樺南縣古代史

樺南縣古代史

樺南縣隸屬於黑龍江省佳木斯市,位於黑龍江省東部、長白山余脈完達山麓,處於佳木斯、雙鴨山、依蘭、七台河四個城市中間區位。

幅員面積4415.6平方公里,總人口50萬人。

樺南縣地形呈橢圓形,由東向西傾斜,地勢東北部高、中部丘陵地帶、西部為七虎力河與八虎力河沖積的平原地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樺南縣古代史
  • 地區:樺南
  • 歷史開端:箕子侯國 夫余國 高句麗 渤海國
  • 遺址:橫岱山遺址、小八浪遺址
  • 人口:50萬
  • 民族:漢族、朝鮮族、滿族
  • 方言:樺南方言
  • 旅遊景點:七星峰、向陽湖、共和湖
簡介,歷史沿革,遠古時期,上古文明,戰國至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遼金時期,明清時期,民國至現代,民族,旅遊景點,

簡介

幅員面積4415.6平方公里,總人口50萬人。

歷史沿革

遠古時期

約數十萬年前就有人類在這一地區繁衍生息,是東北亞諸多民族活動的場所。

上古文明

夏商時為肅慎地。
西周初年,殷太師箕子率領五千殷商遺民走之遼東聯合當地土著建立箕子侯國,周武王得知後將遼東封給了他,今樺南一帶屬箕子侯國以及肅慎、濊貊等各民族地方政權。
肅慎,古籍中把“肅慎”部落領地稱為“肅慎國”,與中國中原王朝有往來;歷史學家多認為舜的時代已經有肅慎,可能生活在山東一帶,向舜朝貢,後受西周壓力北遷。戰國時稱真番,秦漢恢復原名,漢四郡中的真番郡可能與他們有關。
濊貊,濊貊族是濊族與貊族的合稱,以農業城柵為特點,不同於遊牧族。濊族可能與肅慎一樣, 在夏商時本居于山東半島,屬東夷民族,周滅商時,濊族被周所迫,大部分向東北遷徙,並以松嫩平原為中心定居下來,其活動竹範圍比較廣闊,最南端在長城以北,與燕國為鄰;東北部在遼河以東,與肅慎族相接。濊族早在西周時代,就是周王朝的朝貢國。春秋時期,齊桓公曾經發動過對濊的戰爭。戰國時期,濊族從事農業和漁獵業,黍成為濊人的主要食糧。此時的濊族進入原始社會晚期,過著定居生活。

戰國至秦漢

肅慎,秦、漢時被稱為“挹婁”、“勿吉”。
濊貊,秦漢之際,松嫩平原出現第一個國家——“濊王國”,在漢代人們發現了“濊王之印”,其“國有故城”,濊貊人的北支為索離族,飼養豬、馬、牛,又善於狩獵。索離人生活在嫩江以東、松花江以北的松嫩平原地帶。嫩江下游肇源縣白金寶遺址就是索離人(貊人)的文化遺存。索離人的社會內部已出現私有制和階級對立,已跨入文明的門坎。索離族人東明稱王,不用濊族和索離族名,而採用鳧臾族名,中原漢族王朝譯作夫余,後改為扶餘。
公元前239年,北夫余國建立、並向東擴張迫使挹婁臣服。
西漢初年,燕王盧綰背叛漢朝,前往匈奴亡命,衛滿亦一同前往,並帶同千餘名黨徒進入遼東,之後衛滿召集戰國時齊國和燕國亡命者成軍。
公元前194年(漢惠帝元年),衛滿推翻了箕子侯國哀王“箕準”,並奪取了箕子侯國都城,建立衛滿侯國。
公元前108年(漢武帝元封三年 ),漢武帝滅衛滿侯國,在衛滿侯國故地設立樂浪、玄菟、真番、臨屯四郡,史稱漢四郡,夫余國隸屬於漢朝玄菟郡管轄。
樺南小八浪遺址出土的漢代五銖錢說明夫余國與漢朝已有了聯繫。
夫余王子朱蒙因與其他王子不和,走之卒本夫余,在公元前37年建立高句麗。

