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消失的中國古文明:古村落

正在消失的中國古文明:古村落

《正在消失的中國古文明:古村落》內容簡介:這可能是一次傷感的巡閱,歷史的標本在身邊,我們同它一起老去。正在消失的中國古文明系列以恢弘的視野,高度的文明自覺,用充滿情趣的文字配以精美的圖片,從古村落到古城、從古河渠到古橋、從古道到古關隘、從古民俗到古文明,帶你在歷史和民俗的畫廊中詩意行走。一千多幅美圖,權威考古專家的解讀,展現了朝代更迭的頻繁、帝王居所的繁華、百姓生存的智慧。歷史因此而變得鮮活靈動。今天,古村落離我們的現代文明是越來越遠了,但是,古村落所包孕的文化精神和人格理想卻與現代人的心靈是能夠相通的。許多的古村落其創始人往往不滿於現實政治的黑暗,因此希望寄情山水,避居於偏遠,在青山綠水中求得一份心靈的安寧與超脫。我們說,這是一種生活理想也是一種審美理想,即使在今天,人類在物質需求越來越滿足的同時,我們仍然需要這種超脫的文化精神和人格理想,需要一些寧靜致遠的精神境界和與親近自然山水的心態。閱讀古村落,我們可以了解遠古先民的生存環境和生存條件,可以了解人類聚落的最初形態和以後的發展,也可以了解人類最初的文化萌芽,這都是一些活化石,它比我們的教科書和學術著作更為生動形象,相信我們能夠從中得到許多人類文明發展史的活的知識。

基本介紹

  • 外文名:Vanishing Chinese Ancient Civilization
  • 書名:正在消失的中國古文明:古村落
  • 作者:劉沛林
  • 出版日期:2012年7月30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15003669, 9787515003665
  • 出版社: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
  • 頁數:216頁
  • 開本:1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正在消失的中國古文明:古村落》編輯推薦:拯救消失文明國家工程,圖文全紀錄。
1、這不是聳人聽聞!也許你能看到,但你的子孫不一定能看到!
這是比故宮更難保護的文明記錄,驚心的數字還在變大:中國有129種語言,但其中至少一半以上的活力未被激發,而且還有二三十種語言處於瀕危狀態;長城已有近三分之二被腐蝕;幾乎每天都有優秀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失傳和消失;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古村落7年銳減兩千個……古城、古村落、古橋、古道、古關隘、古河渠、古民俗,這些曾經輝煌燦爛的中華古文明,正在悄無聲息地離我們遠去……
2、在風物中駐足的省思之旅,我們不能用含淚的目光與它們在凋謝之路上同行!
這是一次傷感的文明巡閱,歷史的標本就在我們身邊,展現了我國朝代更迭的頻繁、帝王居所的繁華、百姓生存的智慧,在現代化的咆哮中和城鎮化的機器轟鳴聲中,河道遭淤積、城牆被風蝕、祖屋遭強拆、古橋被泥掩.....在把五千年文明留於書案的同時,我們又該做何感想和擔當!
3、在畫頁上挽留的文明消失,1000餘幅實拍美圖,五千年文明全彩呈現,讓歷史不再黑白!
全書1000多幅彩圖,全景展現古老中國的古村、古城、古橋、古道古關、古民俗等風物人情。用一冊書,把五千年文明搬回家,歷史因此變得鮮活而靈動。
4、經濟實惠,物超所值,免費帶您領略英雄凱歌的悲壯、帝王居所的繁華、百姓生活的智慧!
不足兩百元,搬回華夏根。這是中華民族的血脈,濃縮了華夏文明的精粹,既可給中小學生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也為資金不足旅遊的俊男靚女免費導遊,同時也是規劃設計人員的決策高參。

作者簡介

劉沛林,現為衡陽師範學院院長。主要研究方向為人居環境、旅遊規劃及文化景觀保護。2000年開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滄海桑田話古村

第一節 深埋地下的遠古村落 002
小房子均以中心的大房子為朝向,大房子成為整個居住區的幾何中心和心理中心。這是中國原始聚落規劃思想的重要表現。

第二節 古代岩畫中的村居圖 007
岩畫與人們的社會生活、生產、宗教、信仰等交織在一起,積澱著人們虔誠的情感、觀念和心態。有人稱之為“高度濃縮化了的密碼”,記錄了較多被流逝了的早期村落的信息。

