欕

欕,山;山頂。《詩·大雅·公劉》:“陟則在巘,復降在原。”毛傳:“巘,小山,別於大山也。”朱熹集傳:“巘,山頂也。”一說,巘為上大下小之山,參閱孔穎達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欕
  • 拼音:yǎn
  • 注音:ㄧㄢˇ
  • 漢字結構:左右結構
基本信息,基本解釋,漢語字典,音韻參考,

基本信息

繁體字:巘 造字法:
簡體部首:山 巘的部首筆畫:3 總筆畫:23
筆順:豎折豎豎橫折撇橫折橫豎折橫豎折捺撇橫豎橫撇捺捺
五筆86:MHAD
五筆98:MHGD
五行:土
UniCode:U+5DD8
四角號碼:23784
倉頡:UYBK
GBK編碼:8E74
規範漢字編號:8035
田字格中的“欕”田字格中的“欕”

基本解釋

yǎn ㄧㄢˇ
◎ 大山上的小山:“陟則在巘。”

漢語字典

[①][yǎn]
[《廣韻》魚蹇切,上獮,疑。]
[《廣韻》語偃切,上阮,疑。]
亦作“1”。
(1)山;山頂。《詩·大雅·公劉》:“陟則在巘,復降在原。”毛傳:“巘,小山,別於大山也。”朱熹集傳:“巘,山頂也。”一說,巘為上大下小之山,參閱孔穎達疏。
(2)上大下小的山。
(3)險峻。參見“巘巘”。

音韻參考

[上古音]:元部疑母,ngian
[廣 韻]:語偃切,上20阮,yǎn,山開三上元疑
[平水韻]:上聲十三阮·上聲十六銑
[唐 音]:ngi??n
[國 語]:yǎn
[粵 語]:jin5
字形對比字形對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