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間網路與區域創新系統建設

構建區域技術創新體系是提升區域競爭能力的主要措施,創新體系的實質是各類機構之間的聯繫網路。這種網路聯繫的性質、深度、穩定程度影響著機構之間物質能量,特別是知識的流動與互動,對區域新知識的生產、流動,最終對創新績效有著重要影響。

基本信息,中文摘要,

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論文作者
趙付民著
導師
鄒珊剛指導
學科專業
管理科學與工程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華中科技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5
關鍵字
企業管理 技術創新機制 經濟合作 國家創新系統
館藏號
F273.1
館藏目錄
2009\F273.1\1

中文摘要

構建區域技術創新體系是提升區域競爭能力的主要措施,創新體系的實質是各類機構之間的聯繫網路。這種網路聯繫的性質、深度、穩定程度影響著機構之間物質、能量,特別是知識的流動與互動,對區域新知識的生產、流動,最終對創新績效有著重要影響。各不同國家機構間網路形態存在著差異,為了揭示這種差異,需要對不同國家機構間網路關係形態、網路與合作關係生成的機理進行系統的研究。 本文首先對簡單生產條件下市場、等級以及網路三種資源配置方式的特徵、效率進行總結;從信息經濟學的角度,對知識與創新因素引入後,以及技術(系統振盪)和市場需求變動(個別振盪)加劇條件下,網路通過某種方式的協調在利用分散信息方面所具有的優勢進行了討論,論證創新的位置從大企業轉向網路的內在必然性。其次,對我國創新中各類機構間合作的方式、特徵進行了分析,認為條塊分割及政府的干預抑制了這種聯繫的建立與發展,導致知識在不同機構之間流動梗塞,通過網路化組織資源進行創新的效率無法充分發揮。 再次,對日本、美國網路內企業之間合作的方式、合作機制進行了分析。日本式網路的治理促進了專用性投資的增長,使得網路內的合作向深度化發展以及組裝廠商與供應商之間的長期合作關係,促進了隱含知識在企業間的流動、新知識的產生。 而後論文轉入對如何促使這種聯繫的發生與進化發展問題的探討。在簡要介紹共生理論基礎後,從共生的角度分析了我國科技經濟、科技經濟體制及改革對機構間網路關係建立的影響。認為共生單元內在運行機制、主質參量兼容度、共生環境與共生界面中存在的缺陷是導致機構之間合作水平低,且主要以點共生和間歇共生為主要合作形態的主要原因。 最後,論文從機構之間聯繫、合作關係建立的角度探討區域創新系統的建設。認為區域創新系統建設需要從增強各類主體的共生能力、改革共生界面,改善共生環境等六個方面著手,文章對網路聯繫建立的過程步驟也進行了一定的分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