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關村

橫關村是一個隸屬於歙縣的行政村,位置在歙縣南面,距縣城20公里的地方,本村面積8.9平方公里,共有人口2456人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橫關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歙縣南面,距縣城25公里,距鎮政府所在地10公里
  • 面積:8.9平方公里
  • 人口:2456人
  • 氣候條件:年降雨量為1495毫米,年平均氣溫17.2度等
  • 耕地總面積:2798畝
前言,基本情況,發展思路,項目規劃依據,投資概算,總體評價,組織管理,地圖信息,

前言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形勢下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和重要舉措,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必然要求,是系統解決“三農”問題的綜合性措施。王村鎮橫關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規劃主體分為兩部分,一是村容整治和人居環境建設發展規劃;二是產業發展規劃。村容整治及人居環境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核心內容之一,是惠及農村千家萬戶的德政工程,是立足於現實條件縮小城鄉差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必由之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以人為本,以農民為主體,以科技為支撐,以生產發展為目標,以農民增收為目的,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經濟發展,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圍繞發展農村新產業這一目標,實現產業強村,產業興村,產業富村。現將王村鎮橫關村村容整治、人居環境建設和產業發展規劃報告如下:

基本情況

1、自然經濟情況
王村鎮橫關村位於歙縣南面,距縣城20公里,距鎮政府所在地10公里;全村轄13個村民組,645戶,2456人,其中:全村土地總面積8.9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2798畝,水田面積2574畝,林地面積8026畝,茶園面積1333畝。年降雨量為1495毫米,年平均氣溫17.2度等。主要糧食作物為水稻、油菜等。2009年末。農民人均純收入5600元。
2、農業生產現狀
2009年全村糧食作物種植面積2534畝,總產量1267噸,人們生活用糧主要是水稻。全村經濟總收入為 121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505元。大牲畜年末存欄1000頭(牛),豬存欄1000頭,家禽存欄10000餘只。
3、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實施扶新農村建設以來,經各級各部門和廣大民眾的艱苦努力,王村鎮橫關村基礎設施建設發生了可喜的變化。2010年統計該村通村公路達 公里,占全村通路比重95%;該村已實施了農網改造,通電率達100%;廣播電視使用戶已達96%;已通電話總戶數占全村的95%;解決人畜飲水500/1100戶/頭(匹),占應解決農戶數比重70.5%;已建沼氣池13口,占全村總戶數的13.6%;已改圈40戶42個,占全村總戶數的6.2%;已硬化村級便道路12條。
4、基層組織建設情況
橫關村現有黨員78名,村兩委班子健全,民兵連、婦代會組織健全,工作開展順利。
5、文教衛生建設情況
橫關村,在村所轄範圍內有中學、國小,在入學率在100%以上;文明組3個,文明戶327戶。

發展思路

1、指導思想:堅持以黨的十七屆全會精神和中央、省、地、縣農村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各級黨委、政府關於農業農村工作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堅持農村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業反哺農業、城鎮支持農村的方針,全面堅持科學發展觀,大力抓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村容村貌建設、鄉風文明建設,通過全村廣大民眾的不懈努力,全村農業生產將有較大發展,人民生活將有明顯改善,村容村貌逐漸優美,精神文明建設逐步加強,村各類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2、發展思路:該村堅持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以發展先進生產力為著力點,著力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全面改善該村落後面貌,逐步達到村容村貌優美,生態環境良好,人與自然和諧的新農村。

項目規劃依據

1、《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2、該村列為地區10個新農村建設試點村,有市委、政府和縣委、政府的大力支持。
四、項目規劃原則
1、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民眾主體的原則;
2、堅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效益優先的原則;
3、堅持先急後緩,先易後難的原則;
4、堅持民眾自願,民眾受益的原則;
5、堅持發揚民主,從民眾中來,到民眾中去的原則。
五、項目規劃的奮鬥目標
通過村容整治、人居環境和產業發展項目的規劃和實施,使該村的村容村貌將明顯改觀,人居環境將更加優美,農村基礎設施將明顯加強,農民生活將大幅度提高,社會、經濟將快速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將健康發展;使該村的農業產業結構得到有效調整,結構更加合理,效益充分突現,使農村生產條件得到充分改善,農民生活條件逐步寬裕,農民人均純收入每年以250元的速度遞增,農民人均糧食以5%的速度穩定增長。新農村建設是一個長期的、動態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過程,通過2年的時間,至2010年,基本實現新農村標準,即:“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投資概算

