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學院生態與資源工程學院

武夷學院生態與資源工程學院

生態與資源工程學院設有環境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生物工程、生態學5個本科專業,全日制在校生達1300餘人。學院擁有一支教學經驗豐富、結構合理的“雙師型”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54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含高級工程師)15人,博士學位19人。擁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福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人,“省級教學名師”2人。此外還長期聘請20多名企事業單位高級技術人員為兼職實踐教學指導教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態與資源工程學院
  • 英文名:College of Ecology and Resources Engineering
  • 創辦時間:1958年
  • 所屬地區:福建省武夷山市
辦學歷史,學院領導,科研機構,組織機構,專業介紹,專業特色,招生計畫,

辦學歷史

生態與資源工程學院前身為創辦於1958年的南平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的化學系,2002年原化學系更名為化學與環境工程系,2007年開始本科招生工作,2012年7月由環境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生物工程和生態學5個本科專業組成了生態與資源工程學院。學院現擁有全日制在校生達1300餘人。
學院擁有一支教學經驗豐富、結構合理的“雙師型”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59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含高級工程師)14人,博士學位19人。擁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福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人,“省級教學名師”2人。此外還長期聘請20多名企事業單位高級技術人員為兼職實踐教學指導教師。
學院具有良好的辦學條件和完善的教學、科研設施,實驗室面積6000m2,儀器設備總值1000萬元。擁有“福建省生態產業綠色技術重點實驗室(武夷學院)”、“綠色化工技術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武夷學院)”、“福建省竹產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閩北竹產業公共技術創新服務平台“、“武夷山特色農業科技創新平台”和“福建省化學基礎實驗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等6個省級教學科研平台和20多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以及省級特色專業、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和省級實踐課程教學團隊等優質教學資源,為全院師生創造了良好的育人環境。
學院積極開展對外合作,先後與台灣中央大學、台灣東海大學、台灣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台灣大仁科技大學、廈門大學、福州大學、浙江農林大學、福建農林大學、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福建農業科學院等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開展教、科研合作交流。同時,學院積極開展校企合作,與福建青松股份有限公司、浦城正大生化有限公司、福建石化集團三明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綠康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和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武夷山自然保護區管理委員會等20多家大、中型企業聯合辦學,實行校企合作“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共同培養工程性、套用型人才。
學院學術氛圍濃厚,教學、科研成果豐碩,近3年來承擔國家級和省廳級科、教研項目50多項,發表學術論文130篇,其中SCI、EI收錄40餘篇,多項研究成果與企業對接。積極服務企業和地方經濟,先後與武夷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武夷山達易粉體製造有限公司、、邵武市南武夷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等企、事業單位合作,完成各類橫項項目10餘項。學院注重對接產業的教學體系建設,圍繞區域生態資源優勢和產業需求,積極構建“套用型,有特色,融合發展”的“生態·環境·資源利用”學科專業群,努力開拓“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開放式辦學道路,著力培養學生的工程素養和實踐能力。

學院領導

陳培珍
學院黨總支副書記(主持工作)
工作分工:全面負責學院黨委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及日常教育管理
趙升雲
學院副院長(主持工作)
工作分工:全面負責學院行政工作,把握學科發展,專業建設及師資人事工作
胡家朋
學院副院長
工作分工:負責學院教學、實驗室工作

科研機構

1、福建省生態產業綠色技術重點實驗室(武夷學院)
負責人:李寶銀校長 福建省科技廳
2、綠色化工技術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武夷學院)
負責人:吳承禎副校長 福建省教育廳
3、閩北竹產業公共技術創新服務平台
負責人:趙升雲副院長(主持) 福建省科技廳
4、武夷山特色農業科技創新平台
負責人:李國平教授 福建省科技廳
5、武夷學院生態工程研究中心
負責人:吳承禎副校長 武夷學院
6、閩北科技研究院竹產業研究分院
負責人:趙升雲副院長(主持)
武夷學院,南平市科技局,邵武市人民政府
7、人工沸石研究所
負責人:鄭細鳴教授

組織機構

(一)教學單位及負責人:
1、環境工程教研室主任:吳芳芳
2、化學工程與工藝教研室主任:范榮玉
3、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教研室主任:趙瑨雲
4、生物工程教研室主任:胡永樂
5、生態學教研室主任:李靈
6、基礎教研室主任:張敏
7、實驗室主任:劉俊劭
(二)主要科研單位及負責人
1、福建省生態產業綠色技術重點實驗室(武夷學院)
負責人:李寶銀校長
2、綠色化工技術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武夷學院)
負責人:吳承禎副校長
3、閩北竹產業公共技術創新服務平台
負責人:趙升雲副院長(主持)
4、武夷學院生態工程研究中心
負責人:吳承禎副校長

