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佛教

歐美佛教

歐美佛教在歐美佛學的研究,早於佛教的傳播。17~18世紀歐洲的一些著名哲學家如斯賓諾莎、康德、黑格爾等人都已談到了佛教。特別是18世紀末,歐洲一些資本主義國家向亞洲進行殖民擴張後,他們為了改變當地居民的信仰,使其成為基督教徒,開始對東方宗教,特別是對有影響的佛教進行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歐美佛教
  • 分布:德國、法國、美國等
  • 傳入時間:中世紀
  • 教徒:90多萬人(1982年)
基本信息,簡介,英國,佛學研究,佛教傳播,德國,佛學研究,佛教傳播,法國,佛學研究,佛教傳播,美國,佛學研究,佛教傳播,南美洲佛教,

基本信息

簡介

佛教流傳於歐美,至今約有150年。但歐洲人最初對佛教的了解,則可上溯到公元前329年希臘亞歷山大大帝侵入兩河流域時期。公元前259年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曾派遣佛教布道團去希臘屬地傳教。在中世紀,佛陀的本生故事通過中亞穆斯林學者的介紹傳入歐洲,在西歐和東歐很多地區廣泛流行。據《世界基督教百科全書》1982年的統計,歐洲有佛教徒21萬餘人,北美約近19萬人,南美有50萬餘人,其中極大部分是亞洲移民的後裔或僑民,分屬於南傳上座部佛教和北傳大乘佛教的許多派別。佛教傳入歐美後,為了適應當地的社會生活,在戒律和儀式方面有很多變化。

英國

佛學研究

1788年英國皇家亞洲學會成立後,殖民當局鼓勵對印度巴利語梵語的研究。英國傳教士克拉夫於1824年發表的《巴利語語法和語言》為其濫觴。隨著法國東方學家鮑諾夫與拉森發表了《巴利語論集》(1826),英國傳教士斯賓塞發表了《東方僧門》(1850)和從僧伽羅文譯出《現代佛教手冊》(1853),這些著作引起了西方學者最初對佛教的興趣。1833年英國駐尼泊爾公使霍格森在尼泊爾收集了大量梵文貝葉經文獻,分贈倫敦大學牛津大學。鮑諾夫根據霍格森提供的資料整理出版了《鯿佛教史導論》(1845),在鮑諾夫門下的馬克斯·繆勒受英國皇家學會的委託,編譯出版了《東方聖書》49冊,其中包括不少佛教大、小乘的經典。英國佛學家李斯·戴維斯夫婦,在1881年建立了巴利聖典協會,馬浩瀚的巴利語三藏和註疏用羅馬字刊出,並把其中一部分譯成英語,這為歐洲的佛學研究打開了大門。20世紀初,英國探險家斯坦因曾3次到中國新疆和中亞“考察”,掠奪了敦煌千佛洞所藏大批梵文、龜茲文、于闐文、回鶻文和粟特文的佛教經典,這些文獻在西諞有出後,震動了歐洲的學術界,引起了對佛教考古學、佛教語言學和文獻學的舉。由於對佛教文學和考古的研究也推動了佛教信仰的宣偉。亞諾爾特所寫的《亞洲之光》(1879)和卡洛斯所著的《佛陀的福音》(1897),用優美通俗易懂的散文和詩歌描繪了佛陀的生平和思想,深受一些民眾的歡迎。
歐美佛教歐美佛教

