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的公平

正義的公平

《正義的公平》是2009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少峰

基本介紹

  • 書名:正義的公平
  • 作者:陳少峰
  • ISBN:ISBN978-7-01-008193-9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10月
  • 開本:16開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作者介紹,圖書目錄,

圖書信息

書名:正義的公平
出版時間:2009年10月第1版
書號:ISBN978-7-01-008193-9
作者:陳少峰
開本:16開
字數:330千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內容簡介

該書打破了羅爾斯的正義學說不能指導實踐的缺陷,沒有對一般意義上的正義理論進行探討,而是著眼於對中國社會制度建設中適合中國社會的正義制度的研究或理論總結。
實質正義和形式正義的結合
《正義的公平》認為,正義不僅是社會制度的首要價值,而且也是公民社會的核心價值之一,應該結合二者來思考,於是才能理解制度建設與公民文化之間的對應關係。本書注重道德價值和非道德價值的區分,以結果論為基礎,得到了一種包容性的義務論。它要求超越義務論的兩個局限。基於這種理論基礎,本書希望建立起實質正義與形式正義之間的的更為緊密的聯繫,並採用了一種系統結構化的方法來分析正義的理論與實踐。
“正義的公平”的觀念的基本原則:第一、社會成員具有平等的地位;第二,社會基本權利特別是道德人權所涉及的基本權利,應當優先得到保障和實現;第三,在基本權利保障領域,對不正義的糾正應當優先於新的正義的善價值的實現;第四,對各種正當性的思考以及某些善的實現必須儘量滿足效率目標。
正義觀念的“新仁學”
陳少峰教授認為,羅爾斯的那種偏重平等價值的正義,是一種形式正義,而在我國的民生領域,平等價值和自由競爭存在衝突,羅爾斯的《正義論》無法解決這種複雜的實際情況,因此需要實質正義作為一種規則,來指導人們的具體實踐。而這種規則,突出的特點是優先性,即在分配上,優先照顧最少受惠者的最基本權利,再去考慮人們的擴展權利和發展權利。
以房地產政策舉例,就是當政府想要讓人們買得起房,在操作方案上不是先去遏制房價,而是為那些買不起房的人們建造專屬的廉價房,這樣房地產市場的購買需求減少,房價自然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這實質上是一種正義的價值觀,用以為解決我國貧富差距問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提供一種建議方案,為實踐建立一套理論支撐。
套用倫理學的跨學科研究
陳少峰教授主要研究的領域有中國哲學、套用倫理學,管理哲學(其中包括文化產業管理),這樣的跨學科背景為他寫出《正義的公平》一書提供了有利的條件。“跨學科研究之後再去專精某一學科,這樣可能會比較好,否則會造成理論太強,實踐方面太弱。”
寫《正義的公平》這本書,陳少峰用了8年。“這是我第一次駕馭如此複雜的題目,假定我有一套思想,別人要反駁我,我必須對這些角度進行論證。羅爾斯的程式正義看起來很美好,但是實質上做不到,我就是要說明形式正義做不到的情況下,人們該怎樣選擇。”
“這本書就是又要有理論,又要有實踐。而學者要么研究理論要么研究實踐,沒有人像我這么傻,去幹這個事情。”陳教授笑著說,“我幹這件事情,是因為我認為它對中國老百姓有幫助。”