魏晉南北朝

北魏滅北燕後,今樺南一帶形成高句麗人與勿吉人的聚居地之一。491年,北魏孝文帝冊封高句麗長壽王為車騎大將軍、太傅、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王,今樺南地區成為高句麗人的少數民族地方政權。
高句麗在這段時間內發展壯大,使扶餘,勿吉等民族臣服。南北朝時東北亞強國高句麗的首都國內城,是高句麗第二個都城(公元3年-公元427年),是高句麗人歷史上最輝煌的年代。

隋唐五代

隋朝時勿吉改稱靺鞨。
貞觀十七年(643年),高句麗與百濟聯合攻打唐的友邦新羅,新羅請唐援。唐太宗便以此下令攻打高句麗與百濟。貞觀十九年(645年),李勣率軍從陸路,張亮率舟師從水路,兵分兩路進攻高句麗,唐太宗親自到遼東前線督戰。唐軍攻下遼東城後,接著攻打安市城(今遼寧海城),自六月二日至九月十八,歷時三月沒有攻下。
公元668年唐朝和新羅的聯軍滅高句麗後,唐分其境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縣,並於平壤設安東都護府以統之,高句麗舊都國內城為唐朝安東都護府之哥勿州駐地。
天寶十四載十一月甲子日(755年12月16日星期二),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史稱安史之亂。
唐朝時靺鞨共七部,其中粟末部日趨強大,公元698年,粟末部首領大祚榮聯合部分高句麗遺民建立震國,713年(唐·開元元年)唐朝冊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國名渤海,今樺南地區屬渤海國鐵利府汾州。
公元926年渤海國被遼國(契丹)所滅。

遼金時期

遼滅渤海後,廢除州縣制。黑水靺鞨改稱女真,今樺南一帶屬五國部之一的越里篤部。
金設路治,屬胡里改路、呼爾哈路。
元朝建立後,樺南屬遼陽行省開元路呼爾哈萬戶府管轄,後由開元路劃出歸合蘭府水達達路管轄。

明清時期

明朝時部分屬奴兒乾都指揮使司,為海西女真,野人女真等地。
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四月,努爾哈赤與明邊將立碑劃界,從此自稱為國。樺南一帶等地進入女真人的國家。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努爾哈赤於赫圖阿拉御八角殿稱汗,建元天命,定國號為金,史稱後金。
清初屬三姓副督統管轄。
1660年(清-順治十七年)在今樺南境內有漢族人開採金礦在這一地區居住,以附近的長龍山命名“長龍鎮”(長龍崗)。
1909年(清宣統元年)原東寧知事張浩然(湖南籍人)招30名湖南籍移民到長龍崗一帶(現在的樺南縣樺南鎮)墾殖,中華民國成立後,1912年張浩然設立艮記墾務公司“招佃墾荒”將長龍崗改稱湖南營,隸屬於依蘭縣管轄。

民國至現代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占領東北並向東北武裝移民,1933年4月日本第一次武裝移民到偽三江省樺川縣永豐鎮屯居(今樺南縣孟家崗鎮),後定名為彌榮村。同年7月第二次武裝移民到依蘭縣的湖南營(今樺南鎮)改名為千振。
1945年抗日勝利後設定千振區。
1946年初廢除千振區恢復湖南營。
1946年6月合江省政府決定將樺川縣南部的湖南營、孟家崗等地區劃出,設定樺南縣。
1948年6月撤銷依東縣,將原依東縣太平(現在的樺南縣土龍山鎮)、五道崗、金沙河3個區劃歸樺南縣管轄。
1949年5月,將合江省併入松江省,隸屬於松江省管轄。
1954年8月,松、黑兩省合併,樺南劃歸新設之合江專區管轄。
1956年3月,國務院批准撤銷樺南縣併入樺川縣。
1964年6月國務院批准恢復樺南縣,以併入樺川縣的原樺南縣行政區域為樺南的行政區域。
1985年1月,正式撤銷合江地區,劃歸佳木斯領導。

民族

漢族、朝鮮族、滿族、回族、蒙古族等。

旅遊景點

七星峰、向陽湖、共和湖、明義五花山、橫岱山漢代遺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