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崇拜

古人相信人有靈魂,人死之後,肉體不復存在,靈魂卻不消失,靈魂具有超人的能力,可以變化形態,暗中對人起作用。生前為善者,死後亦成善鬼。家中的尊長死後,能成為家族或家庭的保護神。因此受到後人的隆重祭祀。這便是上古的祖先崇拜。

概念解釋,傳說與習俗,

概念解釋

除了善靈和祖靈以外,人們認為,那些死於非命、中道而夭的非正常死亡者,死後會變成惡鬼或散祟,加害於人。《搜神記》卷十六載:“昔顓頊氏有三子(生下即死),死而為疫鬼:一居江水為瘧鬼;一居若水為魍魎鬼;一居人宮室,善驚人小兒,為小鬼。”

傳說與習俗

殷周時代,祖先崇拜的祭祀相當頻繁,祖廟建築名目甚多。
春秋戰國以後,儒家倫理文化給原始的祖先崇拜增添了新的動力。“事死如事生”、“慎終追遠”遂成為中國廣大民眾社會生活的倫理原則。
漢以後,歲節祭祖已成定例。新春伊始,祈望先祖保佑新一年風調雨順、合家平安;新谷登場,第一刁新穗用來祀天祭祖,以答謝祖宗的眷顧之恩;歲暮天寒,不忘給祖宗捎去(焚化)禦寒的冬衣;年盡歲除,更不忘把先祖請回與家人團聚。節日中的祭祖習俗,使血親家族內部產生了一種巨大的凝聚力,成為中國人一種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
為了使厲鬼不害人,古人想出了種種辦法:或敬而遠之;或退而避之;或者,驅而趕之。七月十五於曠野水邊燃放河燈、焚香化紙、設饌施粥,端午插艾掛蒲、飲雄黃酒、戴長命縷,重九登高等俗,均有辟邪消災之意。至於年節燃放爆竹、擊鼓驅儺、去穢送窮、更換桃符等俗,則都是對鬼魅的一種強力驅除,顯示出人的護生態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