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吻

正吻

正吻又稱大吻,屬琉璃瓦類產品,種類,呈單體構件,造型花樣多是龍、獸等動物,古建築和仿古建築中用於建築屋項正脊兩端。正吻在房屋建築上起防水和裝飾效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正吻
  • 外文名:main decoration on hip
  • 別稱:“吻”“大吻”
  • 最早出現漢代
  • 定義:裝飾構件
  • 形狀:半月形、魚尾、龍尾等
概述,正吻工程量計算,正脊與正吻,正吻設計,立象以盡意,神用相通,

概述

正吻是安裝在正脊兩端,上面有吻座的龍形裝飾物,亦稱大吻、龍吻、鱗尾、鴟尾、鴟吻、吞脊獸,其造型由半月形、魚尾、龍尾演變成口吞正脊,尾上翹,背插劍靶,後面加背獸的正吻,正吻的高度一般按檐柱柱高的1/10確定,其大小尺寸有二至九樣八種規格,較大規格的正吻多由數塊吻件組合砌築而成,用於等級較高的建築上。為穩固二至四樣大規格正吻,一般都在正吻兩側加吻索與屋面吻釘相連。在較低等級建築或城樓建築一般安裝獸頭向外的望獸,亦稱正脊獸。鴟尾即魚尾,魚形尾部向上翹卷,為佛教海中神物摩伽羅演變而來,多用在佛教建築的正脊上。
龍正吻,鴟吻,螭吻龍正吻,鴟吻,螭吻
正吻在明清是建築屋頂的正脊兩端的裝飾構件,為龍頭形,龍口大開咬住正脊,而在當時的南方有些地區則將之稱為“鱗尾”,與大吻的做法有一些不同之處,如,尾部捲曲時不併攏,或在邊緣有許多花紋等。
根據現存資料來看,吻最早出現於漢代,如,漢代石厥,明器上面就有“吻”的形象,不過其形象與現今所能看到的明清時期的吻有很大的區別,漢代的“吻”,大多是用瓦當堆砌的翹起的形狀,尊貴的建築中則多用鳳凰,朱雀,或者孔雀等。由漢代至清代,“吻”有一個不斷的發展過程,並且在工藝上也是越來越精美生動。

正吻工程量計算

在正脊兩端位置,安砌著燒製品的龍頭嘴唇含著正脊,此物稱正吻。
正吻以安砌的份計算。
正吻定額以其高度安砌規格(高在60cm以下、100cm以下、100cm以上)及其數量設項,正吻按其安砌規格及其數量計算,套用其相應定額項目。
某些府邸建築的正吻常改為“正脊獸”,正脊獸也稱“望獸”,俗稱“帶獸”,其形象與垂獸相同,放置時應將獸的嘴朝外放。
琉璃正吻拆除、安裝工程量按其施作數量以份計量。
琉璃正吻拆除、安裝定額以其施作規格(明清式規格分檔:四樣、五樣、六樣、七樣、八樣、九樣;宋式按高度規格分檔:70cm以下、100cm以下、120cm以下、160cm以下、200cm以下、260cm以下)分別設項,琉璃正吻拆除、安裝按其施作規格及其數最,分別套用(宋)琉璃鴟尾(明清)琉璃正吻(獸)拆除、安裝定額相應項目。
正吻安裝包括安吻樁、拼裝、鑲扒鋦。宋式除此外還包括了鐵索鏈。

