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音樂家

歐洲音樂家

歐洲有許多著名音樂家。如巴赫、海頓、蕭邦莫扎特。他們皆有各自的代表作且舉世聞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歐洲音樂家
  • 代表人:巴赫,海頓,蕭邦,莫扎特
  • 音樂風格:深沉、悲壯、廣闊、內在
  • 代表作:《馬太受難曲》《英雄交響曲》
巴赫,巴赫簡介,作品風格,主要成就,海頓,海頓簡介,作品風格,主要成就,蕭邦,莫扎特,個人簡介,成就,音樂風格,貝多芬,

巴赫

巴赫簡介

巴赫(1714~1788) 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巴赫是一位多產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包括有將近300首的大合唱曲;組成《平均律鋼琴曲集》的一套48首賦格曲和前奏曲;至少還有140首其它前奏曲;100多首其它大鍵琴樂曲;23首小協奏曲;4首序曲;33首奏鳴曲;5首彌撒曲;3首聖樂曲及許多其它樂曲。總計起來,巴赫譜寫出800多首嚴肅的樂曲。
巴赫巴赫

作品風格

巴赫的作品深沉、悲壯、廣闊、內在,充滿了18世紀上半葉德國現實生活的氣息。他譜寫了許多充滿戲劇性因素的大型聲樂作品,其中《馬太受難曲》、《b小調彌撒》是最有影響的作品。在這些作品中,巴赫作為一個虔誠的新教教徒,通過宗教音樂形式(受難曲、彌撒、經文歌、康塔塔等),抒發了對人類災難、痛苦的憐憫、同情以及對和平與幸福未來的渴望。與前人的作品相比,巴赫這種充滿宗教內容及復調音樂思維的作品更為廣闊地揭示了人的內心世界,但同時,他的音樂從來沒有脫離德國的音樂傳統。《平均律鋼琴曲集》是巴赫在“純音樂”領域留下的重要遺產之一。作為一部具有德意志精神的作品,《平均律鋼琴曲集》體現出了那種嚴謹的德國式思維。另外,巴赫的《法國組曲》、《英國組曲》和六首《布蘭登堡協奏曲》等樂隊作品,也都表達了作曲家對和平和美好生活的祈求與渴望。這些作品在德意志民族人民的內心深處激起了強烈的共鳴。巴赫的作品還有著嚴肅而深沉的宗教色彩,他著名的六首無伴奏的組曲利用小提琴的音色表達出他作為宗教信徒的虔誠。

主要成就

巴赫一生的主要功績:第一,把音樂從宗教附屬品的位置上解放了出來。音樂不總是歌頌上帝,也歌唱平凡的生命。 第二,他把復調音樂發展成主調音樂,大大豐富了音樂的表現力。 第三,他確立了鍵盤樂器十二平均律原則。 第四,除了聲樂作品外,巴赫奠定了現代西洋音樂幾乎所有作品樣式的體例基礎。因此巴赫被後世尊稱為“西方音樂之父”。 巴赫 Bach -《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海頓

海頓簡介

弗朗茨·約瑟夫·海頓(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奠基人,出生於奧地利南方靠近匈牙利邊境的風景秀麗的羅勞村。海頓是世界音樂史上影響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頗具創造精神的作曲家。

作品風格

海頓的音樂幽默、明快,含有宗教式的超脫,他將奏鳴曲式從鋼琴發展到弦樂重奏上,他是器樂主調的創始人,將傳統對位法的獨立聲部完全同化了,將主題發展自行展開。後期他訪問英國,接受牛津大學授予的音樂博士頭銜,受到了亨德爾的影響,也受莫扎特的影響,產生旋律優美的抒情色彩,出現類似巴洛克的風格。他用弦樂四重奏代替鋼琴,用管弦樂代替管風琴,創造了兩種新型的和聲演奏形式。
海頓被稱為“交響樂之父”,同莫扎特和貝多芬三人為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傑出代表,綽號為“海頓老爹”。
海頓個人性格純撲開朗、親切幽默、生活氣息濃郁。

主要成就

其主要作品有:交響曲108首,鋼琴協奏曲、小提琴協奏曲2首、大提琴協奏曲2首、圓號協奏曲、帶管輪擦提琴協奏曲5首、管風琴協奏曲8首、弦樂四重奏82首、鋼琴三重奏30首、嬉遊曲125首、弦樂三重奏56首、鍵盤樂奏鳴曲52首、變奏曲5首、歌劇20部、清唱劇6部、康塔塔8首、彌撒曲14首,還有大量的合唱曲、歌曲及歌曲改變曲等。