佛教傳播

20世紀初,英國始有佛教徒,第一個比丘是貝納特(法名阿難陀彌勒)。他於1898年去錫蘭(今斯里蘭卡)、緬甸研究佛法,在緬成立了國際佛教會;1908年率布道團去英國傳教,但遭到了失敗。1906年傑克遜、埃侖等人在倫敦首先組織了英國佛教協會,公推李斯·戴維斯為會長。兩年後,改名為大不列顛和愛爾蘭佛教會,並在利物浦、伯明罕、曼徹斯特、牛津、劍橋和布萊登等地建立分會,出版《佛教評論》。參加這個會的主要是一些對佛學有舉的知識分子和一部分白人信徒。這個會由於創建人相繼逝世,不久即衰落。1924年法官洪飛斯在英國靈智學會中建立佛教中心,出版《英國佛教》;1926年又從靈智學會中分離出來,單獨成立了倫敦佛教會,並在丹佛、愛丁堡等地建立分支,把《英國佛教》改名為《中道》。這個會提倡大、小乘並行,參加的人數較多,迄今還有重要的影響。1926年錫蘭的達摩波羅去倫敦傳播佛法,創立了摩訶菩提會倫敦分會。這個組織主要宣傳南傳上座部的佛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佛教一度衰落,戰後即又復甦,除原有的大小乘佛教繼續發展外,還引入了藏傳佛教的很多派別。如空仁波且建立的桑耶林西藏中心,土登益希和索巴仁波且主持的曼殊室利研究所等。近年來,英國佛教徒人數有較大的增長,1970年聯合王國有佛教徒約3萬人,1975年驟增至8萬多人,1980年又增至12萬人以上。1970~1978年每年平均增長率為11.3%,其中藏傳佛教信徒約占50%,上座位中佛教徒約占25%,大乘禪宗佛教徒約占25%。出現了12個要佛教中心和45個教團組織。
歐美佛教歐美佛教

德國

佛學研究

最早的倡導人是馬克斯·繆勒。最初弘揚佛法的是奧登堡。他著有《佛陀生涯·教義·教團》一書,曾被翻譯為14種文字。與奧登堡同時代的有威柏、紐曼、蓋格、格拉澤納普、瓦勒澤爾,他們有的研究巴利語經典,有的研究梵語經典,其中有些人還兼通漢語和藏語等。在紐曼、塞登斯杜車、奧登堡等人通力協作下,把巴利語阿含經典全部譯成了德語。繼起者有安吞蘇特(法名三界智)、格林和達爾克等人。三界智把巴利語經典《清淨道論》和《彌蘭陀王問經》譯成德語。達爾克在歐洲最初用現代自然科學的方法闡述佛陀的教義,著有《佛教》、《佛教的世界意識》等書。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成立後,研究佛教貢獻較多的魯本在《印度哲學史》(1954)中對佛教的起源和發展作了系統的闡述,並且編集、翻譯出版了《印度佛教資料選輯》。早期德國的佛學研究著重翻譯、校勘巴利語佛典,闡述小乘佛教的教義,但後來也擴及大乘佛教和藏傳佛教的研究,翻譯和出版了不少著作。1956年霍夫曼發表的《西藏宗教》一書在學術界受到好評。
德國藏傳佛教寺院德國藏傳佛教寺院

佛教傳播

1913年,塞登斯杜車首先在柏林建立了德國佛教傳道會,陸續出版了《佛教徒》、《佛教新報》、《佛陀世界鏡報》等。1921年格林和塞登斯村車在慕尼黑附近的烏亭建立了佛教聯合會,出版了《乘》雜誌,參加這個組織的有500人。1925年瓦勒澤爾在慕尼黑創立了佛教協會,主要宣傳佛教的哲學思想,普及佛教的知識。1932年達爾克在柏林北郊的福祿那烏建立了有名的佛教精舍,內設佛殿、禪堂和圖書館等,是歐洲佛教運動的中心道場之一。1951年柏林佛教徒建立了柏林佛教會,1954年建立了漢保佛教會,1955年聯合成立了德國佛教會。1960年改名為德國佛教聯合會,設總部於漢堡,這是聯幫德國佛教徒的統一組織。同年,藏傳佛教信徒在柏林建立了聖彌勒寺,又稱聖彌勒教會,主要宣傳和實踐密宗的教義。根據《世界佛教徒聯誼會刊》的報告,聯幫德國約有佛教徒7萬人(另說少於5萬人)。佛教徒大都集中居住在大城市,如漢堡、柏林、慕尼黑斯圖加特和下萊茵等地。
歐美佛教夏威夷檀香山歐美佛教夏威夷檀香山

