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仁尤涅斯庫

歐仁尤涅斯庫

歐仁·尤涅斯庫(1909-1994),羅馬尼亞裔法國作家,荒誕派戲劇的主要創始人和代表作家之一。他在理論和創作兩方面,都對荒誕派戲劇的創立和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基本介紹

  • 本名:歐仁·尤涅斯庫
  • 所處時代:20世紀
  • 出生地:羅馬尼亞
  • 出生時間:1909
  • 去世時間:1944
  • 主要作品:《禿頭歌女》《椅子》《犀牛》
人物背景介紹,人物介紹,出演作品,

人物背景介紹

尤涅斯庫的父親是羅馬尼亞人,母親是法國人。他出生在羅馬尼亞,幼年隨母遷居巴黎。在法國鄉間度過的一段美好時光,使他終生難忘,被他視為“失去的天堂”。14歲時回到羅馬尼亞,與先期回國、另組家庭的父親生活在一起,後又離開父親投奔母親。家庭的破裂,給作家的精神投下了濃重的陰影。他日後的創作中常以夫妻間的隔閡為題材,當與此不無聯繫。

人物介紹

尤涅斯庫自幼喜愛文學,中學時代就開始發表詩歌和評論。1929年,他進入布加勒斯特大學學習法國語言文學,畢業後任中學法語教師。1938年,獲獎學金赴法攻讀博士,從此定居法國。除早年寫作使用羅馬尼亞語並輯有文集《不》(1934)之外,尤涅斯庫氣候軍用法語從事文學創作。
如作家所言,他投身戲劇創作,從某種意義上說,恰恰是出於對戲劇的“反感”。因為在他看來,傳統戲劇從劇本到表演,都存在著“令人難受”的“虛假的東西”。他決心反其道而行之,創造一種與傳統迥然相異、更加逼近“真實”的戲劇。不過,他所追求的真實,並非貼近自然的真實,而是存在主義的“荒誕真實”。

出演作品

1949年創作、1950年5月11日首演的《禿頭歌女》,令觀眾瞠目,紛紛退場,最終只有三個人堅持看完。這個劇本,是尤涅斯庫的戲劇處女作,也是荒誕派戲劇誕生的標誌。它雖曾一度受到冷遇,但其在戲劇史上的重要地位卻不可動搖。
伺候,尤涅斯庫不為輿論所動,繼續著他的大膽探索,相繼寫出了《上課》(1950)、《雅克或順從》(1950)、《未來在雞蛋里》(1951)、(椅子》(1952)等十多部劇作,逐漸確立了他在據攤上的地位。特別是1956年《椅子》的演出大獲成功後,他的作品聲名遠播,被譯成多國文字在歐美各地上演。
從1957年起,尤涅斯庫的創作進入第二個高潮。《非僱傭的殺人者》(1957)、《犀牛》(1959)、《空中行人》(1962)、《國王正在死去》(1962)、《提旅行箱的男人》(1975)等一批劇作,涉及主題更加多樣,藝術手法也更為豐富。
尤涅斯庫不僅以他的大量劇作為荒誕派戲劇提供了多樣的經典,而且在理論上也頗有建樹。他的理論性著作主要有《意見與反意見》(1962)和《在生活與夢想之間》(1977)。尤涅斯庫認為,當今戲劇要面對的是“無以解決”的矛盾,而正因其“無以解決”才具有真正深刻的戲劇性。他把自己的“反戲劇”稱為“戲劇性的正劇”或“悲劇性的鬧劇”,意在追求一種全新的喜悲劇韻味,以充分展示人類尷尬的生存境況。他主張為突現喜劇效果而竭力誇張,以至“把一切都推向極端”。無論是誇張的平庸,還是誇張的變形,以及一切舞台手段的誇張運用,目的都在於揭示當代的危機和直觀地展示意義缺失的荒誕。
1973年,尤涅斯庫發表了他唯一的長篇小說《孤獨者》,主人公是一位孤獨慵懶的局外人,冷眼觀察著周圍萬花筒般的無聊生活。同年,作家將小說改編成劇本《這絕妙的混亂》。《提旅行箱的人》(1975)則以夢幻劇的形式,盡寫漂泊者的孤獨感。此外,還寫有隨筆散文集《零星日記》(1967)、《過去現在 現在過去》(1968)、《發現》(1969)和《解毒劑》(1977)等。
1970年,尤涅斯庫被增選為法蘭西學士院院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