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尊王

武安尊王

張巡勇武,故尊張巡為“武安尊王”;許遠人品斯文,故尊許遠為“文安尊王”,兩人合稱“文武尊王”。許遠是文官打扮,溫文儒雅。而張巡則武將裝束,相貌威武,手執寶劍。

基本介紹

  • 本名張巡
  • 別稱:張中丞、尪公
  • 字號:字巡
  • 所處時代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蒲州河東
  • 出生時間:708年
  • 去世時間:757年11月24日
  • 主要成就雍丘寧陵抗敵,睢陽保衛戰
  • 尊奉:武安尊王
簡介,業績,

簡介

張巡·鄧州南陽(今河南南陽)人,開元末擢進士,初為太子通事舍人。天寶年間為清河令,政績卓著。時稱張巡“有能名,重義尚氣節,人以危窘告者,必傾財以恤之。”
許遠,字令威,杭州鹽官(今浙江海寧)人,處世清乾,明於吏治。

業績

安史之亂時,張巡為真源(今河南鹿邑縣)令,號召千餘人起來勤王,並以御史中丞之職與睢陽太守許遠等堅守睢陽近一年,因彈盡糧絕,城破被俘。史書稱“巡神氣慷慨,每與賊戰,大呼誓師,眥裂血流,齒牙皆碎。城將陷,西向再拜,曰:‘臣智勇俱竭,不能式遏強寇,保守孤城。臣雖為鬼,誓與賊為厲,以答明恩'。及城陷,尹子奇謂巡曰:‘聞君每戰眥裂,嚼齒皆碎,何至此耶?'巡曰:‘吾欲氣吞逆賊,但力不遂耳!'子奇以大刀剔巡口,視其齒,存者不過三數。”不久,張巡等人罵賊,被斷舌頭或肢解至死;許遠解送洛陽,押至偃師後,因拒降被殺。安史之亂平定後,朝廷追封張巡為“揚州大都督”,許遠為“荊州大都督”,並下令在睢陽立廟,稱“雙忠廟”,歲時致祭。
宋朝以後,張巡、許遠備受百姓崇拜,其廟宇遍及全國各地。北宋於汴京立廟,南宋時,其廟亦南渡,民間流傳許多張巡、許遠顯靈助官司兵打勝仗的神話傳說。明清時期,張巡、許遠兼有司瘟疫、漕運和冥判的職能。
泉州至遲在南宋時就建有奉祀張巡、許遠的廟宇。紹興間(1131~1161年)張汝錫在鳳山建忠義廟,奉祀關羽、張巡、許遠。泉州鯉城、豐澤、洛江三區有民間信仰廟宇310多座,其中雙忠廟24座,占7.9%,如胭脂巷雙忠廟、新門街睢陽廟、東街洪衙埕通天宮。惠安東部的張坑、北部的崇武,均奉張巡為鋪境保護神,南安寶泉宮等。通天宮有明末清初愛國義士洪承畯撰寫的楹聯:“國士無雙雙國士,忠臣不二二忠臣”,盛讚張巡、許遠對祖國和民族的忠貞不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