法國

佛學研究

至今已有100餘年歷史。首辟蹊徑的是鮑諾夫,他在巴黎倡立了法亞協會,把梵語《妙法蓮華經》等譯成法語。繼起者有列維、福切爾和波爾茲洛斯基等。列維長期研究漢藏和梵文佛典,校勘《中邊論頌》法譯《大簡編城嚴經論》,另外和日本佛教學者高楠順次郎等編纂了佛教詞書《法寶義林》,現已出版6卷。列維的弟子普桑,用法語校訂、注釋龍樹的《中論頌》及釋月稱的藏譯《明句論》,另外,把玄奘所編譯的《成唯識論》和世親的《俱舍論》譯成法語。列維等人的活動為歐洲現代佛學的研究奠定了基礎。巴黎法蘭西學院的協諾、戴密微和費洛賽特對梵漢佛教研究也作出貢獻。佛教信仰者卡貝爾曾精心校訂了全部巴利語大藏經。在藏傳佛教研究中比較突出的有大衛·尼爾和拉露。拉露著有《西藏的宗教》(1957)和《敦粕所藏十萬頌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的藏文寫本》(1939)等。
法國乃朗桑滇卻林寺法國乃朗桑滇卻林寺

佛教傳播

最早的佛教組織——佛教友誼會是在中國太虛法師的推動下,1929年由龍伯爾建立的。以後改名為巴黎佛教會,自1939年起出版《佛教思想》月刊,定期舉行佛事,展覽佛教藝術,是目前法國佛教徒的統一組織和活動中心。1945年後,大批越南佛教徒定居法國,在巴黎建立了越南佛教徒聯盟。近年來,藏傳佛教各派在法國也很活躍。寧瑪派在卡斯特朗市仿照西藏寺院的形式建立了法國乃朗桑滇卻林寺,該寺占地面積120公頃,規模宏大,每年有大批法國和歐洲的藏傳佛教信徒去學習密法。據《基督教百科全書》統計,1980年法國有佛教徒近3萬人,其中約有半數是亞洲裔佛教徒,蓁為法國佛教徒。主要集中在巴黎、格里茨、班尼斯堡、莫金等城市。

美國

佛學研究

是在西歐的影響下出現的,但有後來居上之勢。1893年在芝加哥舉行世界宗教會議後,美國學術界開始注意對佛教的研究。哈佛大學首先發起了《東方從書》的編譯工作。華侖翻譯了幾部佛經,巴庇特譯註了《法句經》,卡洛斯寫作了《佛陀的教說》,華特發表了《禪道》,特別是日本鈴木大拙有關禪宗一系列的傳譯、講演和著作引起了廣泛的興趣。自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止,佛學研究一度消深。但戰後隨著佛教的急遽發展,佛學研究也進入了高潮。在50~60年代,禪宗的研究風靡一時,滲透到了哲學、文藝、音樂、醫學、心理學、社會學各個領域。在這方面影響較大的是亞米斯《禪與美國思想》(1962),杜姆林的《現代世界佛教》(1960),卡普洛的《禪門三柱》,福洛姆的《心理分析與佛教禪學》和《愛的藝術》,格雷厄姆的《天主教禪》(1963)等。美國的禪宗披上了新大陸的形式,有所謂穩如泰山廢禪、雜燴禪、方禪和禪外禪等種種禪門。此外,在這個時期,正值亞洲民族民主革命風起雲湧,佛學研究為了配合政治,大力開展了對中國和東南亞、南亞各國佛教現狀的調查研究工作。普林斯頓大學組織、出版了一套專門研究南亞、東南亞諸國政治與宗教關係的叢書。哈佛大學世界宗教研究中心威爾奇發表了3部關於中國佛教的著作:《1900年至1950年中國佛教的實踐》(1967)、《中國佛教的復興》(1968)和《毛澤東統治下的佛教》(1972)。70年代西藏的密教或金剛乘在美國興起以後,湧現了大批研究和宣傳西藏禪法的著作。如韋曼的《佛教的創始與怛多羅的傳統》(1962),埃克沃爾的《西藏的宗教習俗》(1964)等。目前美國很多著名大學都開設佛學課程,設有博士學位,出版定期的刊物,其中重要的有《世界佛教研究協會會刊》、《東西方哲學》、《金蓮》等。
美國西來寺美國西來寺

