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學院

武夷學院

武夷學院(Wuyi University),簡稱“武院”,位於海峽西岸經濟區綠色腹地,坐落在“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地”——武夷山,是教育部於2007年3月19日批准設立的公辦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全國第二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學校前身是創辦於1958年8月12日的南平師範高等專科學校;1962年1月,福州師範專科學校併入更名南平師範學院(本科);文革期間停辦,1978年經國務院批准復辦,1980年改稱為南平師範專科學校,1994年改名為南平師範高等專科學校,2007年升格為本科院校並改為現名;2018年學校新增為福建省2018-2020年碩士學位授予培育單位立項建設名單

截至2018年1月,校園占地面積3000畝,現有校舍建築面積45萬平方米;設有茶與食品學院、生態與資源工程學院、藝術學院、旅遊學院等14個學院(部);43個本科專業,涵蓋經濟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農學、管理學、藝術學等學科門類;共有教職員工1000餘人,專任教師700餘人;現有全日制在校生約1.5餘萬人。

基本介紹

  • 所屬地區:中國福建武夷山
  • 主管部門:福建省人民政府
  • 學校官網http://www.wuyiu.edu.cn
  • 中文名:武夷學院
  • 英文名:Wuyi University
  • 簡稱:武院(WYU)
  • 創辦時間:1958年
  • 類別:公立大學
  • 學校類型:綜合(教學)型
  • 屬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 現任校長:吳承禎
  • 校訓:涵養窮索,致知力行
  • 主要院系:玉山健康管理學院、土木工程與建築學院、生態與資源工程學院、機電工程學院、藝術學院、現代信息服務業學院、商學院等
  • 學校地址:福建省武夷山市百花路358號
  • 主要獎項:全國綠化模範單位
    全國高校後勤社會化十年改革先進單位
    全國高校學生公寓管理服務工作先進單位
基本信息,知名校友,發展歷史,辦學條件,院系設定,師資力量,教學建設,社會服務,所獲榮譽,學術研究,科研條件,科研成果,學術資源,文化傳統,學校標識,社團活動,現任領導,

發展歷史

1958年8月12日南平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依託南平師範創辦。秋季首屆招收南平專區各地選調的85名國小教師,分設中文、數學兩個專業,學制一年,畢業後擔任國中教師。
1959年秋,開始通過高考統一招生,學制二年,設有中文、數學兩個專業3個教學班,共招收新生150人。
同年上半年在城西的官沙田建校。1960年正式遷入,是年秋季招生,新增物理、化學和俄語共5個專業7個班級320人。
同時招收60人一年期短訓班,解決閩北國中師資緊缺的問題。
1961年秋,省委決定福州師專併入南平師專,更名為南平師範學院,設中文、英語、數學、物理、化學和生物6個專業。當年在校生近800人,教職工260多人,校園基本建設、教學設備、圖書館室等也逐步健全,藏書15萬冊。
50周年校慶50周年校慶
1962年,南平師範學院承擔培養本科生的任務,有中文、數學、英語3個本科班,時有在校生700餘人。
1963年秋,與廈門、泉州等幾所院校合併,在漳州成立福建第二師範學院。學校從創辦到併入二師院前,共培養畢業生1000多名。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國務院批准復辦南平師專,稱建陽師範專科學校。1979年秋,建陽師範(地址在建陽)大專班併入。
1980年改稱為南平師範專科學校,開設政教、中文、英語、數學、物理、化學6個專業。
1986年,學校為副廳級制,省、地共管,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
1990年3月,國家教委決定將1985年依託該校創辦的南平職業大學合併設立職教部。
1993年,經國家批准又開辦業大,還與省內外幾所大、中專院校聯合設立一批專業大專函授站。
1994年3月,改名為南平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2002年8月,南平市委、市政府研究決定,在武夷山市籌建武夷高教園區,並將南平師專作為首批入園高校,籌建武夷學院,規劃用地3000畝,10月,南平師專武夷山校址開始興建。
2003年8月,省教育廳組織省高校設定評議委員會專家組,就南平師專申本事宜進行實地考察評估。
當年9月,占地700多畝的一期工程竣工,學校陸續從原南平校區遷往武夷山。
2004年9月,二期工程竣工,校園面積擴至1257畝;
2005年9月,三期工程竣工,校園面積擴至1735畝。
2007年5月2日,福建省政府辦公廳正式轉發教育部有關通知,同意南平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在原有基礎上正式設立武夷學院。
2018年1月,學校新增為福建省2018-2020年碩士學位授予培育單位立項建設名單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截至2018年1月,學校設武夷學院茶與食品學院、武夷學院生態與資源工程學院、武夷學院藝術學院、武夷學院旅遊學院、武夷學院人文與教師教育學院、武夷學院機電工程學院、武夷學院土木工程與建築學院、武夷學院數學與計算機學院、武夷學院商學院、武夷學院現代信息服務學院、武夷學院玉山健康管理學院、武夷學院海峽成功學院武夷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體育課教學部等15個學院(部)。

