流暢,剛勁有力。這塊珍貴的石碑勾起我們對往事的回顧,它真實地記載了當年武漢人民接受侵華日軍投降那段難忘的歷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武漢受降紀念碑
  • 地理位置:武漢
  • 碑高:1.30米
  • :0.345-0.395米
設計特點,由來,歷史回顧,

設計特點

在綠樹成蔭,鮮花盛開,湖水清澈的武漢中山公園西北角,有一座占地355平方米的廳堂式房屋,建於1942年,原為大眾會堂,後為提襟館、來日館、張公祠。1945年9月18日,中華民國第六戰區司令部在這裡接受侵華日軍第六方面軍投降,故名受降堂。2000年1月,中山公園管理處按照“尊重歷史、整舊如舊”的原則,將受降堂修復一新,受降堂前原磚石砌的矮圍牆、矮花壇歷經幾十年風風雨雨依然保持原貌。受降堂內復原了當年的受降席位,正面牆上懸掛孫中山遺像,屋頂掛滿同盟國國旗,使人身臨其境;同時,舉辦了《抗戰史料陳列展覽》,展覽共收集300多幅珍貴的歷史圖片,40多件實物。在展覽大廳的玻璃平櫃裡陳列著一件鎮館之寶——受降紀念碑
紀念碑高1.30米、寬0.345-0.395米,漢白玉石材,上面刻有國民政府第六戰區司令長官孫蔚如題寫的碑文:中華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九月十八日,蔚如奉命接受日本第六方面軍司令官岡部直三郎大將率屬二十一萬簽降於此——第六戰區司令官孫蔚如題。字跡清晰流暢,剛勁有力。這塊珍貴的石碑勾起我們對往事的回顧,它真實地記載了當年武漢人民接受侵華日軍投降那段難忘的歷史.

由來

湖水清澈的武漢中山公園西北角,有一座占地355平方米的廳堂式房屋,
武漢受降紀念碑
名受降堂。2000年1月,中山公園管理處按照“尊重歷史、整舊如舊”的原則,將受降堂修復一新。受降堂內復原了當年的受降席位,正面牆上懸掛孫中山遺像,屋頂掛滿同盟國國旗,使人身臨其境;同時,舉辦了《抗戰史料陳列展覽》,展覽共收集300多幅珍貴的歷史圖片,40多件實物。在展覽大廳的玻璃平櫃裡陳列著一件鎮館之寶——受降紀念碑。
受降紀念碑是武漢受降堂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武漢受降堂現存的重要歷史文物.原市長王守海來中山公園視察受降堂時指示,一定要把武漢受降堂建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按照王市長修復受降紀念碑的指示,現修復的受降紀念碑,高1.80米,寬0.6米,漢白玉石材,正面受降紀念碑及反面紀念碑碑文均系當年受降主官孫蔚如將軍書寫

歷史回顧

1945年日本帝國主義在世界反法西斯陣線的沉重打擊下節節敗退,8月15日這一天,日本天皇裕仁接受了《波茨坦公告》,並通過廣播向盟國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在停泊於太平洋東京灣的美國軍艦密蘇里號戰艦上舉行了日本投降儀式。日本帝國政府和日本皇軍總司令代表重光葵在投降書上籤字。中、美、英、蘇、法等國代表依次在受降書上籤字。中國代表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令部部長徐永昌上將簽字。這是中國政府首次以戰勝國的資格躋身於國際社會,揭開了中華民族歷史的新篇章。
1945年8月中旬,國民政府指定孫蔚如為第六戰區受降主官,接收武漢等地區。9月18日(九·一八紀念日)在漢口中山公園張公祠設立受降堂,正門上方掛起了“受降堂”匾額,室內粉刷一新,桌案整齊排列,盟國彩旗高懸,正中懸掛孫總理遺像,整個會場布置得莊嚴、肅穆。下午3時,參加受降的國民黨華中地區總受降官孫蔚如身著戎裝,偕同副司令長官郭懺、武漢地區總受降官王敬玖、湖北省政府主席王東原以及美軍軍官等各界代表88人乘車來到中山公園,依次進入受降堂,各就其位;隨後,日軍華中派遣軍第六方面軍司令官岡部直三郎大將率參謀長中山貞武少將、福棲靜島大佐、崗田芳政大佐、清水勖之大佐4人,坐著插有白旗的小車駛進中山公園,被摘除軍刀後低頭走進受降堂,立正排列受降席前。岡部直三郎向受降主官孫蔚如脫帽鞠躬,當場解下掛在腰間的武士軍刀,雙手遞交給孫蔚如的副官,並代表華中21萬侵華日軍呈上投降書;孫蔚如也將第六戰區長官司令部(六戰作命甲第一號)之命令授予岡部直三郎簽字受領。命令規定其所轄部隊限期開往受降地點,集中解除武裝和辦理軍用物資移交等。岡部直三郎在命令上籤字,“遵照實施”,雙方簽名蓋章後各執一份。受降儀式長達兩個小時,昔日不可一世的日本皇軍向中國軍民低下了驕橫傲慢的頭顱,向中國政府俯首稱臣,這是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浴血奮戰贏得的勝利。儀式結束後,日本軍官哭喪著臉,灰溜溜地離去,全場來賓掌聲雷動,慶祝抗戰勝利。當天,中山公園外圍滿了心情激動的市民,他們見證了日軍投降的歷史,隨後,市民們張燈結彩,揮舞著國旗,敲鑼打鼓,湧向街頭,歡呼雀躍,盡情享受抗戰勝利的歡樂。
當時,漢口市政府為了讓世人永遠銘記武漢軍民接受日軍投降這段歷史,在中山公園受降堂附近修建了一座受降紀念碑。紀念碑正面和背面上刻的碑文均系第六戰區司令官孫蔚如親筆題寫。受降堂和受降紀念碑當年已成為武漢民眾瞻仰、觀光的熱點,也為中山公園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一時成為“華中勝景”。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山公園受降堂匾額被摘除,受降紀念碑也被撤掉封存起來,長期以來被人們淡忘了。直至1998年6月,中山公園在籌備七十周年園慶清理有關史料時,兩名工作人員在園內張公亭底層發現了這塊塵封半個世紀的受降碑。這塊石碑的昭然面世,立即引起社會輿論的廣泛關注,中央電視台及許多地方報紙都作了報導,武漢地區部分著名歷史專家學者召開了專題座談會,一致認為:受降紀念碑和受降堂是全民族抗戰勝利的歷史見證,是向廣大青少年和人民民眾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依據,是武漢地區的重要歷史建築,更是當年全國十四處地方受降地點中目前唯一見諸報端的受降地點,因此,修復受降堂和受降紀念碑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在武漢史學界專家學者的倡議和指導下,中山公園管理處於2000年1月將受降堂按原貌修復一新,並在受降堂右側10平方米的場地上重新矗立了一座受降紀念碑。
新修建的紀念碑高1.80米、寬0.60米,採用漢白玉石材,碑的基座用黑色大理石砌成,地面和圍欄以花崗岩石鋪就,周圍栽種著一排排高大挺拔的松柏,綠蔭環繞,景色優雅別致,受降紀念碑五個翠綠色的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這裡現已成為武漢市民們參觀遊覽、休閒小憩的重要場所,同時,它將警示國人牢記歷史,不忘國恥,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發進取!
200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變70周年,也是侵華日軍在武漢投降56周年紀念日,中山公園內的“受降紀念碑”正式向遊人開放。這塊碑記載了1945年9月18日21萬侵華日軍在漢投降的歷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