佛教傳播

美國是一個盛行基督教的國家,原沒有佛教。19世紀末期,日本向太平洋地區擴張,開始向夏威夷群島移民。日本佛教也隨之展開活動。日本佛教徒首先在夏威夷等地建立了淨土宗別院(分寺)。日本西本願寺也派人去火奴魯魯(檀香山)等地傳教,建立了寺院。夏威夷併入美國後,佛教活動尤為活躍。隨著日本移民湧入美國本土,西本願寺和其他教派(日蓮宗、真言宗、禪宗的臨濟宗和曹洞宗等)派出大批傳教人員並建立眾多的寺院。1899年西本願寺田宗惠開始夏日金山活動,逐步建立了今天最有勢力的佛教團體——美國佛教會。接著在洛杉磯、芝加哥、紐約等地建立佛寺,發展教徒。1900年只有佛教徒幾千人,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發展到18000人。佛教由美國北向加拿大,南向巴西、阿根廷等地傳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日美處於戰爭狀態,日本的傳教活動被勒令停止,一度受到挫折,但在戰後即恢復並有較大規模的發展。50~60年代,美國佛教信仰的主流是大乘禪宗和日蓮正宗。千崎如紀最先在紐約建立了第一禪院,佐佐木周承在紐約又建立了臨濟宗禪堂。創價學會是附屬於日蓮正宗的在家居士社團,由於它的教義具有現代化的內容,儀式簡單,組織比較嚴密,適應美國的社會生活,在50年代後期和60年代初期崛起後,聲速成為美國佛教中最大的教派。70年代以後,藏傳佛教的寧瑪派薩迦派噶舉派等主要教派都在美國傳教、建寺,吸引了大批民眾參加。南傳佛教的上座部也在華盛頓、洛杉磯等地建寺,開展活動。中國的大乘佛教在上世紀末就由華僑傳入夏威夷,以後又傳入美國本土,在夏威夷設有中華華僑佛教總會,修建富麗堂皇的檀華寺和啟華學校在紐約、舊金山都設有佛教會和寺院,參加中國佛教會活動的極大部分是華裔和僑民。夏威夷舉行一年一度的日本“Toro Nagashi”紀念儀式佛教徒們將通過散放水上浮燈的方式,為因戰爭、飢餓等災難而喪生的人們祈禱。
目前美國佛教徒約有20~30萬人(不包括信仰藏傳佛教的信徒),有40個較大的佛教團體、教派組織。其中重要的有美國佛教會(西本願寺)、北美日蓮佛教會(創價學會)、美國佛教聯合會(白人組織)、泰西佛教團、美國第一禪堂、東漸禪窟、華盛頓上座部佛教中心、普世佛教徒聯誼會、夏威夷華僑佛教總會、舊金山紐約華僑佛教會、曹洞宗北美教友會、高野山美國別院、淨土宗美國別院、羅徹斯特禪宗中心、藏傳佛教寧瑪派禪定中心、噶舉派禪定中心、薩迦派研究中心、中美佛教總會等。佛教徒分布在美國十幾個州,藏傳佛教徒集中在加利福尼亞州新澤西州華盛頓州麻薩諸塞州科羅拉多州佛蒙特州;大乘佛教徒集中在夏威夷、舊金山和紐約三地;南傳上座部佛教徒集中在華盛頓、洛杉磯和加利福尼亞州的凱米爾。佛教為了適應美國的社會生活,已有了很多的變化。宗派、寺院常被稱為教會,教徒稱為會員。有些教派還仿效基督教劃分教區,附設青年會、婦女會、童子軍等。宗教生活一般這排在星期日上午在佛寺中舉行,在鋼琴伴奏下,讀誦英譯的佛經,代替了東方的晨鐘暮鼓,頂禮焚香。在軍隊中還配有隨軍僧侶。