總投資165萬元,部門投入資金160萬元。
(一)村容整治和人居環境規劃
橫關村村容整治和人居環境規劃項目涉及子項目8個,項目總投資165萬元,其中民眾自籌及投勞折資75萬元。
1、公路硬化
建設內容:硬化 萬灶至荷嶺公路1條,長8公里,寬3.5米,硬化厚度0.18米,硬化面積6000平方米。投資概算:每平方米提供水泥、細砂、大砂、塊石等材料費60元,共需資金120萬元。其中:國家投資100萬元,民眾投勞折資5萬元。
建設時間:2010年5月至2010年10月。
實施措施:由新農村建設工作組提供技術指導,村兩委組織民眾實施。
建設內容:硬化便道路2條,長1500米,寬1米,硬化厚度0.1米,硬化面積1500平方米。
實施措施:由新農村建設工作組提供技術指導,村兩委組織民眾實施。
2、排污溝渠
投資概算:清理1000米,共需資金5萬元,
實施措施:由新農村建設工作組提供技術指導,村兩委組織民眾實施。
(二)產業發展規劃
橫關村產業發展規劃項目涉及項目有:
1、立體項目
建設內容:魚塘一個,面積2畝,養魚1000條;圈舍200平方米,養豬80頭;鵝圈100平方米,養鵝100隻。
投資概算:養魚需資金8萬元,養豬需資金11萬元,養鵝需資金3萬元,該項目需資金22萬元。
實施措施:由鎮畜牧局提供技術指導,村兩委組織民眾實施。
2、大棚蔬菜項目
建設內容:種植大棚蔬菜10畝。
投資概算:每畝需資金0.6萬元,該項目需資金12萬元,其中國家投入10萬元,民眾自籌2萬元。
建設時間: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
實施措施:由鎮農業局提供技術指導,村兩委組織民眾實施。

總體評價

通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項目的實施,該村村容村貌將明顯改觀,人居環境更加優美,農村基礎設施將明顯加強,基本實現組組通水泥道路,戶戶有水泥院壩;達到走路不濕鞋,吃水不用抬,戶戶衛生廁,垃圾有池倒,污水有溝排,雜草有序放,養老有保障。
1、經濟效益
通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項目的實施,該村平均每年可增加總產值30萬元以上,糧食產量保持6%的增長幅度,農民人均純收入每年以250元以上的速度遞增,使該村達到小康水平,基本實現新農村目標。
2、社會效益
通過項目的實施,生產生活條件逐漸改善,村民素質逐步提高,民主管理逐漸加強,社會治安得到治理。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
3、生態效益
通過項目的實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更加合理,有效調整土地利用結構,改善土地利用狀況,提高土地綜合利用效率。森林覆蓋率達36%以上,村寨綠化覆蓋率達38%以上,改善生態環境,實現經濟、社會、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組織管理

1、建立組織機構,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領導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涉及千家萬戶的惠民工程,工程質量要求必須嚴格,要如期保質保量完成項目建設任務,必須建立一個強有力的、具有科學決策的領導機構,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鎮已成立了以鎮長袁永忠為組長,副鎮長朱啟勇為副組長,相關單位和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負責組織規劃和實施,村已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
2、抓好宣傳發動,調動全村廣大農民民眾參加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工作
在全村以充分利用廣播、電視、標語、牆報專欄等宣傳工具,加大了對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的和意義,並召開多次村組幹部會議及民眾代表會議,使新農村建設深入人心。
3、加強質量監督,確保項目質量
質量是項目的基礎,在項目建設中,只有堅持質量第一,效益第一,才能保證項目永久發揮效益。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村要成立項目技術指導小組和質量監督小組,負責按鎮直有關部門制定技術標準,深入各實施農戶指導工程實施和質量監督,以確保工程質量和提高工程效益。
4、強化財務制度,加強資金管理
對項目資金、物資的管理,要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統一建帳,分項做帳,專人負責,做到不超支,不挪用;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要按工程進度定期報賬,杜絕資金流失、材料浪費和物資損失現象的發生,確保資金和物資的使用效率。
5、建立項目監測系統,搞好檢查評估工作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領導小組和辦公室要定期或不定期對項目實施進度、工程質量、資金使用及項目實施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檢查、督促和指導,搞好統計監測和評估工作,總結成功經驗,保證項目如期順利完成和有效的示範推廣。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是一項新任務、新課題,涉及面廣,難度大。在規划過程中,由於時間緊,任務重,內容複雜,難免存在問題和不足,在今後的項目實施過程中,將不斷探索,不斷發現,不斷總結,逐步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地圖信息

地址:黃山市歙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