師資力量

截至2018年1月,共有教職員工1000餘人,專任教師700餘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占35%,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占75%;引進台灣博士20餘名;擁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4人、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福建省教學名師5人。
此外,130多位院士、“長江學者”、“閩江學者”和知名專家聘為學校特聘教授、客座教授、講座教授,多國文教專家在校任教。

教學建設

  • 教學成果
截至2013年10月,學校有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省級特色專業3個,省級教學團隊3個,高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4個(茶學、電子信息工程、廣播電視編導、物流管理),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省級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6個,省級精品課程13門,大學生創新性實驗項目45個,校級特色專業13個,校級教學團隊12個,校級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6個、校級精品課程37門,校級重點課程50門。
國家級、省級特色專業
所在部門項目名稱級別項目負責人職稱立項時間
茶與食品學院
茶學特色專業
國家級
楊江帆
教授
2010.7
旅遊學院
旅遊管理特色專業
省級
周作明
教授
2011.7
生態與資源工程學院
化學工程與工藝特色專業
省級
鄭細鳴
副教授
2011.7
茶與食品學院
茶學特色專業
省級
楊江帆
教授
2010.4
省級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
所在部門項目名稱項目負責人職稱立項時間
旅遊學院
旅遊管理套用型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
周作明
教授
2009.4
藝術學院
藝術設計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
李銳軍
副教授
2011.7
商學院
海西物流與供應鏈教育中心
裘國偉
副教授
2010.8
生態與資源工程學院
雙證書教育背景下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徐穎惠
教授
2010.1
機電工程學院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創新型、套用型人才模式研究與實踐
王效華
副教授
2011.7
茶與食品學院
茶文化經濟套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楊江帆
教授
2010.8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所在部門項目名稱項目負責人職稱立項時間
茶與食品學院
茶學實驗教學中心
楊江帆
教授
2013.4
藝術學院
藝術與設計實驗教學中心
陳鐸
教授
2013.4
機電工程學院
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盧道明
教授
2008.7
生態與資源工程學院
化學基礎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陳良璧
副教授
2007.7
省級教學團隊
所在部門項目名稱項目負責人職稱立項時間
旅遊學院
酒店管理教學團隊
周作明
教授
2009.6
生態與資源工程學院
化學實踐課群教學團隊
徐穎惠
教授
2010.4
茶與食品學院
茶學教學團隊
楊江帆
教授
2011.7
省級精品課程
所在部門項目名稱項目負責人職稱立項時間
傳媒與動漫學院
傳播學
路善全
教授
2010.4
旅遊學院
旅遊規劃學
周作明
教授
2010.4
藝術學院
中國美術十六講
金銀珍
教授
2011.7
藝術學院
版畫
陳鐸
教授
2011.7
人文與教師教育學院
綜合英語
劉泉厚
副教授
2010.4
數學與計算機學院
離散數學
黃忠銑
副教授
2010.4
數學與計算機學院
數學分析
鄒立夫
教授
2011.7
商學院
國際市場行銷學
王懷軍
教授
2011.7
機電工程學院
大學物理
盧道明
教授
2011.7
思想政治理論部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郭萌
教授
2011.7
土木工程與建築學院
建築法律與法規
陳堅
高級工程師
2009.6
藝術學院
版畫
陳鐸
教授
2006.5
數學與計算機學院
離散數學
魏耀華
教授
2006.5
  • 人才培養
學校為接受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院校、福建省海外華文教育基地、中華傳統文化體驗推廣中心。堅持開放辦學,已與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福州大學福建農林大學、美國華盛頓州長青州立大學等海內外幾十所大學及太陽電纜、聖農集團等大型企業建立合作關係;組建海峽成功學院,與台灣知名高校聯合辦學,實行雙校園“分段對接”人才培養模式。
學校成立了董事會,建立學校與社會各界的聯繫渠道,共建校地、校企合作機制,完善合作辦學、合作發展、合作育人等產學研合作途徑。與南平太陽電纜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合作開設“太陽班”、“幕牆工程班”等,與武夷星茶業有限公司泉州迎賓館等企業共建了105所實習實踐平台,實現了與企業聯合培養套用型人才。

