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樹塘

樟樹塘位於湖南省祁東縣白地市鎮錦華村八組,距離祁東縣城25.5公里,約45分鐘車程,原名“竹山禮邦登”,為劉壬二郎創業發家和居住地,目前院子還居住著劉壬二郎的後裔

基本介紹

地理位置,歷史沿革,

地理位置

樟樹塘位於湖南省祁東縣白地市鎮錦華村八組,距離祁東縣城25.5公里,約45分鐘車程,原名“竹山禮邦登”,為劉壬二郎創業發家和居住地,目前院子還居住著劉壬二郎的後裔。

歷史沿革

樟樹塘,那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地方。據家譜史冊查證,距今已有四百年的歷史。祖屋為劉氏孔章公六世嗣孫壬二郎居住的地方,原名“竹山禮邦登”。因歲月蒼桑,斗轉星移,物華更替,該屋名稱口傳下來,已改為樟樹塘。原由是:該屋場東面有一口水塘,塘上邊有一棵古樟,五六人合抱不下,大因後人嫌“竹山禮邦登”名稱太長,不方便口呼,久而久之,該古屋就以“樟樹塘”呼之。
那棵古樟是什麼模樣呢?在我兒時的隱約記憶中,樹很大,樹體已空心,主枝枯斷,但仍然枝葉繁茂。樟樹生長在水塘上方。傳說該古樹已成精怪。為治理妖邪,祖人請法師幾度作法,用鐵耙頭齒釘在樹身上多處。後人又在空心樹蔸下立了一個小石廟,供奉食品,梵香拜祈,求精怪為善。解放後,人們不再迷信了,大約在五十年代,生產隊把古樹賣給商人煉樟樹油,故該古樟已毀沒。
樟樹塘祖屋場的原貌,在我的印象中仍然十分清晰。該屋宇由三部分組成:即上屋場、下屋場和隔壁屋場。上下屋場共一個正堂屋,隔壁屋單有一個正堂屋。都是姓劉的人家,即壬二郎的後裔。整個屋場大約四十餘間住房。屋宇三面有土牆圍繞,我只見泥坯殘圍,土坯牆上長滿毛竹、雜木、荊棘,茂密得人畜不能穿行。唯有東北面有三口清水塘(三塘排連,後人口傳該屋名又叫“連塘灣”,無文字記載),塘間有二條通道。上下屋共一條通道出入,隔壁屋單有一條塘間通道。傳說以前通道上,設有藏門。但早已毀沒。
屋場後為墳嶺,有若干祖冢,大都立有石碑。墳場裡,古樹參天,有樟、楓、槐、柞、桑等高大喬木。由於樹蔭遮蓋,墳場裡沒有矮小灌木,只有鋪地而生的馬鞭草。孩童們就在草地上滾爬嘻戲,在冢堆間、樹洞裡躲貓貓,春天:常在屋場圍牆灌木叢里拔竹筍,夏天爬桑樹摘桑葚,秋來攀柞樹摘柞果,冬來拾楓葉、楓球燒烤紅薯。最難忘的記憶是夏天:我們兒時常光著身子在屋前魚塘里游泳,摸螺絲、捉魚蝦,夜裡打燈籠照泥鰍、抓青蛙。可見那時祖屋的生態環境極好,風景秀麗,空氣清新,水田、水圳魚蝦甚豐。遺憾的是“大躍進”時代,把墳場屋後的古大樹木,砍來燒木碳,砸鐵鍋,煉鋼鐵,刨去墳場草皮燒火土灰。就這樣,秀麗祖屋面貌全改變了。
時空變換,60年過去了,老屋房牆倒塌,雜樹圍籬也不見了蹤影,故園人大都遷出另地新居。值得慶幸的是:唯有老祖宗壬二郎的祖墳石碑和壬二郎大兒子政權公的祖墳石碑,尚存屋後(清鹹豐八年),她仍見證著祖屋的悠久歷史。奉先思孝,每年清明時節,壬二郎嗣下各房派的族老們,領隊族人,擎著劉門族旗,敲鑼打鼓,一批又一批前來壬二郎墳碑前掃墓。
以上關於樟樹塘歷史變革由族人劉運陽所寫,由壬二郎公二十二世孫本字輩劉中華整理髮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