專業介紹

環境工程專業(四年制本科、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可持續發展理念,掌握紮實的環境工程專業基本知識,具備污染控制工程設計及運行管理、環境監測、環境影響評價與規劃管理的技能,以及環境工程領域新工藝和新設備的研究和開發的能力,能在環保、化工、材料等領域從事生產、套用、開發及管理的高級套用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環境監測、大氣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環境規劃與管理、環保設備運行與管理、環境工程施工技術、環境工程監理等。
就業前景:主要面向政府部門、設計單位、工礦企業及各類環保公司等從事環境污染控制與治理、環保治理工程設計、環境影響評價與規劃、環境工程監理、環保技術開發與管理等工作。
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四年制本科、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化學工程與工藝基本理論理論和基礎知識,具有對現代化工生產過程進行模擬計算和過程最佳化、對現有化工生產工藝與設備進行技術改造以及對化工新產品、新工藝、新設備進行開發與設計的基本能力,能在化工及相關領域從事工程設計、技術開發、安全保障、生產控制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套用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工程製圖、化工原理、化工熱力學、化工設備機械基礎、化學反應工程、化工儀表與自動化、化工工藝學、化工設計、化工過程模擬與最佳化、化工安全工程概論等。
就業前景:化學工程與工藝為福建省特色專業,採取基礎+模組的培養方式(設化工過程工程和化工安全工程兩個專業模組)培養適銷對路的化工專門人才,畢業生可在化工、煉油、能源、材料、輕工、生物、醫藥、食品等部門從事工程設計、技術開發、分析測試、科學研究、安全保障、生產控制與管理等工作。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四年制本科、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紮實的高分子材料專業基礎知識;掌握化學工藝、材料科學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具備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工藝設計、高分子材料成型設備操作、高分子材料分析檢測以及高分子材料配方設計等方面的能力;在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領域從事生產、套用、開發及管理的高級套用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有機化學、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藝學、聚合物合成工藝學、聚合物共混改性、高分子材料成型設備、高分子材料助劑與配方設計等。
就業前景:適合在石油化工、電子電器、建材、汽車、包裝、輕紡及醫藥等行業的科研院所和企業,從事塑膠、橡膠、化纖、塗料、粘合劑、複合材料的改性、合成、加工、套用、生產技術管理和市場開發,以及高性能材料、功能材料、光電材料等特種高分子材料的研究開發工作。
生物工程專業(四年制本科、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紮實的生物工程專業基礎理論知識,掌握生物化工及相關行業生產控制和管理基本技能,具備產品和過程研究開發、生物化工產品分析檢測以及生產裝置設計與最佳化等方面的能力,在生化、化工、食品、醫藥等領域從事生產、套用、開發及生產管理的高級套用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微生物學、生物化學、發酵工程、生化分離工程、生物產品分析、細胞工程、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生物有效成分提取與分析實驗等。
就業前景:適合在生物工程及其相關領域的生化、食品、醫藥、環保、質檢部門、科研院所等企事業單位,從事設計、生產、管理、產品檢測分析、新技術及新產品研究開發等工作。
生態學專業(四年制本科、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生態學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具備生態環境評價與規劃、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以及生態恢復工程技術等方面的能力,能從事生態資源保護、生態環境評價與規劃、生態環境恢復的高級套用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普通生物學、生態學、生物多樣性科學、資源生物學、景觀生態學、生態工程、恢復生態學、生態環境評價、生態環境規劃等。
就業前景:適合在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旅遊景區、園林花卉等企業以及在林業、環保、國土資源、園林與旅遊等行業部門從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生態恢復、水土保持、生態環境評價與規劃等工作。

專業特色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特色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於2010年正式批准設立。4年來,通過各個專業教師的不斷努力建設,教學條件不斷改善,在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套用型人才培養方面,積累了一定的辦學經驗。
以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客觀要求為導向,主動適應閩北地方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並結合本專業以高分子材料的成型加工為主的專業特色,在竹產業、合成革、竹塑複合材料等三個方面,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社會適應能力,著力提高本校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為閩北地方經濟和產業升級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生物工程專業特色
本專業結合福建省特別是閩北地區生物產業發展的實際和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以現代生物工程技術在發酵產業、資源開發、生物產品分析的套用為主要專業方向,培養生物工程技術產業特別是生物製藥行業急需的套用型、複合型工程技術人才。突出培養學生的生產、管理、設計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動手能力和實際套用能力強,具有創新意識和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注重實踐能力培養。在長期辦學過程中,對如何加強教學實踐環節,最佳化人才培養過程,提高教學質量,逐漸形成一套獨具特色的教學方法和管理辦法。如專業課與專業實驗內容緊密結合,使學生即消化了理論課內容又加強了實驗技能。讓高年級學生參加本專業教師的科研課題和企業資助獎學金項目的研究,對學生進行科研能力培養,全面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畢業論文(設計)與工作實習相結合,使學生的科研素質和工程素質得到訓練,同時為學生就業、增強實際工作能力打下基礎。獨具特色的生物製藥技術人才培養體系。根據快速發展的科技和產業需求、本專業主動適應閩北地方經濟發展對人才的特定要求,改革專業理論體系模組和專業實踐體系模組,增設閩北企業相配套課程及實踐環節等,逐步形成以發酵產業、資源開發、生物產品分析技術人才培養為特色的人才培養體系。
生態學專業特色
生態學專業是我院2012年開始招生的本科專業,經過幾年的專業建設實踐,充分利用武夷山的區位優勢,與武夷山風景名勝區、武夷山國家自然保護區、武夷山市環境監測站等企事業單位建立了實習基地。專業實驗室有基礎生態實驗室、數字生態實驗室、環境微生物實驗室和環境監測實驗室,提高學生在環境生態保護、生態監測、生物多樣性利用等方面的技能,加強景觀設計、生態旅遊規劃、生態環境評價等實踐能力的培養,數字生態實驗室的建成為學生提高3S技術的套用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成為生態學專業的辦學特色,提高就業的競爭力。

招生計畫

專業名稱
學制(年)
招生計畫及省內分數線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南平
省內
省外
合計
計畫數
分數線
計畫數
分數線
計畫數
分數線
環境工程

5
30
20
55
60
471
120
466
70
507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5
30
20
55
60
468
60
466
70
506
化學工程與工藝

4
36
50
90
60
468
60
467
120
506
生物工程

5
20
25
50
60
469
60
467
60
508
生態學

4
21
25
50
50
464
60
466
50
50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