第三節 古代山水詩畫中的古村落境界 015
中國古村落追求意境,講究立意,通常將田園山水與耕讀生活相結合,達到寄情山水、親近自然、致力讀書、通達義理的境界。東晉名士陶淵明所描繪的“世外桃源”之境,嚮往的也是一種悠然而居的代表士大夫心境的田園耕讀生活。謝靈運迷戀山水,也因此而成為山水詩的鼻祖。

第四節 明清古村落縮影 020
明清及其以後形成的古村落不僅傳承了自古以來中國傳統聚落的基本特點,而且成為在時間上離我們最近且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的古村落形式。

第二章 桃花源里尋勝境

第一節 桃源洞裡西遞村 030
主峰形似毛筆,故稱“文筆峰”,主鄉村文運昌盛。有筆還須有墨水,西遞人為此在村內挖了兩口大水塘,一口為村民飲水和浣洗之用,一口用以象徵盛墨的硯池。水塘邊擺放著一些石條,以象徵墨條,所以,村落環境就具有了出人才的基本條件,筆、墨、硯。

第二節 楠溪江畔古村群 036
這些人的先祖又多是由中原遷來的,都不是尋常百姓人家,皆為名門望族,所以其村落選址很講究環境和文化品位,建築風格也不同於一般的民宅,而是雕樑畫棟、體系完備、講究布局的上等之宅。

第三節 形局理想新葉村 042
在浙江省建德縣臨近蘭溪縣的山地中,有一個古樸而普通的村落,她就是形成於宋元時期,經明、清、民國直到今天,歷30餘代不間斷而仍然生機勃勃的古村落——新葉村。

第四節 山環水抱瞻淇村 047
在皖南歙縣城往東約20公里處,有一個古老的村落,它得名於《詩經·衛風》之詩句“瞻彼淇奧,綠竹猗猗”,它的名字就叫“瞻淇”。村內建築主要形成於明、清兩代,目前村內保存的明清建築約20餘棟。

第五節 山水吉地曉起村 049
曉起所在地屬典型的丘陵地,山巒多呈南北向延伸。境內主要的山有朱筆尖(當地俗稱豬鼻尖)。朱筆尖南面一座略矮的山叫“烏紗帽”。上曉起溪南有一“筆架山”,因緊鄰村莊,村人又稱其為“壁上掛鐘”。曉起村四周環境幽靜,古木參天,至今仍有250株古樹。

第三章 全村同在畫中居

第一節 徽州古村落的詩畫意境 056
徽州園林利用自然山溪湖坡與山林,因地制宜,將自然山水、田園、村舍融為一體,“自成天然之趣,不煩人事之工”,不像蘇州園林那樣因囿於市井而難以獲得開闊的視野和借景,相反,表現出更多的天然和隨意性。

第二節 江浙古村落的詩畫意境 064
河道兩岸景觀最為豐富多彩,或為臨水街、或為平房、或為廊棚、或為樓台、或為騎樓、或為石級碼頭等等,加之蕩漾的小船和跨水的小橋,他們在空間組合上變化豐富,形式多樣,動靜結合,有人有物,因而情景交融,容易創造獨特的詩畫效果。

第三節 北方窯洞村落的詩畫境界 071
北方黃土窯洞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與天地相感通”。窯洞的村落,構成一幅幅人與天地能同、與自然和諧的壯美畫卷,成為北方黃土地區特有的鄉村聚落景觀。

第四節 西南梯田村落的詩畫境界 082
南方山區梯田因跨越高度大,形態變化多樣,周邊自然景觀優美,從而呈現出一片秀美的景色,不是水彩畫勝似水彩畫,不是山水詩卻勝似山水詩,令觀者如痴如醉,仿佛進入仙國的境地。

第四章 耕田不忘聖賢書

第一節 永嘉流韻與蒼坡村的“文房四寶”布局 091
永嘉自唐朝天祐三年(906年)至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的987年間,共考取進士七百五十二名,南宋一代就出了四百六十四人,其中,登科入仕者極多。清光緒《永嘉縣誌》里說:“自宋以來,位宰執者六人,侍從台諫五十餘人,監司郡守百十餘人,可謂盛矣!”