蕭邦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蕭邦 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 (F.F.Cchopin) 1810-1849,波蘭作曲家,有一半的法國血統。他的父親從法國移居華沙,教貴族子弟學法語。蕭邦在孩童時代就顯示了音樂天才,並就學於新成立的華沙音樂學院。在校期間,他戀上了年輕的歌手康斯坦西婭.格拉特科芙斯卡。十九歲時他寫下了《f小調鋼琴協奏曲》,據說就是這位少女激發了蕭邦的創作靈感。1831年9月,蕭邦來到巴黎,他的餘生便和這座城市的藝術生活聯繫在一起。蕭邦在沙龍中與許多傑出的藝術家來往,如音樂家李斯特、柏遼茲,文學家雨果、巴爾扎克、喬治?桑、海涅,畫家德拉克洛瓦。通過李斯特,蕭邦結識了“有一雙憂鬱的眼睛”的奧羅爾.杜德旺夫人,也就是聞名於世的小說家喬治.桑。蕭邦對她的第一印象並不好,但不久就被她的魅力征服。在一種他從未經歷過的激情支配下,他的音樂想像力達到高度興奮的程度。其後的八年中,每年的夏天蕭邦都是在諾昂喬治.桑的別墅里度過的。這些年也是蕭邦創作最旺盛的時期。但他的健康逐漸變壞,他和喬治.桑的關係也走向破裂。在他最後的信件充滿了孤獨的絕望。1848年他在英國演出,返回巴黎後幾個月便逝世了,時年三十九歲。他的葬禮在莫扎特的《安魂曲》和他自己的《葬禮進行曲》中舉行。他被安葬在拉雪茲公墓,一位朋友在他的墓上撒下了波蘭的泥土。
蕭邦蕭邦

莫扎特

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

個人簡介

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1756-1791),是音樂史上罕見的奇才。他出生在一個音樂家庭,父親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小提琴家。莫扎特3歲開始學習鋼琴,4歲時對一般的樂曲只要彈幾遍就能背誦,5歲便開始作曲,6歲和姐姐一起跟隨父親到歐洲各國旅行演出,轟動了歐洲,被譽為“音樂神童”。 這位過早成熟的天才,雖也受到過王公貴族的種種厚愛和讚賞,但也飽嘗了貴族社會對他人格的蔑視和侮辱,身心遭到一次次打擊。後來,莫扎特終於辭掉宮廷里的職位,擺脫了奴僕般的地位,勇敢地成為奧地利第一位不依附於貴族的自由作曲家。 莫扎特的作品,具有優雅、清新、歡快和抒情的風格,旋律天真質樸、溫和、甜美,充滿青春的朝氣。可惜他只活到36歲,死後被葬在修道院的貧民墓地,連塊墓碑也沒有。

成就

然而,他給這個世界留下近50部交響曲,22部歌劇, 50部各種形式的協奏曲,還有許多室內樂、獨唱、合唱作品,為人類做出重大貢獻,在世界文化史上立下永久的豐碑。1986年,一舉奪得奧斯卡八項金獎的美國故事片《上帝的寵兒》,就是根據莫扎特的生平拍攝的。

音樂風格

蕭邦是浪漫主義時代最有獨創性的藝術家之一,他的風格完全是他自己的,絕不會把他的風格與其他人的相混淆。在第一流的藝術家中,蕭邦是唯一把他的創作生活集中於鋼琴上的大師。從一開始,他的想像就獻給了鍵盤,他在這狹窄的結構中創造出了一個世界。他的天才甚至把鋼琴的局限性也轉變成美的源泉。不能演奏任何時間長度的持續音當然是鋼琴的主要局限,蕭邦卻巧妙地克服了這些局限。對於現代鋼琴風格的形成,他是功不可沒的。蕭邦用踏板把低音部相隔很寬的和弦持續下去,形成縈繞著迷人旋律的音群。他告訴學生:“必須讓每個音符都歌唱起來。”在他的音樂中,精緻的裝飾——顫音、裝飾音、輕盈的過渡句——魔術般地把那些單音延長了。所有這些總是安排得很順手,音樂幾乎像是自己演奏出來的。
蕭邦的身上,母親的血統占著優勢,他是在自己的音樂中強烈地突出斯拉夫民族因素的第一位偉大的作曲家,從此以後,斯拉夫民族因素歸入了歐洲音樂的主流。在蕭邦的戰爭氣氛的波羅涅茲中,波蘭民族的血液沸騰得格外有力,它們那矯健勇猛而拱起的旋律猶如折彎的鋼條。那騎士般的瑪祖卡閃爍著火熱而輝煌的姿態;甜蜜的柔情和風趣的賣俏貫穿在圓舞曲之中。除了這些精神化了的舞曲形式之外,蕭邦還寫了幻想曲、諧謔曲、敘事曲、即興曲、前奏曲、奏鳴曲。他抒發感情有時象魔鬼般地神秘莫測,有時又象水妖般地令人銷魂,但卻永遠是心血溫暖而慈祥的。通過他的抒情而成為一種普遍語言的靈性在他那些光輝燦爛的練習曲中慶祝著最大的勝利,而那些夜曲則是他在孤獨中的夢幻,他向靜夜傾訴著一個人的最懇切的渴望。他雖然在表面上是幸運的寵兒,但實際上,卻和他那浪漫主義的許多同代人一樣,也是一個飽經生活苦難的人。

