欹

字義

欹(字典中是“攲”) CJK UNIFIED IDEOGRAPH-6B39 yī qī ㄑㄧ 拼音: qī, 筆劃: 12

部首: 欠(支) 筆順編號:134125 123534

1、傾斜,歪向一邊。

2、容貌憔悴。

3、通“倚"。斜倚,斜靠。

4、古同“攲”:”吾聞宥坐之器者,虛則~。”

原是一盛水的器物。

北京故宮博物院里就陳列著一高45.5cm、長18.7cm、寬14cm的銅製器物。這器物有些與眾不同,據說;它的樣子像個插屏,底座上有一個框架。框架的中央吊掛著一個直徑12cm、高14.7cm的杯狀容器,杯狀容器兩邊的乳釘形軸與框架內側的針狀軸銜接,這樣,這個容器就可以在框架上沿一定方向轉動。如果往容器中倒水,水倒入一半時,容器正好是垂直地吊掛;將水倒滿後;容器卻自動翻轉,而把水全部倒出來了,之後,容器就又自動偏向一方靜止下來。欹的字面意思是傾斜,原來就是不能一次性裝滿水的容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欹
  • 拼音:qī
  • 筆劃:12
  •  筆順編號:134125 123534
字謎,方言,古籍解釋,

字謎

◎ 亭下有人吹橫笛
相關詩句:欹枕數秋天,蟾蜍下早弦。 清  納蘭性德 《菩薩蠻》
醉困不知醒,欹枕臥江流。 北宋 米芾 《水調歌頭·中秋》
金霞昕昕漸東上,輪欹影促猶頻望。【唐】劉禹錫《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相關散文: 梅之欹(qī)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錢之民能以其智力為也。 清 龔自珍 《病梅館記》
欹器以滿覆,撲滿以空全。故君子寧居無不居有,寧處缺不處完。明 洪應明 《菜根譚
燭殘漏斷頻倚枕,起坐不能平。 李煜《烏夜啼》(昨夜風兼雨)

方言

◎ 粵語:ji1 kei1
◎ 客家話:[客英字典] ji1 [台灣四縣腔] ji2 [梅州腔] j1 [海陸豐腔] ri2 [寶安腔] ji1 | ki1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於離切《集韻》《韻會》《正韻》於宜切,𠀤音漪。《玉篇》欹歟,嘆美辭。通作猗。《詩·商頌》猗與那與。 從欠,與敧別。《說文》凡口出者皆從欠,若吹、欷、歔、歐、嘆之類是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