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佛教

歐洲佛教是對歐洲地區的佛教的一個總的概括。歐洲佛教的產生,是近現代東西方文化和宗教互相衝撞和交流的產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歐洲佛教
歐洲佛教,歐洲境內流傳的各種佛教形式的總稱。歐洲佛教是近現代東西方文化和宗教互相衝撞和交流的產物。作為一種信仰,產生於歐洲對東方宗教文化的研究之後,包括法國學者對大乘佛教思想的譯介和研究,德國和英國學者對巴利文佛典的翻譯和研究。其中早期的代表性成果有:拉森(C.Lassen)和伯努夫(E.Burnouf)合著的《巴利語論》(1826);霍格森(B.H.Hodgson)的《尼伯爾及西藏語言、文學和宗教札記》(1826);伯努夫的《印度佛教史導論》(1845)及《妙法蓮華經》法譯本(1852)等。此後,馬克斯·繆勒(Max Muller)出版了《東方聖書》,而梵文和巴利文等佛經也陸續得以譯傳,歐洲對學術的和哲學的佛教有了較深的理解。歐洲浪漫主義文學曾首先吸收佛教的思想,英國人阿諾爾德(Edwin Arnold)的《亞洲之光》即盛讚佛陀的人格和教義。
歐洲神秘主義運動(包括“新時代”和“新宗教”運動)又推動了佛教在歐洲的傳播。美國的奧爾科特上校和俄裔布拉伐茨基夫人所創立的神智學會最先宣揚了南傳佛教,在歐洲的心靈學(神秘主義思潮)中引起很大的轟動。隨著歐洲殖民主義的擴張,亞洲佛教各國同宗主國的聯繫日益密切。歐洲人中有少數人改宗佛教,而斯里蘭卡、緬甸的殖民地僧侶也有往歐美弘法的。1906年英國佛教協會成立,兩年後改稱大英佛教協會。起先由學者李斯·戴維斯擔任會長,1925年洪飛斯(Christmas Humphreys)繼任會長,其會刊為《佛教評論》。
同年《英國佛教》出版。1943年成立了倫敦佛教教會,會刊為《中道》,發行至今。德國佛教傳道會於1913年在柏林成立,並出版刊物《佛教徒》、《佛教新報》等。1921年佛教聯合會成立,出版刊物《乘》。1925年慕尼黑佛教協會成立。1932年柏林市郊又有了佛教精舍、禪堂等。德國佛教會成立於1955年,1960年改名德國佛教聯合會,總部設在漢堡。藏傳佛教在柏林有寺廟一座,稱聖彌勒寺。
法國最早的佛教組織是由隆斯伯里(ConstantLounsbery)贊助、中國太虛法師組織的佛教之友會。法國還有60年代後出現的禪定中心,教授南傳佛教的瞑想法,並出版季刊《佛教思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義大利、瑞士、瑞典、匈牙利、波蘭等國都開展對佛教的研究,也逐步出現佛教信仰者和寺廟等宗教活動場所。藏傳佛教寺廟在瑞士、比利時等國都有。歐洲的佛教已經由於環境變異而有了變化。它吸收了許多基督教的傳教方式及宗教儀式,更多地強調佛教特有的哲學思辯及作為心理調整的禪定方法。歐洲佛教主要仍是亞洲裔移民的宗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