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巴馬主義

“歐巴馬主義”摒棄了“布希主義”的基本做法,從反恐第一走向經濟優先,從單邊主義走向多邊合作,從濫用武力走向對話磋商。這一新“主義”有著典型的風格,即以謀求多邊合作為訴求、以運用“巧實力”為基礎、以柔性與務實手段為基本特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歐巴馬主義
  • 外文名:歐巴馬主義
  • 提出:“明智外交”、“對話外交”
  • 基礎:運用“巧實力”
背景,確立,特徵,重點,解讀,影響,

背景

在執政初期,美國總統歐巴馬提出“明智外交”、“對話外交”,主要還是針對他的前任小布希堅持的單邊主義先發制人策略,歐巴馬總統正在開創在全球範圍打擊恐怖主義的奧式途徑——這其中包括放棄使用“全球反恐戰爭” 這個辭彙。
現在,歐巴馬正在建立“善意的”國家安全體系: 他往阿富汗增加駐兵、擴大美國陸軍規模;按照指揮官的建議放緩了從伊拉克的撤軍的進程以保全既得安全利益;同時,他繼續無人駕駛飛機的襲擊,並成功射殺了巴基斯坦塔利班領導人貝圖拉·馬哈蘇德
與此同時,歐巴馬不忘與前任布希總統劃清界限。他承諾將關閉古巴的關塔那摩監獄,終止“強化”審訊這一方式,他還承諾將通過不同的外交手段接觸伊朗朝鮮政治交往比較棘手的國家。

確立

2010年5月27日公布的美國新《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放棄了“先發制人”、“單邊主義”的戰略,而這曾經是布希“牛仔主義”的兩大支柱,這等於直接宣布了“牛仔主義”的出局,同時也預示著一個“歐巴馬主義”的新生。
經過一年多的執政經歷,歐巴馬總結了經驗,同時擺脫了大選的思考限制,提出了強化與各國交流,降低美國採取軍事行動優先的國家安全政策,既有無可奈何之處,也有創新之意,體現了歐巴馬理想與務實結合的政策思路。

特徵

在單邊主義和多邊主義的關係上,突出多邊主義
歐巴馬政府摒棄了布希政府“單邊主義”的對外政策,更加強調國際協調與多邊合作的重要性。歐巴馬認為,“美國在21世紀面臨的主要問題和威脅無法通過一個國家單獨解決,甚至無法通過與傳統盟友的合作得到解決,而是必須通過與大多數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合作來解決。”他選擇其競選時的主要外交顧問蘇珊·賴斯擔任美常駐聯合國代表,並將其地位提升至內閣級,顯示對聯合國等多邊機構的重視。
在硬實力和軟實力的關係上,突出軟實力
歐巴馬繼續加強硬實力的建設,提出要打造一支“21世紀的軍隊”。他表示,“戰爭是殘酷的,但在一定條件下卻是“最正確的選擇”。2010年4月12日,美海軍在索馬里海域“亮劍”,成功解救被海盜劫持的菲利普斯船長,顯示奧強硬的一面。但歐巴馬更多強調,“實力本身並不能保護美國,也不允許美隨心所欲。”“美安全來自於事業的公正性、以身作則的示範效應和保持適當謙卑和克制的品性”。他上台伊始即推出“巧實力”外交理念,強調要把外交置於武力之上。
在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的關係上,突出非傳統安全
布希政府時期,美在力量建設和部署上從長遠看主要是應對大國崛起等傳統安全威脅。而歐巴馬政府則努力在應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之間尋求平衡,一方面繼續對大國崛起保持高度警惕;另一方面則加大了對非傳統安全的關注和投入。美國防部近期發表的《四年任務與使命評估報告》,提升了非常規戰爭在美國家安全戰略中的地位,並就如何打贏非常規戰爭進行了謀劃和設計。4月7日,蓋茨宣布他將對2010財年美國防開支的重點作出全面改革和“根本性”轉移,削減多項大型武器研發和購買項目,加大對特種戰、網路戰、情報、監視和偵察能力的投入。這表明美軍事戰略重點已由傳統的以打大規模常規戰爭為主轉向兼顧應對恐怖主義和小規模局部戰爭。
在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的關係上,突出現實主義
歐巴馬繼續高舉民主黨的理想主義大旗,聲稱“美真正的力量並非來自武力威脅或財富規模,而是來自理想的持久力量,即民主自由機會不屈的希望”。但他更加強調理想主義目標與現實主義利益的統一,批評布希政府以武力更迭他國政府、秘密設定“黑獄”等行徑與“推進民主”的目標背道而馳。希拉蕊明確指出,美外交的基礎是“原則性和實用主義的結合,而不是僵硬的意識形態”。美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瓊斯稱,“歐巴馬是一位現實主義者,他知道美必須按世界的本來面目與它打交道。”

