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力

欲力(yu li)顧名思義就是欲望的力量。欲望是人類產生、發展、活動、生存的一切動力,世間一切人類的活動,無論是政治、戰爭、商業,還是文化、宗教、藝術、教育……都是人類欲望驅動的結果。

"生死根本,欲為第一".
在欲望的推動下,人不斷占有客觀的對象,從而同自然環境和社會形成了一定的關係。通過欲望或多或少的滿足,人作為主體把握著客體與環境,和客體及環境取得同一。在這個意義上,欲望是人改造世界也改造自己的根本動力,從而也是人類進化、社會發展與歷史進步的動力。欲望的組成部分,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它是本能的一種釋放形式,構成了人類行為最內在與最基本的要素.但正如弗洛伊德指出的:"本能是歷史地被決定的。" 作為一種本能結構的欲望,無論是生理性或心理性的,不可能超出歷史的結構,它的功能作用是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的。因此欲望的有效性與必要性是有限度的,滿足不是絕對的,總有新的欲望會無休止地產生出來。" 由於欲望這種不知厭足的特性,欲望的過度釋放會造成破壞的力量。
叔本華說過,欲望過於劇烈和強烈,就不再僅僅是對自己存在的肯定,相反會進而否定或取消別人的生存。 用"上帝的命定"或"天理"來取消或壓制別人的欲望是不合理的,但過度推崇與放縱慾望也是愚蠢的。欲望不是純粹的、絕對的東西,它需要理智的調控與節制,它也絕不可能像有人聲稱的是文明發展的唯一動力。
“對欲望不理解,人就永遠不能從桎梏和恐懼中解脫出來。如果你摧毀了你的欲望,可能你也摧毀了你的生活。如果你扭曲它,壓制它,你摧毀的可能是非凡之美。”——印度20世紀偉大的哲學家、心靈導師 克里希那穆提一個人的生命在誕生之前,本來什麼都沒有。然而由於男女之間的性慾驅動,性交之後,導致了受精卵的產生,進而發育,分娩,形成了人。
儘管男女之間每一次性慾的滿足並不一定都會創造新生命,然而,拋開克隆技術不談,新生命的誕生一定是由於男女之間產生了性。也就是說,人其實就是性慾望驅動下的產物,而新的生命則是這種欲望的發展和延續。
驅使生命誕生之後,這個原始的欲望不僅不會消逝,它反而會隨著時間的發展,在新生命的身上不斷演變和繁殖,並以諸如衣、食、住、行、性、尊重、認可、快樂、自信、幸福、自由等物質或精神的需求形式出現。這些不同的欲望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人身上盡情表演,因而構成了多彩紛呈的世界和千姿百態的人生。
人是欲望的產物,生命是欲望的延續。欲望不會停止,它會伴隨人的一生,並遺傳給子孫後代。如果要讓一個人的欲望停止,除非讓其生命終結並且斷子絕孫。
一個人就像一條欲望的溪流,它流淌的不是溪水,而是人的各種欲望。人類社會卻似一個永遠不會幹涸的欲望海洋,似乎隨時都可能掀起波濤和巨浪。
人被欲望控制著,人是欲望的奴隸。中國道家思想的創始人老子在《道德經》中,把這種欲望叫做“道”,稱它是“天地之始,萬物之母”,是主宰一切人類活動的本源。
欲望可以使人成功,也可以使人失敗。
古語云:“得民心者得天下”。
行銷定為大師特勞特說:“消費者的心是行銷的終極戰場”。
這裡的“心”是什麼?就是被老子稱為“天地之始,萬物之母” 的人類欲望。欲望,它就如一隻無形的大手,主宰和操控著人類的一切。
如果你是把控人類欲望的高手,你將擁有駕馭一切的威力,並將無往而不勝,成為不凡的人。
那么,如何駕馭人類的欲望,從而創造奇蹟與輝煌呢?
老子的方法是:“無為而治”,“道法自然”。
老子的思想可謂囊括宇宙,博大精深。在駕馭人類欲望的過程中,有著莫大的指導作用。你如果要說服別人,引導人類的行動,切不可強力而為,否則就是暴力了,你必須深刻洞察對方內心之欲求,順勢而為,即所謂的“無為而治”,“道法自然”,這樣方能百戰百勝,制勝於無形。
老子的三寶“慈”、“儉”、“不敢為天下先”都是駕馭人類欲望的實戰經典。
“慈”,就是慈悲、慈愛,這能使人產生好感;
“儉”,就是節儉、勤儉,這不僅能自律,又能給人以一些物質的幫助,別人當然會尊重、感激;
“不敢為天下先”,反過來就是以別人為先,這能讓人獲得被尊重的感覺。
如此一來,別人對你又是好感,又是尊重、感激,又能從你這裡獲得被尊重的感覺,你自然可以獲得人心,以至於“可馭天下”。
聖人孔子,也在他的儒學聖經《論語》中,提出了諸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人類欲望駕馭原則。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就是別人不想要的,就不要強加給人家。這樣一來,別人就會覺得你有同理心。反過來就是,別人很渴望的,就幫人家得到。做到這個地步,你就能取信於民,並使天下“歸心”。
不管是道家、儒家、兵家,還是法家、縱橫家,都注重研究“人慾”。 因為“人慾”是一切人類活動的起始,把握這個主宰一切的本源,將會獲得無窮無盡的能量。人是欲望的產物,生命是欲望的延續。欲望是一切人類活社會產生、發展的根本力量,只有深刻認識這個問題,才能在操控人類欲望的說服中,從心所欲,道法自然,巧施法術,百戰不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