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柴胡飲

正柴胡飲,中醫方劑名。出自《景岳全書》。具有解表散寒之功效。主治外感風寒輕證。症見微惡風寒,頭痛身痛,發熱無汗,苔薄白,脈浮。臨床上用於微發熱惡寒,頭痛身痛,苔白脈浮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正柴胡飲
  • 出處:《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 組成:柴胡 防風 陳皮 芍藥 甘草 生薑
  • 功用:解表散寒
  • 主治:外感風寒輕證
歌訣,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配伍特點,運用,加減化裁,使用注意,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歌訣

正柴胡飲平散方,芍藥防風陳草姜;輕疏風邪解熱痛,表寒輕證服之康。

組成

柴胡一至三錢(9g)、防風一錢(3g)、陳皮一錢半(4.5g)、芍藥二錢(6g)、甘草一錢(3g)、生薑三五片。

用法用量

水一盅半,煎七八分,熱服。

功用

解表散寒。

主治

外感風寒輕證。症見微惡風寒,頭痛身痛,發熱無汗,舌苔薄白,脈浮。

方義

本方證屬外感風寒表證之輕者。風寒束表,毛竅閉塞,衛陽被遏,因感邪較輕,故症見微惡風寒、發熱、無汗、頭身痛;苔薄白,脈浮為風寒表證之徵象。外感風寒,宜解表散寒;表寒輕證,只需輕疏肌表,微發其汗,病邪自可外達,不必用辛溫重劑,徒傷其表。方中君以柴胡辛散表邪。臣用防風祛風寒,止疼痛。生薑辛溫發散,助柴胡、防風解表透邪;陳皮疏暢氣機,以助祛邪外出;芍藥益陰和營,防辛散太過而傷陰,共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為使。本方藥性平和,對於氣血不虛而外感風寒較輕者頗宜。

配伍特點

配伍藥性平和,適於氣血不虛而外感風寒較輕者。

運用

1、本方為張介賓所創平散風寒法之代表方。臨床套用以微發熱惡寒,頭痛身痛,苔白脈浮為辨證要點。
2、本方常用於感冒、流行性感冒、瘧疾初起以及婦女經期、妊娠、產後感冒等屬外感風寒而氣血不虛者。

加減化裁

若寒盛而邪不易解者,加麻黃或蘇葉以發散風寒;頭痛甚者,加川芎以祛風止痛;熱而煩渴者,加葛根以透熱生津;嘔惡者,加半夏以和胃降逆;濕盛者,加蒼朮以化濕運脾。

使用注意

氣血虛者慎用。

附方

名稱:一柴胡飲
組成:柴胡、黃芩、芍藥、生地、陳皮、甘草
用法:水一鐘半,煎至七八分,溫服
主治:陰虛外感,內兼火邪,寒熱往來,口中燥渴,婦人熱入血室,及時感後陰虛而有潮熱者
出處:《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名稱:二柴胡飲
組成:陳皮、半夏、細辛、厚朴、生薑、柴胡、甘草
用法:水一鐘半,煎七八分,溫服
主治:四時外感,或其人元氣充實,髒氣素平無火,或時逢寒勝之令,本無內熱等證者
出處:《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名稱:三柴胡飲
組成:柴胡、芍藥、炙甘草、陳皮、生薑、當歸
用法:水一鐘半,煎七八分,溫服
主治:素稟陰分不足,或肝經血少而偶感風寒者;或感邪不深,可兼補而散者;或病後、產後感冒,不得不從解散,而血氣虛弱不能外達者
出處:《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名稱:四柴胡飲
組成:柴胡、炙甘草、生薑、當歸、人參
用法:水二鐘,煎七八分,溫服
主治:凡人元氣不足,或忍飢勞倦而外感風寒,或六脈緊數微細,正不勝邪
出處:《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功用:培助元氣,兼之解散
名稱:五柴胡飲
組成:柴胡、當歸、熟地、白朮、芍藥、炙甘草、陳皮
用法:水一鐘半,煎七分,食遠熱服
主治:中氣不足,外邪不散;傷寒,瘧疾,痘瘡
出處:《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名稱:加味柴胡飲
組成:柴胡、羌活、葛根、薄荷、浮萍、紫蘇、甘草、當歸身、生薑
主治:風寒表證頭痛,憎寒發熱
出處:《醫門八法》卷三
功用:解表

重要文獻摘要

凡外感風寒,發熱惡寒,頭痛身痛,痎瘧初起等證,凡血氣平和,宜從平散者,此方主之。(《景岳全書》卷5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