社會服務

截至2013年10月25日,學校出台並實施《武夷學院服務海西實施意見》、《武夷學院服務“三農”行動計畫》,啟動“對接南平市產業發展科技行動計畫”。設計與製作南平市博物館壁畫等藝術作品;主動融入武夷旅遊產業發展,編制《武夷山市旅遊標準化發展規劃(2012-2020)》等規劃,籌劃並實施武夷山市民素質培訓工程,舉辦培訓110場,培訓14960人次。

所獲榮譽

學校被授予“全國綠化模範單位”、“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全國高校學生公寓管理服務工作先進單位”、“全國高校後勤社會化十年改革先進單位”、“福建省優秀志願者服務 集體”等稱號;連續三屆獲“福建省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高等學校”;連續七屆被評為省級“文明學校”;多次獲得省級“平安校園”、“花園式單位”、“園林單位”等榮譽稱號。

學術研究

科研條件

截至2015年4月,學校建設有中國社會科學院宋明理學研究中心、福建省生態產業綠色技術重點實驗室、福建省2011中國烏龍茶產業協同創新中心、福建省武夷茶資源創新利用重點實驗室、福建省高校綠色化工技術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據2013年上半年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近兩年來承擔廳級以上科研課題60餘項,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1項,福建省社科規劃項目6項,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項;與武夷山景區管委會等多個企事業單位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合作關係;在各類學術雜誌公開發表論文800餘篇,其中被SCI、EI、ISTP等三大檢索收錄2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10餘部。
2008年,陳鐸的專著《建本與建安版畫》榮獲2007年福建省政府第七屆優秀社科成果三等獎。截至2008年11月,學校共獲得廳級以上立項的科研課題總計27項,共獲資助經費合計43.1萬元。12月,楊江帆主持的“政和白茶現代生產技術集成與產業化示範”項目獲科技部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畫批准,項目資助經費175萬元,其中25%用於研究經費。
2009年,福建省高教學會公布了“第五屆福建省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優秀論文”獲獎名單,學校葉球孫榮獲優秀論文三等獎,劉勝、吳澤球獲優秀論文獎。趙升雲主持的“鹼性濕法氧化法微晶纖維素生產工藝最佳化及工業化技術研究”項目獲2007年南平市科技進步三等獎,“環保型纖維素功能材料的開發與套用”榮獲2009年教育部“高校服務海西產學研優秀合作項目”。
2011年,李遠華博士主持完成項目“茶樹葉綠素酶分離純化和性質的初步研究”,榮獲第二屆中國茶葉學會科學技術獎(簡稱茶葉科技獎)三等獎。
2012年,武夷學院將“解線性方程組的新預條件疊代法”等40項科研項目作為2012年校科研基金資助項目立項,其中青年專項20項,一般項目20項,總經費40萬元。2012年5月25日,由李靈博士主持的“基於土地利用變化與旅遊干擾下的土壤生態修復技術在景區保護中套用”通過了專家組評審。
截至2013年10月25日,學校組織了跨學科科研團隊,開展“南平市綠色經濟發展模式及產業架構研究”,提供決策依據。“閩北茶業高優產制技術創新與產業化示範”、“菸葉烘烤智慧型控制系統的研製”等37個項目與南平市企業成功對接。承擔“武夷山國家級生物產業基地創建規劃”等重點產業發展規劃,主編出版《中國茶產業發展報告(藍皮書)》、《海峽茶產業發展報告》。
2013年11月14日,楊江帆教授主持的福建省2012年新興產業技術開發項目“茶葉產品質量智慧型溯源綜合管理系統”,順利通過南平市科技局組織的專家組評審。

