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茶經

武夷茶經

《武夷茶經》共分15卷,融知識性、實用性、科學性、趣味性於一體,是第一部全面、系統、科學地展現武夷茶全貌的專著,已被列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夷茶經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出版
  • 首發地點:武夷山
  • 分類數:共分15卷
出版信息,圖書內容,價值,

出版信息

《武夷茶經》由科學出版社出版, 2008年11月16日,《武夷茶經》在武夷山首發,並向台灣制茶同業公會等贈書。
蕭天喜先生主編的《武夷茶經》,新近在科學出版社出版。這部100萬字的經典性資料,充分展示了茶文化的獨特魅力,讓人們豐富和提高了品茗的興味;而作為我國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規劃教材之一,其科學性和權威性更是不容置疑。編撰者依託天時地利之便,如數家珍地全面、系統、科學地介紹了武夷茶、武夷岩茶的歷史源流、品種名叢、栽培管理、製作工藝、品飲文化、茶藝茶俗、茶具茶器、產區產量、流通傳播、民間故事,以及相關的詩詞文賦、論著資料、圖表等等,林林總總,視野寬闊,資料詳盡。

圖書內容

《武夷茶經》共分15卷,體現了歷史與現實的有機結合,顯示出科技與人文的巧妙契合。世界自然與人文雙遺產的武夷山,以大紅袍領軍的武夷茶,恰好左右逢源地折射出了這兩個方面的神奇風采。編撰者從當今“大茶藝”之嶄新理念出發,對涉及古今文史、地理、生物、化學等諸多相關門類學科的資料,予以全面系統的關照梳理,給讀者留下巨觀的印象;同時,又不乏精細具體的闡述說明,給人以深刻難忘的記憶。例如,其中“品飲”卷和“茶藝”卷,就精細入微且饒有情趣地介紹了茶葉的品飲之道和相關歷史,並且從實到虛,由物質到精神層面予以點撥升華,推至天人合一的“茶道”“茶禪”,真使人身心俱爽,獲益匪淺。另一方面,則由虛而實,敘述詳盡。如“功夫茶”的操作,介紹得簡直可以按圖索驥,如法炮製。就是穿插全書的近百幅大大小小的彩照,也是經精心選擇與拍攝的。它們都不是一般的補白性點綴,而是或全景式,或特寫鏡頭;自然環境與人文景觀,相映成趣,相得益彰,給人以身歷其境的感覺。那些歷代珍貴精美的各種茶具,以及有關的古今名人字畫,也使人們如赴文化盛宴。書中眾多的寶貴資料,既有摘引自各種歷史文獻典籍的,也有採取自摩崖石刻和口頭傳承者。有的還是不久前面世的,例如,1988年發現於四川大巴山崇山峻岭間的一處摩崖石刻《紫雲平(坪)植茗靈園記》,清晰完整地記載了武夷山茶移植川北的奇妙過程。編撰者不辭辛勞,深入挖掘,不懈蒐集整理,使資料考證翔實,真實可信。一冊在手,無異於閱覽一部關於武夷茶業的百科全書。

價值

《武夷茶經》 的重要價值在於,讓讀者對博大深厚的茶文化底蘊一覽無遺,瞭然於心。全書內容豐富,涵蓋面大,時空跨度長。從開篇的武夷山茶的“源流”“茶種”追根溯源魏晉年間,直到2003年的國家文化部命名武夷山市為茶文化藝術之鄉;2006年“武夷岩茶(大紅袍)傳統製作技藝”作為唯一的茶葉類項目,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無我茶會,禪茶文化節等。又如,編撰者對於作為對外茶文化交流傑出使者的武夷山茶的起源、傳播、發展演變軌跡,及其悠遠強盛的影響力等等,一一娓娓道來,使人浮想聯翩,眼界大開。 撫今追昔,茶文化源遠流長。《武夷茶經》恰到好處地展示了悠遠而風采的茶文化內涵。丹山碧水神奇而獨特的生長環境,優越多樣的種質資源,獨具魅力的品質風格……真可謂物華天寶,令人遐思無限,心馳神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