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文華書院

武昌文華書院

武昌文華書院(Boone Memorial School)成立於1871年,為美國聖公會在湖北武昌城內曇華林所創辦。1885年,英國循道會也在武昌開辦博文書院(Bowen College)。加上英國倫敦會在漢口創辦的博學書院,並稱為武漢地區的三大教會學校。校址在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曇華林街111號,現址湖北省中醫學院。

武昌文華書院現已更名為華中師範大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昌文華書院
  • 英文名:文華書院
  • 創辦時間:1885年
  • 所屬地區: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
  • 現任校長馬敏
  • 別名華中師範大學
書院歷史,校史沿革,師資力量,書院遺址,校園生活,對外交流,

書院歷史

湖北省中醫學院內的建築,最早的要追溯到1871年,美國基督教聖公會在該址東北方向的一片土地上創辦的武昌文華書院,比漢口的博學書院要早37年。
1901年前後,翟雅各任文華書院院長期間,在原校址西南購買大片土地,1909年前後,也就是在漢口的博學書院建校前後,文華書院的規模不斷擴大,遂改名為文華大學,並附設文華中學。我之所以與博學書院對比,是為考證西方教會在武漢辦學,最早關注的是江南還是江北。
也就是在1909年前後,這裡先後擴建了教學樓,興建了圖書館、教職員宿舍和學生宿舍,以及水塔等附屬建築,其規模、名聲和影響在全國漸漸擴散開來,所以來此求學的青年已不限於武漢市和湖北省。
文華書院,由美國聖公會創辦於1871年10月20日武昌,初為男童寄宿學校,名叫文惠廉紀念學堂,中文校名為文華書院,英文名Boone Memorial School。1890年增設高中,成為六年制完全中學。1901年翟雅各任院長之後,發展迅速,1903年又增設大學部, 逐步發展成文華大學。1924年改名為華中大學。1951年組建公立華中大學,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中華大學的化學、國文兩系與私立華中大學等高校合併成立華中高等師範學校(即華中師範大學)。 1953年定名為華中師範學院,1985年學校更名為華中師範大學,一直至今。
校址在武昌曇華林街111號,現址湖北省中醫學院。
華中師範大學於50年代遷至武昌桂子山。

校史沿革

1871年美國聖公會在湖北武昌創辦了文華書院(Boone Memorial School)。1885年英國循道會也在武昌開辦博文書院(Bowen College)。加上英國倫敦會在漢口創辦的博學書院,並稱為武漢地區的三大教會學校。20世紀初,三校各自都開設了大學課程。
1906年 美國耶魯大學雅禮會在湖南長沙開辦了雅禮大學。
文華書院
美國復初會在岳陽也開辦了湖濱大學。
1926年 兩湖地區受到排外運動的嚴重衝擊,上述學校一度被迫關閉。後來在武昌的文華書院校園內聯合辦學,校名為華中大學。
1951年韓戰爆發後,中國政府接管了教會學校。
1952年 華中大學在高校院系調整中被撤銷,整體併入華中師範學院(華中師範大學)。20世紀50年代初,華中師範大學遷往武昌桂子山。
1953年 定名為華中師範學院。
1985年 學校更名為華中師範大學,並由中原大學創始人之一——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校名。
1993年江澤民總書記為學校九十周年校慶題詞:“發展師範教育事業,提高民族文化素質”。學校在百餘年的發展中既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又汲取了外來文化的養分,更弘揚了革命文化教育的傳統,形成了“忠誠博雅、樸實剛毅”的華師精神,為國家培養了近20萬優秀人才。

師資力量

學校下設25個院系、60餘個研究所和研究中心。57個本科專業(方向) 面向全國招生。目前各類全日制在校生近3萬人,其中研究生8000餘人,留學生1000餘人。學校基本形成了從本科生到碩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後,從全日制到成人教育完備的高等教育體系。
武昌文華書院
學校現有教職工3800餘人,專任教師1500餘人,其中教授、副教授900餘人,博士生導師200餘人,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教學名師”、專兼職院士等20人。是國家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之一,有權自行評審和授予教授、副教授職稱和博士生導師資格。現有國家重點學科8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湖北省一級重點學科8個,湖北省二級重點學科12個;國家文理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2個(物理學專業、歷史學專業);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數位化學習);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3個(中國近代史研究所、中國農村問題研究中心、語言與語言教育研究中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農藥與化學生物學、夸克與輕子物理)和教育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教育信息技術);文化部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1個,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研究中心1個。中國語言文學和物理學等10個專業設有博士後流動站,有7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9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80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162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