正脊與正吻

中國古代建築的屋頂為了便於清除雨水與積雪,多採用坡屋頂的形式,常見的有前後呈人字形的兩面坡,向四面傾斜的四面坡,以及六角、八角、圓形的攢尖頂等幾種式樣。在屋頂上兩個坡面相交就產生了屋脊,數條屋脊相交就形成一個突出的節點。其中前後兩個坡面相交的屋脊因為與房屋正面平行,所以稱為”正脊”,正脊兩端與其他屋脊相交的節點稱為“正吻”。
這類坡形屋頂和上面的正脊與正吻的明器上已能見到。明器是漢代的一種陪葬品,用陶器製作成各種房屋、人物、動物和器物的模型,將它們與墓主人一起下葬置於地下墓室之內。這是因為古代相信人死後只是身體的消亡。而人的靈魂永遠不滅,它將一直生活在另一個”冥間”的世界,所以要製作這些模型與主人一起送到“冥問”去供他們使用。
由於中國早期的建築留存至今的很少,它們的形象除了古代文獻上的描述外,只能從這些墓葬中的陶製房屋模型,墓室磚、石上或者銅器、岩畫上的房屋圖像中去認識。正是通過這些珍貴的資料使我們不但見到距今已2000年的早期建築的屋頂式樣,而且還看到了在這些屋頂上的裝飾。
在幾座漢代明器上,無論是兩面坡或者四面坡屋頂幾條屋脊相交而成的正吻,儘管看不出它們所表現的內容,但顯然已經是通過匠人有意識的加工而不是自然之物了。在河南南陽出土的畫像石和河南輝縣出土的銅鑒上都刻畫有漢代和戰國時期的建築畫,四面坡房屋的正脊和屋脊相交的正吻上立著飛鳥,說明對這些建築構件形式上的加工已經有了具體的內容。
歷史上早期的建築留下的實物很少,但自唐、宋以來,在一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祖先也為我們留下了大量宮殿、陵墓、寺廟、園林、住宅等類型的建築遺產,它們都具有各式各樣的屋頂。

正吻設計

正吻歷來是中國傳統建築屋頂脊飾的焦,而在當今的建築設計中往往忽略了對其文化內涵的挖掘。下文通過 對孔子研究院主體建築正吻設計過程的闡述探討正吻設計 。

立象以盡意

正吻的創造實際上是雕塑和建築的結合,是建築空間的外部延續,也是創造者對地區建築文化的理解與情感交流的融貫體現。傳統儒家藝術在表達方式上常用“比興”與“比德”的手法,往往通過對自然的比擬,使自然現象與倫理特性理知地聯繫起來,來創造出它們在情感上的對應關係。譬如《論語.雍也》“子曰:知者樂山,仁者樂水,知者動,仁者靜。”山和智者,水和仁者通過比擬而成為相互依存的象徵。
正吻自古以來絕大部分是以動物作為主要題材的,這也是中國傳統建築的一個重要特徵。因此如何將孔子與具體的形象聯繫起來是解決正吻創作的首要前提。我們希望植根於理知的基礎,挖掘出形象與意義的深刻關係,創造出“想像的真實”,使意義完全融化在客觀形象中,真正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
(1)鳳與孔子,用鳳凰來比喻孔子不僅是傳統的象徵 , 也是對未來的期望。
(2)鳳與曲阜,囚鳳凰形象對曲阜地方的歷史來說有著悠久的傳承。
(3)鳳與正吻,按傳說並對照漢代明器和畫像磚石,中國古有在建築上安置鳳鳥的習俗,作為一種神聖的圖騰象徵,其形象用於除妖降魔。建築屋頂的形式在某種程度上也同鳳鳥的形象有關 。

神用相通

雖然了解了鳳凰和正吻的文化淵源,但具體到鳳鳥形象在正吻中的套用還需要有更深刻的理解。
(1)建築之美,作為建築的主要裝飾構件之一,正吻首先要和建築主體的風格相協調。孔子研究院主體屋頂是四坡屋面,四個正吻在主脊和斜脊的焦點上,是整個建築的最高點,也是建築飛動升華的焦點,應該空靈優雅,似靜似動,生動和諧。同時還要注意正吻的尺寸和樓梯的觀賞效果。
(2)飛動之美,鳳凰是一種意化了的鳥的綜合體,並無單一具體的模仿對象,所以拘泥於某一靜態形式的模仿反倒丟失了內在的神韻。而傳統造型藝術的美,正是他們蘊含了一種動勢,一種萬物有靈的衝動。作為一種飛舞在天空中的精靈,鳳凰形象的出現和舞蹈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對鳳凰造型的理解可以從中國傳統舞蹈的理解中汲取靈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