重點

放棄“先發制人”、“單邊主義”的戰略,預示著一個“歐巴馬主義”的誕生。
首先,緊扣“一個中心”——遏止金融危機的蔓延和深化
發端於美國並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嚴重削弱了美國的實力和信心,應對金融危機不僅事關美長遠發展,也事關歐巴馬執政地位。美國家情報總監布萊爾在2月12日向國會提交的《2009年度威脅評估報告》中,將金融危機及其地緣政治影響列為美“首要安全關切”。為此,歐巴馬大大提升了經濟安全在國家安全戰略中的地位,對內加大政府對經濟的巨觀管控,推出一系列刺激經濟成長方案;對外呼籲加強國際合作,共渡時艱。他高調出席20國集團倫敦峰會,對其他國家提出的政策主張持相對開放態度,使會議在刺激經濟發展和加強金融監管等方面達成共識。
其次,抓住“兩場戰爭”——“負責任地”從伊拉克撤軍和打贏阿富汗戰爭
歐巴馬雖在戰略上調整了布希政府“反恐優先”的做法,但仍強調恐怖主義是美面臨的“嚴重威脅”。相繼推出“伊拉克新戰略”和“阿富汗-巴基斯坦新戰略”:一是以“負責任”的方式結束伊拉克戰爭,將反恐重心逐步轉向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集中力量打擊“基地”組織和塔利班武裝。二是調整阿戰目標,由強調“民主”轉向突出“安全”。通過綜合運用軍事、外交、援助等力量工具,多管齊下,“瓦解、剷除和擊敗”盤踞在阿、巴境內的“基地”組織和塔利班武裝,使其不再成為恐怖分子的庇護所和向美發動進攻的基地。三是尋求國際社會特別是北約盟國的支持。歐巴馬推動北約峰會同意在今年8月阿富汗總統選舉期間,向阿增派3000人戰鬥部隊和1400—2000名教官,以確保阿選舉的順利進行。
再有,突出“三個重點”
重塑美國際形象。布希窮兵黷武的對外政策使“美淪為世界上最不受歡迎的國家”。歐巴馬上台伊始即宣布在一年內關閉關塔那摩監獄,將對外援助增加一倍等,以展示其重塑美國際形象的決心。他努力修復因伊戰而受到損害的美與伊斯蘭國家之間的關係,稱“在過去數年中,美和伊斯蘭國家之間出現了信任危機”,但強調“美不是伊斯蘭國家的敵人”,“美絕不會,也永遠不會和伊斯蘭國家發生戰爭。”

解讀

輿論指出——“歐巴馬主義”意在重振經濟
歐巴馬主義”或許被美國的保守派視為將削弱美國,向對手妥協。但另一方面,也可認為這是歐巴馬擴大美國影響力的有效手段,因為歐巴馬降低軍事重要性,卻在網路安全、教育、經濟、移民、氣候變化等全球化的綜合議題上,或者說“軟實力”上,大幅提升美國的領導地位,讓美國從只會展示肌肉的“軍事牛仔”,變身為可以統領各方的“紳士”,軍事行動只是外交折衝用盡後的最後手段。換句話說,歐巴馬採用了“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的安全策略,如果持之以恆,將可讓美國的“霸權”變成令人信服的“威權”,徹底改變帝國的形象。
“歐巴馬主義”顯然不是表面文章,在氣候峰會、核安全會議、伊朗危機,甚至是朝鮮半島風波中,歐巴馬及其團隊都身體力行。鞠躬外交,對話外交,合縱連橫,軟硬兼施,不戰而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令人刮目相看,也體現出“歐巴馬主義”的韌性與耐心。同時,美國在國際上的形象攀升,比走出金融海嘯的速度還快。但是,歐巴馬把美軍撤出伊拉克之後,全力打阿富汗戰爭,卻進展不大,英國新政府和加拿大政府都會在明年左右撤出戰局,更令歐巴馬相信,戰場上拿不到的,或許在外交上可以獲得。
“歐巴馬主義”最重要的一點,還是在對待中國俄羅斯等傳統對手的定位上,它強調權力不一定是零和遊戲,美國必須承認中國、俄羅斯以及印度等新經濟體國家,雖然不是美國的盟邦,但也不一定就是美國的敵對國,它們也是影響世界的中心。從某種程度上說,歐巴馬雖然還是強調美國第一,但已經不排斥未來世界是多極並存的世界,美國歡迎它們擔任負責任的世界領袖角色,因為美國一國,無法搞定世界。
正因如此,華盛頓在許多問題,包括經貿議題、區域安全、戰爭熱點的消除等問題上,不再貿然武力威脅,而是積極與各大國互動,爭取同盟軍。

影響

針對“歐巴馬主義”將合作對象從盟邦擴大到中印俄等崛起大國,中國似應加以關注,同時,防止“美中霸權易位”這樣的觀感在全球擴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