櫱

櫱是一個漢字,讀作niè,本意是指被砍去或倒下的樹木再生的枝,引申義是生芽的米。該文字在《管子·禁藏》和《禮記·禮運》等文獻均有記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櫱
  • 外文名:Tiller
  • 拼音:niè
  • 本義:被砍去或倒下的樹木再生的枝芽
  • 集韻:博厄切,音擘
  • 從木:薛聲
  • 部首:艹
  • 部外筆畫:17
  • 總筆畫:20
  • 繁體部首:艹(部外筆畫:17,總筆畫:23)
  • 五筆86&98:AWNS
  • 倉頡:TSJD
筆順讀寫,名詞,形容詞,相關詞語,康熙字典,

筆順讀寫

橫、豎、豎、撇、豎、橫折、橫、橫折、橫、點、橫、點、撇、橫、橫、豎、橫、豎、撇、捺

名詞

形聲。從木,薛聲。本意:被砍去或倒下的樹木再生的枝芽
同本義 [tiller]
若顛木之有由櫱。——《書·盤庚上》
苞有三櫱。——《詩·商頌·長發》。朱註:“櫱,旁生萌櫱也。”
非無萌櫱之生焉。——《孟子·告子上》
尋木起於櫱栽。——《文選·張衡·東京賦》。註:“斬而復生曰櫱。”
又如:槎櫱(砍伐幼林)
植物的芽 [sprout]
茶之佳品,芽櫱細微,不可多得。——王觀國《學林》
如:櫱芽(草木萌生的新芽)

形容詞

通“糱”。高 [high;tall]
宋王築為櫱台。——《呂氏春秋·過理篇》
niè
<名>
生芽的米 [budded rice]
櫱,芽米也。——《說文》
釀酒的曲 [yeast for wine-making]
以櫱為酒。——《管子·禁藏》
又如:櫱酒(麯酒);櫱曲(酒麴
故禮之於人也,猶酒之有蘗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禮記·禮運》

相關詞語

株櫱、栽櫱、由櫱、飲冰茹櫱、殷櫱、飲冰食櫱、牙櫱、芽櫱、夏櫱、條櫱、食櫱、生櫱

康熙字典

古同“檗”:“銼~染黃絲。”
【申集上】【艹字部】 蘗 ·康熙筆畫:23 ·部外筆畫:17
集韻】博厄切,音擘。【唐韻】俗檗字。【說文】黃木也。或從薛。【本草】李時珍曰:蘗,木名。義未詳。俗作黃柏者,省寫之譌也。【鮑昭·行路難】銼蘗染黃絲,黃絲歷亂不可治。 又與薛通。詳薜字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