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拉多項式問題

歐拉多項式問題

歐拉多項式問題是研究多項式可以連續取素數而引出的問題,由於該問題最先由萊昂哈德·歐拉發現並提出的,所以命名為歐拉多項式問題。由研究多項式可以連續取素數而引出的問題。1772年,瑞士數學家歐拉(Euler,L。)證明出,當p=2,3,5,11,17,41時,多項式x+x+p可以連續取p-1個素數值,這些素數值是在x=0,1,…,p-2時取得的。這一多項式x+x+p稱為歐拉多項式。為了檢驗歐拉的這一結果,通過一系列的計算終於證明該多項式的正確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歐拉多項式問題
  • 外文名:Euler polynomial problem
  • 提出者萊昂哈德·歐拉
  • 提出時間:十八世紀中葉
  • 套用學科:數學、物理
作者簡介,定理,推論,相關,歐拉公式,用數學歸納法證明,柯西的證明,推理證明,

作者簡介

萊昂哈德·歐拉(Leonhard Euler ,1707年4月15日~1783年9月18日),瑞士數學家、自然科學家。1707年4月15日出生於瑞士巴塞爾,1783年9月18日於俄國聖彼得堡去世。歐拉出生於牧師家庭,自幼受父親的影響。13歲時入讀巴塞爾大學,15歲大學畢業,16歲獲得碩士學位。歐拉是18世紀數學界最傑出的人物之一,他不但為數學界作出貢獻,更把整個數學推至物理的領域。他是數學史上最多產的數學家,平均每年寫出八百多頁的論文,還寫了大量的力學分析學幾何學變分法等的課本,《無窮小分析引論》、《微分學原理》、《積分學原理》等都成為數學界中的經典著作。歐拉對數學的研究如此之廣泛,因此在許多數學的分支中也可經常見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重要常數、公式和定理。

定理

可使用如下的定理:如果區間內的所有整數x,使f(x)=x+x+p均取素數,則對於一切整數x=0,1,…,p-2,f(x)都取素數值。人們曾提出:除了這6個p值外,是否還有別的素數p也具有上述性質?這一問題的研究曾一度陷入困境。直到1933年,美國數學家萊默(Lehmer,D。H。)獲得重大突破:若多項式x+x+p,當素數p>41時,對所有x=0,1,…,p-2給出素數值,則p必須比25×10+1還大。1934年有人證明,即使在大數範圍內,這樣的p最多有一個。到20世紀60年代末,人們經過深入研究得出結論:沒有這樣的素數p>41,使x+x+p對所有x=0,1,…,p-2取得素數值。

推論

歐拉多項式的另一種形式是x-x+p,它是多項式x+x+p中用x-1代換x得到的。由此可知,若且唯若p=2,3,5,11,17,41時,x-x+p可在x=1,2,…,p-1時連續取得素數值。
更一般的問題是,對於任意給定的自然數N,能否找到素數p,使得x=1,2,…,N時,f(x)=x-x+p連續取素數值?若這一問題能獲得肯定的回答,則可有助於多個數論難題(例如,孿生素數猜想、三生素數猜想等)的解決,但它到21世紀仍未獲解決。

相關

歐拉公式

在任何一個規則球面地圖上,用 R記區域個 數 ,V記頂點個數 ,E記邊界個數 ,則 R+ V- E= 2,這就是歐拉定理 ,它於 1640年由 Descartes首先給出證明 ,後來 Euler(歐拉 )於 1752年又獨立地給出證明 ,我們稱其為歐拉定理,在國外也有人稱其 為 Descartes定理。
R+ V- E= 2就是歐拉公式

用數學歸納法證明

( 1)當 R= 2時 ,由說明 1,這兩個區域可想像為 以赤道為邊界的兩個半球面 ,赤道上有兩個“頂點” 將赤道分成兩條“邊界”,即 R= 2,V= 2,E= 2;於是 R+ V- E= 2,歐拉定理成立。。
( 2)設 R= m(m≥ 2)時歐拉定理成立 ,下面證明 R= m+ 1時歐拉定理也成立 。
由說明 2,我們在 R= m+ 1的地圖上任選一個 區域 X ,則 X 必有與它如此相鄰的區域 Y ,使得在 去掉 X 和 Y 之間的僅有的一條邊界後 ,地圖上只有 m 個區域了;在去掉 X 和 Y 之間的邊界後 ,若原該邊界兩端 的頂點都還是 3條或 3條以上邊界的頂點 ,則 該頂點保留 ,同時其他的邊界數不變;若原該邊界一 端或兩端的頂點已經成為 2條邊界的頂點 ,則去掉 該頂點 ,該頂點兩邊的兩條邊界便成為一條邊界 。於 是 ,在去掉 X 和 Y之間的僅有的一條邊界時只有三種 情況:
①減少一個區域和一條邊界;
②減少一個區 域、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界;
③減少一個區域、兩個頂 點和三條邊界;
即在去掉 X 和 Y 之間的邊界時 ,不 論何種情況都必定有“減少的區域數 + 減少的頂點數 = 減少的邊界數”我們將上述過程反過來 (即將 X 和 Y之間去掉的邊 界又照原樣畫上 ) ,就又成為 R= m+ 1的地圖了 ,在 這一過程中必然是“增加的區域數 + 增加的頂點數 = 增加的邊界數”。
因此 ,若 R= m (m≥2)時歐拉定理成立 ,則 R= m+ 1時歐拉定理也成立。。
由 ( 1)和 ( 2)可知 ,對於任何正整數 R≥2,歐拉 定理成立。

柯西的證明

從多面體去掉一面,通過把去掉的面的邊互相拉遠,把所有剩下的面變成點和曲線的平面網路。不失一般性,可以假設變形的邊繼續保持為直線段。正常的面不再是正常的多邊形即使開始的時候它們是正常的。但是,點,邊和面的個數保持不變,和給定多面體的一樣(移去的面對應網路的外部。)
  1. 若有一個多邊形面有3條邊以上,我們劃一個對角線。這增加一條邊和一個面。繼續增加邊直到所有面都是三角形。
  2. 除掉只有一條邊和外部相鄰的三角形。這把邊和面的個數各減一而保持頂點數不變。
  3. (逐個)除去所有和網路外部共享兩條邊的三角形。這會減少一個頂點、兩條邊和一個面。

推理證明

構想這個多面體是先有一個面,然後將其他各面一個接一個地添裝上去的。因為一共有F個面,因此要添(F-1)個面。
考察第Ⅰ個面,設它是n邊形,有n個頂點,n條邊,這時E=V,即棱數等於頂點數。
添上第Ⅱ個面後,因為一條棱與原來的棱重合,而且有兩個頂點和第Ⅰ個面的兩個頂點重合,所以增加的棱數比增加的頂點數多1,因此,這時E=V+1。
以後每增添一個面,總是增加的棱數比增加的頂點數多1,例如
增添兩個面後,有關係E=V+2;
增添三個面後,有關係E=V+3;
……
增添(F-2)個面後,有關係E=V+ (F-2)。
最後增添一個面後,就成為多面體,這時棱數和頂點數都沒有增加。因此,關係式仍為E=V+ (F-2)。即
F+V=E+2。
這個公式叫做歐拉公式。它表明2這個數是簡單多面體表面在連續變形下不變的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