第二節 江西流坑村的耕讀之風 101
不足二百年間,樂安境內共出進士五十二名,其中流坑董氏出二十一名;因此早有“江以右稱文獻世家,必以樂安董氏為最”的說法。又因樂安建縣前的永豐縣有歐陽修和董氏家族,故被世人稱為“歐董名鄉”,從而聞名天下。

第三節 山西裴柏村的宰相搖籃 111
村中先後出過59位宰相,59位大將軍,14位中書侍郎,55位尚書,44位侍郎,11位常侍,11位御史,211位剌史,77位太守,21位附馬,68位進士,3位皇后,2位皇妃,七品以上官吏總數在3000人以上,郡守以下官吏不計其數。

第五章 形局各異村居圖

第一節 閩北城村的“井”字格局 118
城村布局嚴謹有序,全村按“井”字形布局,由四條主街交織而成。街道均由卵石鋪面,36條小巷縱橫交錯,小巷悠悠,古風猶在。

第二節 湘北張谷英村的“巨龍戲珠”格局 124
張谷英村王家土段具有“豐”字型特點的平面布局。大門進去,左右兩側為煙火塘和庭院,再往裡走,過大門,即為多個縱向布置的堂屋和天井。縱向上的族和橫向上的分房的排列關係,就象樹幹與樹枝的排列關係,層層衍生,生生不息。

第三節 浙江芙蓉村的“七星八斗”格局 132
芙蓉村按照古代的一種戰略陣圖“七星八斗”格進行了布局。其結構複雜,寓意也更深刻。一方面借古代戰爭陣圖來加強村寨防衛,另一方面借“星”、“斗”概念來建造鄉村園林,達到寓意深刻別具一格的布局效果,從而成為文化魂寶。

第四節 浙江諸葛村的“八卦陣圖”格局 136
在浙江省蘭谿市城西方向約十八公里處,有個歷史文化名村,它就是“古今第一良相”諸葛亮後裔建造的諸葛村。村裡有居民三千餘人,其中二千七百多人姓諸葛,占聚居人口的百分之九十,從而成為全國最大的諸葛氏後裔的聚居地。

第五節 浙江俞源村的“太極星象”格局 143
“俞源太極星象村”系劉基(伯溫)所設計,該村布局與出土星圖有很大的吻合性,是“按天體星象天罡引二十八宿、黃道十二宮環繞來排列的”。俞源村的設計頗具匠心,內部結構複雜,外人一旦進入村內,有似步入迷宮,若無當地人帶路,是很難出村的。

第六節 粵北客家“八卦圍”格局 146
粵北客家“八卦圍”是指位於粵北山區翁源縣城龍仙以北13公里的江尾鎮葸茅嶺管理區的“葸茅圍”,當地人又習慣於稱其為“老圍子”、“太圍子”等,因其布局平面有似八卦圖形,故稱為“八卦圍”。

第七節 福建田螺坑土樓群格局 151
田螺坑四周群山環抱,山清水秀,五座土樓(三座圓樓,一座方樓,一座橢圓樓)巧妙地組合於一體,別具一格,既像地上長出的蘑菇,又像天上落下的飛蝶,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童話般鄉村聚居景觀,引起國內外人士的熱情關注和高度讚譽,是中國聚落文化的一大奇觀。

第八節 福建僑鄉塔下村格局 156
塔下村深居青山綠水的幽雅環境之中,被稱為真正的世外桃源,據說南靖縣四個百歲老人中,塔下村占了三個。

第六章 多元文明呈異彩

第一節 獨有的“女書”文字 160
“女書”是一種在漢字的基礎上改造而成的表意文字。因這種文字只在婦女中通行,當地人稱其為“女書”。但目前能用“女書”書寫、創作的人已寥寥無幾,這一獨特的文字有可能成為一種無法繼續傳播的“古文字”。

第二節 特有的生殖秘密 165
在貴州東南部的大山深處,有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侗族村寨,自古以來,它恪守著古老的生育觀念,一對夫婦,只生兩個孩子,並採取多種方式達到這一目標。它被人們稱為“中國計畫生育第一村”。

第三節 最後的女兒國 171
摩梭人特殊的地理環境以及相應的文化習俗等,決定了它至今仍然是一個母系制社會,過著一種以母係為紐帶的走婚制生活,是中國領土上保留至今的最後一個“女兒國”。

第四節 槍手的部落 181
這裡是大山的世界,這裡是綠色的海洋,這裡叢林茂密,這裡充滿著神奇,在莽莽的林海深處,千百年來,岜沙人不知道外面的世界何樣,也並不關心外面世界的變化,他們是流落在世界文明之外的一群自由自在的生命。

第五節 形成於近代的碉樓民居 185
碉樓及各種建築外型獨特,既有一定的中國特色,更洋溢著濃郁的羅馬式、義大利穹隆頂式、伊期蘭寺院式、英國寨堡式等西式建築風格,成為特定歷史條件下中西文化在僑鄉聚落景觀上的“另類”反映,也是研究文化“馬賽克”(即文化鑲嵌)的典型區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