書院遺址

這些建築有的已經毀損,但有的至今仍然保存得較好,成為關心、研究、保護武漢歷史文化的人較為關注的處所。
保存比較完好的教學樓,大約建於1915年,系兩層磚木結構房屋,木質地板。建築物的前門與後門直線貫通,走廊也很寬敞,有利於學生進出。樓房的底層開有半圓拱頂的門窗;二層東面為木柱外廊,有磚木組合的欄桿。磚欄桿上支撐著的雙木柱,頂住屋檐額枋,額做上下枋,兩枋之間用中式傳統木雕花格裝飾。這種做法,在其他地方比較少見,所以在建築的局部處理上,從技術和藝術的角度,有相當的參考價值。
武昌文華書院
教學樓的入口,有台階數級,多建有門斗,以木柱或圓柱托起,對外呈底部很寬的三角形,這就很有西式建築的風韻,但比西式建築要簡約。
1911年建成的文華公書林,是我國近代教育史上的第一所圖書館專業學校。此建築系二層磚木結構的房屋,鐵皮屋頂,內部的設計具有典型的圖書館功能,當時藏書8萬餘冊,並向武漢三鎮開放,開架閱覽,開我國公用圖書館之先河。
最值得一看的是為紀念文華大學創始人翟雅各而修建的健身所。這幢建築建於1921年,正面右下牆角有麻石一方,上刻“翟雅各健身所”等字,麻石上下方有精細的花紋雕飾。由於“文革”中被人用水泥糊過,它如今的模糊,帶著濃濃的桑滄感。不過所幸是用水泥所糊,尚有刮洗的餘地,如果用鑿子來鑿,就不會留下如今所能看到的模樣。
這所建築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的屋頂,雖具有東方傳統風格,二層重檐鋪綠色琉璃瓦,但翹檐的造型絕不同於我們常見的元、明、清代建築,它並不十分翹聳,給人的感覺是檐飛而平、檐翹而穩。仔細看來,認真捉摸,倒覺得它具有我國宋代建築的風格,也就是說,它體現的是一種更為古老的風格,而這種風格,在日本時可感受。
翟雅各健身所的一層為體育器材存放室和體育教研室,正中有穹頂的正門,左右各有四扇大窗,窗飾簡約大方。左右兩端的突出處便是樓梯;二層為寬大的室內體育場,其四周的上方有可供觀賞和指揮體育活動的內廊。
此內廊如從外面看去,就是室外競技體育的觀禮台。由此可見其設計的精心和巧妙。這種建築形式在國內十分鮮見,在中國近代教會學校建設史上占有一定位置,應當備加重視,認真保護。
在所保存的老建築中,最早的就是建校初期於1871年修建的聖誕堂。這是一幢一層的磚木結構建築,它一改基督教堂設計上高直的風格,且不設鐘樓,表現了美國人特立獨行的精神。
入口建有門斗,其造型與教學樓的門斗近似,只是建築規格要高許多。周邊有用圓柱頂起的外廊,具有古希臘圍廊式神廟建築風格。外廊與屋面均為鐵皮坡頂,使教堂外觀呈現重疊的三個三角形,由下至上為小、大、中三層幾何圖形,使建築物顯得嚴肅莊重,富有哲理。
無論從歷史文化建築保護的角度,還是從宗教史、教育史、公用圖書館史的角度,湖北省中醫院校園內的這些老房子,都是值得認真保護和研究的。

校園生活

學校十分重視學生學習和生活條件的改善。目前擁有10餘棟現代化教學樓,建有多個體育場館;建有兩座圖書館,館藏面積13000餘平方米,藏書280餘萬冊,並具有先進的“校園文獻網路化管理與服務系統”。分布在各院、系、所、中心可供學生學習用的計算機9000多台;已建成與國際互聯的校園計算機網路。學校建有多功能體育館、體操房、游泳池、網球館等各類現代化體育設施,可以滿足學生的體育鍛鍊需求。
武昌文華書院

對外交流

學校廣泛與國內許多重點院校、科研機構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與美國德國日本俄羅斯法國紐西蘭澳大利亞韓國越南等70多個國家的100多所大學建立了校際交流關係,開展廣泛的學術交流與科研合作。學校常年聘有外籍專家和教師在校任教。近幾年,學校經常派出人員到國外留學深造,還有一批教師活躍在國際學術講壇上,為促進中外科技、文化教育交流做出了貢獻。學校建有專門的國際文化交流學院,負責招收和培養各種層次的留學生,推進國際漢語教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