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皮橋

歙縣太平橋一般指本詞條

在這座橋的建造過程中,曾有過一個悲慘的故事,李寡婦的善良本應受到嘉獎,但卻死在苛政之下。雖然那段已經遠去,但如今仍有很大的教育和警世意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皮橋
  • 又稱:寡婦橋
  • 地點:位於歙縣西門外
  • 歷史:一名建橋寡婦慘死於封建統治者
詳細介紹,來源,

詳細介紹

黃山腳下的古城——歙縣西門外,有一座橫跨豐樂浮溪、績浮諸河之水匯合處的大石橋,這就是有名的太平橋。人們又稱它為“人皮橋”,或叫“寡婦橋”。
這座橋長八百尺、寬二十四尺,十六孔,是著名的石拱橋之一。
橋下奔騰不息的練江水,驚濤拍岸,波翻浪涌;橋上車水馬龍,行人如織。
這座大橋雄偉古樸,勢若飛虹。它把歷史悠久的歙縣古城西乾山、新安牌園、太白樓聯接起來,成為一組山水秀麗、風景如畫的絕妙名勝。

來源

為什麼稱這座橋為人皮橋呢?說來這裡面還有一段辛酸殘忍,而又具有諷刺意義的故事。
古代造橋有個規定,民間只能用單孔,只有皇家才能造雙孔橋。如果民間有人造了雙孔橋,就是犯了欺君之罪。
相傳,建造歙縣西門外這座大石橋的,是明代歙縣一個姓李的寡婦。她有萬貫家財,卻沒有一個子女。錢多無處花,用來修橋鋪路,為圖來世,以利行人。她將所有家產,用於修建這座大橋,造了五年,用去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兩銀子。
這座大橋建成,使滔滔的練江天塹變通途,當地人民和來往行人非常歡喜。
修橋鋪路,在我國人民心目中,是一件善事,理應得善報。可是,這位寡婦金錢耗完,瀝盡心血,卻落得個非常悲慘的下場。
“民間竟有刁婦,目無王法,造起十六孔長橋,犯了欺君之罪!”當地一些貪官污吏,因累次敲詐李寡婦的錢財沒有得逞,藉此報復陷害,奏本到皇帝面前:“徽州李寡婦造雙孔橋,犯上欺君,理應嚴懲!”
“如此刁婦,海內少有,竟敢造起雙孔之橋,妄自與孤家比勢,不予嚴懲,難平孤忿,降她以剝皮抽筋之罪!”
皇帝的聖旨傳到歙縣後,聽說要處造橋的李寡婦剝皮抽筋之罪,頓時遭到當地人民的強烈反對。
百姓的忿怒吼,震動了當地官吏。其中也有些官吏與造橋的李寡婦有親戚關係,加之剝皮抽筋的劊子手一時也難找到,縣官老爺打算以無人會“剝皮”為理由,把公事敷衍過去了事。誰知西門外剃頭店有個剃頭匠,名陳天壽,他想在剝人皮這個手藝上來顯示一下他的本領,更想討得縣官老爺的歡心,從中撈點好處。
“我會剝人皮!”陳天壽跑到縣衙里向縣官老爺自我推薦說,“只要老爺相信我,這點小事我能辦得到!”
“你怎么個剝說?”縣官問道。
“先在人頭上用刀切個十字狀,然後將水銀灌進去,人皮就自然脫落下來。”
縣官一聽陳天壽能剝人皮,心裡像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剝人皮吧,眾官吏和當地百姓都反對。不剝吧,又怕違抗了皇帝聖旨,丟了烏紗帽,還要問罪。想來想去拿不定主意。
“你先回去,改日再來!”縣官把陳天壽打發回去了。自己在公堂上踱來轉去,感到十分為難。不覺吧了一口長氣:“哎!怎么辦呀?”
左中官吏看出縣官的心思,提出了解決矛盾的辦法:
“要剝皮,就先剝這個剃頭匠的皮,以作試驗。”一句話把官吏從冥思苦索中提醒了。
“對!按照他說的辦法,拿他先天刀,試試看,如果真行,再剝李寡婦不遲。”
縣官一聲令下,立即差人把剃頭匠陳天壽傳來了。
“你姓甚名誰,家居何處,做什麼行當?”縣官佯作不認識並嚴厲地向陳天壽問道。
“我叫陳天壽,家居本城十字街,以剃頭為業。”
“你說水銀灌頂,能剝人皮,是嗎?”
“是的,我曾經剝過幾個人,都很順利。”
“我們有些不想信,想在你頭上作個試驗,怎么樣?”堂上縣官翻了臉,把個陳天壽嚇得面如土色,知道事情壞了,可以已經無法跑掉。縣官環顧左右喊道:“來人!”預先藏在壁後的劊子手們一擁而出,手拿刀具和水銀來到了堂前。
縣官一拍驚堂木:“動手!”這時幾個身強力壯的大漢,一把將陳天壽按跪在地,用刀在其頭上劃了個十字狀的刀口,又像老鷹抓小雞似的,把陳天壽從地上提了起來,將水銀往他的天靈蓋上一澆,果然見效,全身皮肉,很快分離了。
“剝皮成功了!”左右報告縣官說。
“帶李寡婦上!”縣官忍著疼痛說,“照樣剝皮!”劊子手們忙亂了一陣,把個清白無辜的寡婦慘殺了。
因為李寡婦是為造歙縣河西大橋而遭到了剝皮下場的,後人就稱這座大石橋為“人皮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