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對華軍售禁令和中美歐三邊關係

在冷戰結束以來的近20年時間裡,世界政治格局發生了急劇變化。中國的迅速崛起和歐洲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成為國際政治舞台上引人注目的兩大焦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歐盟對華軍售禁令和中美歐三邊關係
  • 外文名:The EU arms embargo on China and the China-US-EU triangular relations
  • 時間:20世紀90年代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

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The EU arms embargo on China and the China-US-EU triangular relations
論文作者
劉禹同著
導師
金燦榮指導
學科專業
外交學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8
關鍵字
中外關係 對華政策 歐洲 美國
館藏號
D822.35
館藏目錄
2010\D822.35\1

內容簡介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歐關係升溫和發展一度成為國際關係的新熱點。中歐兩支力量的興起給中美歐三邊關係帶來了新的變數,不可避免地對世界格局產生了重要影響。美國在對待歐洲復興和中國崛起問題上持有截然不同的態度。對於歐洲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和游離傾向的上升,美國更多的是採取“軟遏制”策略,藉助歐盟諸強的相互矛盾和歐盟的內部議事規則加以干預,力圖鞏固其對歐洲事務的掌控,遲滯歐盟作為世界一極(特別是在政治領域)的興起。對於中國的崛起,美國朝野的主流調門是視之為21世紀美國霸權的最大威脅。顯而易見,在美國看來,中國較之歐盟具有更多的不確定性、不可控性和對美國霸權的解構潛能。同樣值得關注的是,歐盟在對華關係問題上,特別是在對待中國崛起問題上持有與美國較為不同的看法。歐盟在所謂“中國威脅論”方面的調門上遠較美國為低,多數歐洲人沒有把中國視作世界的威脅,甚至一部分歐洲人認為中國為世界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美歐的利益分歧導致了其對華戰略的分野,也為中美歐三邊關係帶注入新的可變因素。 2003年末,中國政府在第一份對歐盟政策檔案中正式呼籲,希望歐盟解除對華軍售禁令。美歐以及歐盟內部成員國對這一呼籲做出不同反應。在歐盟內部,三駕馬車—法、德、英領導人均做出積極表態,特別是法、德兩國在推動解禁問題上扮演了主力角色。歐盟少數成員國,特別是一些北歐國家則猶疑不定。美國在歐盟解禁問題上則表達了強烈的反對態度。美國不惜從外交、軍事和立法等多個層面對歐盟施壓。美歐在解禁問題上一度分歧十分嚴重。有國際問題專家甚至認為這是繼伊拉克戰爭之後,大西洋同盟內部又一次出現深刻裂痕。美國的強硬態度無疑對歐盟解除對華軍售禁令產生了重大影響,同時由於歐盟成員國在此問題上分歧嚴重,歐盟在解禁問題上一再首鼠兩端,最終於2005年6月13日宣布無限期推遲關於解除對華軍售禁令的討論。 儘管歐盟對華軍售禁令問題目前已告一段落,但研究這一問題,對於探索和分析中美歐關係仍具有重要意義。為什麼歐盟對華軍售禁令問題會引起如此眾多的關注?為什麼美國在這個問題上發出所謂“最嚴重的國家關切”?解禁問題對中美歐三邊關係到底會形成怎樣的衝擊?如何通過分析這個問題來認識調整變化中的中美歐三邊關係?本文嘗試對上述問題進行研究。 在本文第一章,筆者將簡略回顧歐洲及歐盟的對華實施軍售禁令的歷史,包括冷戰時期和1989年軍售禁令的由來,以及歐盟在2005年做出的階段性結論。在第二章,我將分析中美歐三方在軍售禁令問題上的主要關切,包括中方提出解禁要求的動因,歐盟推動解禁的考慮和美國反對解禁的理由。第三章將集中討論美歐在解禁問題上的分歧所在,即《歐盟武器出口管制條例》到底能否制約對華武器出口,解禁是否會導致台海及亞洲地區的軍事平衡被打破,以及歐盟是否會因此向中方發出“在人權問題上的錯誤信號”。第四章將分析歐盟決定維持對華軍售禁令的戰略內涵。第五章將運用建構主義理論範式,對中美歐圍繞解禁問題進行雙邊關係建構加以分析,並解讀歐盟維持對華軍售禁令的政治內涵。第六章將對歐盟維持對華軍售禁令以來中美歐三邊關係的基本態勢進行分析和探討。第七章將分析中美歐三邊關係的未來走勢,並對如何應對三邊關係的調整和變化提出政策建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