學術資源

截至2013年10月25日,武夷學院圖書館有紙質圖書102.55萬冊,報刊1900餘種;電子圖書71.13萬冊,電子期刊3000萬篇以上,知識視頻庫2000多集,多媒體資料13800多件;圖書館現已形成以宋明理學、茶學、旅遊管理、藝術學為特色,包含工學、理學、農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教育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館藏體系。擁有43個資料庫品種,涉及中外文期刊、報紙、電子圖書及視頻資料等多種文獻類型;網路資源實現24小時線上服務。

文化傳統

學校標識

  • 校訓
涵養窮索致知力行
1、“涵養窮索”出自《朱子語類》卷九
校歌校歌
“涵養窮索,二者不可廢一,如車兩輪,如鳥兩翼”。“涵養中自有窮理功夫,窮其所養之理;窮理中自有涵養功夫,養其所窮之理,兩項都不離。”
2、“涵養窮索”語義
涵養:修身養性,懂道理、明事理、知進退。朱熹《答徐子融書》:“如看未透,且放下,就平易明白切實處玩索涵養,使心地虛明,久之須自見得。”《朱子全書·論語六》:“蓋必平日莊敬誠實,涵養有素,方能如此。”
窮索:苦心思索,反覆探究。《二程集·河南程氏遺書》:“識得此理,……不須窮索。……理有未得,故須窮索;存久自明,安等窮索?”朱熹《答林擇之書》:“熹近只就此處見得向來所未見底意思,乃知存久自明,何待窮索之語,是真實不誑語。”
3、“致知力行”出自朱熹《答呂子約》(《朱熹文集》卷四十)
“大抵學問只有兩途,致知、力行而已。”《朱子語類》卷九:“致知力行,用功不可偏,偏過一邊,則一邊受病。”
4、“致知力行”語義:致力於獲取知識並努力付諸實踐。知、行“只有兩件事,理會、踐行”。“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朱子語類》卷九)
  • 校徽
武夷學院校徽是由篆體“武、夷”二字變形組合而成,以示武夷學院所在地武夷山的悠久歷史;整體外形酷似“鐘鼎”,用以表示武夷學院作為高等文化教育場所的屬性;造型中融入中國傳統雕花窗扇的風格,喻示武夷學院是傳承和發揚武夷傳統文化的視窗;標誌採用紅色與綠色的搭配,來表達武夷山“碧水丹山”的意境,又使標誌看起來更加具有傳統文化底蘊並與武夷山當地民間審美相融合。
  • 校旗
武夷學院校旗以“紅色土地,綠色希望”為設計理念。具體是:校旗為綠底及紅底拼接,中上部為紅底,中間為校徽。
校旗校旗
紅色代表學校地處閩北蘇區,有紅色歷史土壤的孕育。
下半部為綠底,中間為黃色的中英文武夷學院字樣。
綠色代表著學校地處閩北綠色腹地,有著豐富的自然綠色植物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又與辦現代綠色大學的宗旨相呼應。

社團活動

學校形成了以校園文化藝術節、科技節、文化大講壇、社團文化節為主要平台,涵蓋跨學科講座、創意大賽、創業大賽、DV大賽等載體活動的校園文化活動體系,校園文化項目在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省大學生藝術節、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評選等活動中獲佳績,學校擁有各種學生社團60多個。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肖錚
黨委副書記、校長:吳承禎
黨委委員、副院長:陳金瑞
副院長:楊昇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陳宗榮
黨委委員、副院長:張大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