南美洲佛教

阿根廷佛教萌芽於1980年代初期。“旅阿中國佛教會”1985年6月30日成立第一座華人寺廟,全名為“南美普陀山阿根廷中觀寺”,屬非營利性的佛教團體組織。1987台灣普獻法師在美國及阿根廷信徒的力薦下,首次抵阿根廷弘法,揭開華籍高僧南美洲弘法的新頁,也象徵阿國走入正信佛教信仰。2001年3月,中觀寺以新台幣1元象徵性的購買阿根廷華僑聯合中文學校(簡稱僑聯中文學校),使僑聯中文學校在半官方(台灣政府)支持下,正式成為中觀寺所屬的一所民間佛教中文教育機構。2007年止師生教職員共有250位。 同時,韓國移民也成立自己的修行道場邀請韓國知名法師弘法例如Mok Sunim 大師。之後,許多佛教團體陸續開始傳法,國際創價學會阿根廷分會創始於1975年,另外知名的傳統來自日本曹洞禪,諸多藏傳佛教中心也開班教導各種法門,例如:大手印、大圓滿、菩提道次地廣論等。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分別於1992年1999年及2006年三次造訪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掀起藏傳佛教熱潮。現今,諸多佛教教派都蓬勃發展,例如內觀禪修(vipassana)信眾人數也有成長,依教奉行的虔誠信徒越來越多。慈濟及佛光山均成立中心於首都。經由泰國大使館等.許多機構之合作,佛陀神聖的舍利子得以在阿根廷供大眾瞻仰,造成轟動。致力於傳播阿根廷佛教有多位知名學者值得一提。其中一位是Samuel Wolpin,貢獻在於接引初機。Carmen Dragonetti, Fernando Tola兩位學者鑚研佛教多年,著作被迻譯為多國語文。另有一重要人物為 1945出生於布宜諾埃利斯的Gerardo Abboud。他布宜諾埃利斯大學工業工程系畢業後,1970年至1985在尼泊爾與印度生活了15年,通曉藏文,現在許多重要藏文譯西文的場合,例如達賴喇嘛的弘法,都不能缺少他,他也主持Dongyuling,此道場1986年成立於布宜諾埃利斯。有助於阿根廷佛教興盛之一個原因是高僧的造訪,例如前述之普獻法師及韓國法師 Mok Sunim,過去幾年裡,藏傳佛教大圓滿大師 Chogyal Namkhai南開諾布仁波切也在此地紮根。格魯派喇嘛Ngwang Sherab Dorje 多次受邀至阿根廷弘法,接引信眾。各種派別的中心都有本國籍人士擔任講師。阿根廷Kagyu Tekchen Ch?ling 成立15年的歷史,屬歷史較久的藏傳佛教道場,主持是兩位出家的阿根廷人士,Lama Sangye Dorye y Lama Rinchen Kandro。他們拜師前世卡盧仁波切與波卡仁波切弘法,均完成傳統3年3個月閉關。委內瑞拉佛教以中國,日本和韓國移民信奉的大乘佛教為主,教徒約52047人,占0.2 %的人口。委內瑞拉首都加拉加斯,馬拉凱,梅里達,有佛教中心,台灣的慈濟與佛光山均成立中心於首都。秘魯佛教徒為數不多,以日裔僑民的佛教信仰,曹洞宗及日蓮宗為主。曹洞宗已經深耕100年,國際創價學會也早於1965在首都利瑪紮根。
其他各地
近來年,義大利、瑞士瑞典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國對佛教的研究也很活躍,建立了不少佛教研究所和佛學研究中心,出版了一系列佛教研究書籍。例如義大利的中東遠東研究所,在村齊的主持下編輯出版了著名的《羅馬與東方叢書》,其中包括很多佛教著作。但在這些國家中,佛教信徒屈指可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