橈、尺骨骨幹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

橈、尺骨骨幹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是針對閉合復位失敗或手法復位外固定後再移位者以及骨折已1~2周,仍有嚴重移位者所進行的手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橈、尺骨骨幹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
  • 適應症:骨折已1~2周,仍有嚴重移位者
  • 禁忌症:傷員一般情況不好必須先行搶救
  • 術前準備:同骨折切開復位術和內固定術
適應症,禁忌症,術前準備,麻醉,手術步驟,術中注意事項,術後處理,

適應症

尺、橈骨除提供前臂長度外,還構成肱橈關節、肱尺關節、腕關節及上、下尺、橈關節。起止於前臂的肌肉除伸肌和屈肌外,旋後肌群的肱二頭肌及旋後肌止於橈骨上1/3;旋前肌群的旋前圓肌和旋前方肌分別止於橈骨中1/3和橈骨的下1/4。以上的肌肉和關節除使尺、橈骨能伸屈外,還使橈骨能環繞尺骨進行旋轉。由於尺、橈骨的功能複雜而重要,骨折的治療方針應當是解剖復位、堅強固定,防止併發症,儘早恢復功能,因此,尺、橈骨幹骨折切開復位的適應症是:
1.閉合復位失敗或手法復位外固定後再移位者。
2.骨折已1~2周,仍有嚴重移位者。

禁忌症

1.傷員一般情況不好,或並發休克者,必須先行搶救,待休克穩定,一般情況好轉後,才能進行手術。
2.如有危及生命的頭顱、胸腔或腹腔等重要臟器損傷,必須首先處理,骨折的治療退居次要位置,可先行臨時外固定,待病情穩定後再處理骨折,或採用非手術治療,儘可能爭取較好的復位。
3.骨折局部有超過8~12小時的開放性傷口。

術前準備

同骨折切開復位術和內固定術。如需植骨,應準備髂部皮膚。

麻醉

臂叢麻醉或全麻。

手術步驟

1.體位 仰臥位,上肢外展或置於胸前。
2.切口、顯露 採用兩個切口,分別顯露橈、尺骨。橈骨上段的顯露要注意保護橈神經。。一般先顯露和處理尺骨後再處理橈骨。
3.尺骨幹骨折的復位與內固定 顯露尺骨折端後,在助手對抗牽引下,術者用骨膜剝離器撬開骨折端進行復位。然後,按髓內針逆行穿針法,用手搖鑽將克氏針鑽入尺骨髓腔,進行固定。如為尺骨上1/3橫折,亦可用髓內針固定。如尺骨為斜折,或螺旋骨折,骨折端不穩定,易再移位時,亦可用鋼板固定。一般,尺骨中、上1/3骨折,鋼板最好置於尺骨後側,下1/3骨折最好置於尺骨前側,使鋼板有軟組織覆蓋。尺骨骨折固定牢靠後,用紗布覆蓋傷口,再進行橈骨骨折的內固定手術。
4.橈骨幹骨折的復位和內固定 橈骨在前臂的旋轉活動中至關重要。因此,橈骨幹骨折的復位不但要求解剖復位,而且要求恢復凸向橈側的弧形。復位時,不但需要牽引和撬撥,還要根據骨折不同的部位,將前臂置於不同的位置。首先將肘關節屈曲,以鬆弛肌肉。橈骨幹上1/3骨折時,近折段因肱二頭肌和旋後肌的牽拉而旋後,遠折段應置於旋後位,便於復位。如為橈骨幹中1/3或下1/3骨折,近折段由於旋前圓肌與旋後肌的牽拉,處於旋轉中立位,遠折段也應置於中立體,有利於復位。如按上述方法操作,復位仍有困難時,應檢查尺骨骨折端有無因橈骨骨折的復位,而發生移位。如有移位,應重新復位後用持骨器固定,再進行橈骨骨折的復位。橈骨正確對位後,用準備好的自動加壓鋼板或普通鋼板彎成一定的弧度,使之符合橈骨的外形,用螺釘固定。解剖上橈骨上1/3向外彎曲,下1/2向內彎曲,形成凸向橈側的弧形,此弧度如被破壞,將影響前臂旋轉功能,因此,鋼板應置於橈骨的前面。
5.植骨 骨折遲癒合或不癒合,或陳舊性骨折,或尺骨上1/3骨折或橈骨中、下1/3骨折,應予植骨,移植骨塊取自髂骨。最好行髓腔內植骨。如用碎骨折移植,可將碎骨片置於骨折部位的前面、後面及側面,避免在尺、橈骨之間置碎骨片,以防交叉癒合。植骨完成後,逐層縫合。

術中注意事項

1.術中注意勿損傷骨間膜,以免將尺、橈骨各自分開的切口直接相通;並在內固定完成後,清除兩骨之間的碎骨片或骨屑,以防交叉癒合。如果尺、橈骨折相通,應將軟組織縫合或修復隔開。
2.想盡一切辦法,使尺、橈骨達到解剖復位,並恢復橈骨向外側凸出的弧形,以恢復前臂旋轉功能。骨折復位是否正確,可根據骨折齒狀面的對合判定。如為陳舊性骨折,齒狀面消失或不清晰時,可利用骨表面的解剖標誌(如骨嵴等)進行對位。

術後處理

1.用普通鋼板作內固定者,術後用管形石膏將傷肢固定於屈肘90°,前臂旋轉中立位,腕關節背屈25°,直至骨折癒合,一般需時3~4月。固定期間應作功能鍛鍊。
2.用加壓鋼板作內固定者,可以不用外固定。如為粉碎骨折或病人不能很好配合者,可用石膏托固定6~8周,同時進行功能鍛鍊,一般於術後12~16月取出加壓鋼板,取出後仍須用石膏托保護4~6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