貝多芬

Beethoven,貝多芬一七七零年十二月十六日出生於德國科隆附近萊茵河畔的波昂。他的父親約翰庸庸碌碌,嗜酒如命,童年時代貝多芬毫無幸福可言。
一七八七年四月,一位年青人前往維也納拜見當時的大音樂家莫札特。此人其貌不揚,短小精明,在莫札特面前大展鋼琴身手,連被譽稱神童的莫札特亦為之驚嘆。立即向在場的朋友說:"此年青人必為樂壇掀起狂瀾。" 莫札特的預言不到十年立即應驗,此人正是鼎鼎大名的貝多芬。
主要作品——超多。
代表作:《英雄交響曲》是最出名的
1782-1783年 發表變奏進行曲、三首鋼琴奏鳴曲、賦 格曲、兩首鋼琴迴旋曲和一首鋼琴協奏曲等。 1785年 拜李斯特為小提琴老師。創作三首鋼琴四重奏。 1787至1789年 創作f小調前奏曲、兩首前奏曲和兩首鋼琴三重奏等。 1790年 創作《騎士芭蕾》(獻給華爾斯坦。1791年3 月6日上演) 1792年至1795年 創作作品第1,2 ,3,87,103,19,46,129等。(其中作品第2號為三首鋼琴奏鳴 曲,作品第19號為鋼琴協奏曲) 1795年 在維也納第一次演奏自己的作品。三首鋼琴三重奏( 作品第一號)出版。 1796年-1797年創作 《降E大調弦樂五重奏》(作品第4號)、兩首鋼琴和大提琴奏鳴曲( 作品第5號)以及作品第6,7,8,25,16,71,816,15,65,51(1 )。 1798年 聽覺漸弱,至1799年,創作作 品第9,10,11,12,13(《悲愴鋼琴奏鳴曲》),14,20和21號( 《第一交響曲》)。 1800至1801年 創作作品第17, 18,22,23,24,26,27,28,29,37(即《第三鋼琴協奏曲》), 43,85,51(2),49號等作品。 1802年 創作作品第30,31,33,34,35,40(即G大調浪漫曲),50(即F大調浪漫曲)和36號(即《第二交響曲》)等 作品。 1803年 至1804年 創作《第三交響曲》,進入創作的成熟期。 1804年 改原來獻給拿破崙的《第三交響曲》為《英雄交響曲》。1805年 4月7日首次公演《英雄交響曲》。 1804年-1805年 創作作品第32,53 ,54,57,56和72號等作品。 1806年 12月23日首次演奏《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創作《第四鋼琴協奏曲 》、三首弦樂四重奏(作品第59號)和《田園交響曲》等作品。 1807-1808年 創作 《命運交響曲》(《第五交響曲》)、《田園交響曲》(《第六交響曲》)以及作品第62,69,70,80 和86號等作品。 1809-1810年 創作《第五(皇帝)鋼琴協奏曲》、《埃格蒙特》以及作品第74、76、77、78、79、81(a),即《鋼琴奏鳴曲》,75,83和95號等作品。 1811-1812年 創作《第七交響曲》、《第八交響曲》,以及作品第96,97,113和117號等作品。 1813年 12月8日寫完《威靈頓的勝利》。 1813-1814年 創作作品第89,90,94,115,118,116,91,136號等作品。 1815-1816年 創作第98,101,102,112,108號等作品。 1817年 創作《五重奏賦格》(作品第137號)。 1818年 創作《B大調鋼琴奏鳴曲》(作品第106號) 1819年 開始寫《莊嚴彌撒》。 1821年 創作第110號鋼琴奏鳴曲。 1820年至1822年,貝多芬創作第109,111,119,121(a),124,120號等作品。 1823年 《莊嚴彌撒》完成。 1824年 《第九交響曲》完成。創作《弦樂四重奏》(作品第127號)。 1825年 創作最後幾首弦樂四重奏。四月在維也納凱倫特納托爾劇院首演《第九交響曲》5月8日正式演出。 1826年 計畫寫作《第十交響曲》,重病。 1827年 3月26日 去世。 此外還有作曲時間大約為1810年的著名鋼琴曲:致愛麗絲(獻給愛麗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