作者介紹

陳少峰:
文化管理哲學家;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國家文化產業創新與發展研究基地副主任;中國體育產業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文化產業30人論壇召集人。
陳少峰教授1964年出生於福建省漳浦縣。1980年起先後在福建師範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等大學學習。1991年獲北京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91至1993年在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做博士後研究。1993年起在北京大學哲學系任教,2000年起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陳少峰教授多次參與國家部委和省市有關文化產業政策、體育產業、動漫、電影、藝術產業、文化出口等領域的課題研究或者發展規劃的制定,為許多城市主持文化產業集聚園策劃和大型文化企業的發展戰略規劃,並且主持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論壇研討和高級文化經營人才項目,國際國內高端論壇演講及授課400餘場次。目前兼任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顧問;中國動漫集團公司顧問;文化部遊戲內容審查專家;文化部文化產業專家;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專家;河南省文化產業專家。
陳少峰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為文化產業、管理哲學和倫理學,近年來著重研究社會正義、企業家管理哲學和企業文化,以及文化產業的商業模式等專題。已經發表了《文化產業戰略與商業模式》、《文化產業讀本》、《正義的公平》、《學而優則商》、《企業家的管理哲學》、《企業文化與企業倫理》、《中國倫理學史》、《德育志》、《倫理學的意蘊》、《宋明理學與道家哲學》等多部專著,以及《中國文化產業十年》(與朱嘉合著)。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正義問題的視角與結構
一、基本概念
二、理論準備
三、多個視角
四、正義感
五、實踐問題
六、結構化分析
七、正當性、權利與福利一
八、正義價值觀的哲學基礎
九、正義制度的公民文化基礎
第二章 正義與公平
一、正義的概念與觀念
二、公平的概念
三、公平的觀念與公平感
四、平等對待的公平
五、差別對待的公平
六、福利角度的正義與公平
七、正義的義務分配
八、儒家的思考
九、糾正的正義與矯正的正義
第三章 正義的權利
一、正義的價值觀與權利淵源
二、正義權利的三個層次
三、正義的基本權利
四、正義的擴展權利
五、正義的發展權利
六、諸種權利的實現
七、正義的權利與公平
八、道家的正義權利觀及其啟示
第四章 法律正義與正義的權利
一、法律制度及其價值指引
二、法治與平等
三、法治與自由
四、法律與公共政策
五、矯正的正義與福利
六、道德與法律的正義
七、法律程式正義
八、法治與民主
九、法律援助
十、法律的經濟思考
十一、法家的思考
第五章 政治正義與正義的權利
一、政治是一種綜合的價值觀
二、政治權利的基礎
三、政治權利的演變
四、政治自由
五、政治上的平等
六、政府與民主
七、倒決策的民主集中制
八、社會資源與民主進程
九、政府與民生
十、政治視野中的文化正義
十一、政治改革與政治正義
第六章 經濟自由與正義
一、經濟領域的正義問題
二、財富最大化與分配正義
三、經濟領域的公平分配與公平競爭
四、經濟自由的地位
五、經濟平等與經濟自由
六、政治自由與經濟自由
七、經濟自由與企業的社會責任
八、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正義
九、經濟立法的反思
第七章 正義的原則
一、關於正義原則的思考
二、基礎性、重要性和引導性
三、第一條原則
四、第二條原則
五、第三條原則
六、第四條原則
七、原則的實踐
八、幾個原則的系統套用
第八章 正義的權利與程式正義
一、正義的權利、福利與程式正義
二、程式正義的要素
三、原則性與靈活性
四、改進程式正義的具體策略
五、立法的程式正義
六、司法正義
七、行政的程式正義
八、權力的限制與問責制
九、職業道德與程式正義
十、契約論的思考
十一、功利主義的思考
第九章 正義的公平結構
一、正義框架下的公平
二、公平的類別
三、公平分配
四、公平競爭
五、公平評價
六、公平裁決
七、公平合作
八、諸種公平之間的衝突
九、機會均等的公平
十、起點公平與結果公平
第十章 公平分配與公平競爭
一、公平分配的範圍與形態
二、計畫經濟與平均主義的反思
三、五次分配
四、運氣與天賦的地位
五、效率與公平
六、考慮公平競爭因素的公平分配
七、以自由促進發展
八、按勞分配的界限
十、按需分配與正義
第十一章 正義與公共政策
一、社會正義與公共政策
二、公共利益
三、資源配置的合理性
四、社會保障與慈善
五、改善政府的治理與管理
六、地方保護主義
七、部門保護主義
八、國有企業與普遍福利
九、事業體制與公平
十、財政支出與轉移支付
十一、縣級行政中的公共政策
十二、民間參與自由
十三、約束與糾錯機制
第十二章 貧富差距與弱勢群體
一、貧富差距的實質
二、弱勢群體問題
三、以安全為例看基本善與各種權利
四、機會均等的公平實踐
五、環境正義等影響
六、教育機會與惡性循環問題
七、文化等擴展的權利
八、“三農”及具體的政策建議
九、解決弱勢群體福利的效率考慮
第十三章 社會保障
一、社會保障的性質
二、社會保障與正義原則
三、獨生子女一代的權利和義務
四、最低生活保障
五、養老保險與保險
六、醫療保障與傷害救助
七、教育與其他福利
八、住房保障與廉租房
九、慈善
十、社會保障中的效率與公平
第十四章 糾正的正義
一、新的界定
二、層次性的糾正
三、程式正義與糾正正義的平衡
四、弱勢群體問題的進一步思考
五、‘三農’問題的實踐
六、兩個特殊的案例
七、糾正正義的界限
八、帕累托原理與糾正正義
九、對強勢群體不義的懲罰正義
十、糾正正義的資源整合
第十五章 中國正義制度的實踐模式
一、中國正義制度的實踐模式的提出
二、正當性優先與福利優先
三、“新中道”的架構
四、私人與公共領域的正義
五、系統正義及其政策改進
六、儒、法、道、墨互補的正義論
七、情與理的再思考
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進程
九、正義價值觀指導下的改革開放
十、正義價值觀指導下的對外關係
十一、正義的公平之實踐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