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木頭舞麒麟

樟木頭舞麒麟

樟木頭麒麟舞具有幾百年的歷史,有著廣泛的社會基礎和民眾基礎。它既具有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及美學的欣賞價值,又有著深厚的民間信仰和民間崇拜的歷史研究價值。傳統的麒麟舞表演以尋青、驚青、聞青、試青,采青、吃青、吐青、吞青為主要情節,表現其喜、怒、哀、樂等情緒,是給人們驅邪避害,迎福納祥的舞蹈。麒麟是吉祥的象徵,舞麒麟承載著世代民眾的理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樟木頭麒麟舞
  • 外文名:QiLin Dance
  • 興起時間:明朝末年
  • 流行地區:東莞市山區片地區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非遺類別:傳統舞蹈
  • 申報地區:東莞市,樟木頭鎮
  • 代表性傳承人:蔡玉財
歷史起源,發展歷程,傳承現狀,

歷史起源

東莞麒麟舞,歷史悠久。據民國版宣統辛亥年陳伯陶重修的《東莞縣誌》卷九中第268頁中記載:“邑尚技擊,秋冬閒,延師教習。元旦至晦,結隊鳴征鼓,以紙糊麒麟頭,畫五采。縫綿被為麟身,兩人舞之,舞罷,各演拳棒,曰舞麒麟”。這是東莞舞麒麟最早的記載。但是東莞麒麟舞的年代應該更早於此,據民間世代相傳估計,東莞麒麟舞至少已有幾百年的歷史。

發展歷程

如今,樟木頭鎮轄區的9個社區(內含17個自然村)村村都有成規模的麒麟隊,擁有麒麟100餘條,麒麟隊員上千名。舊時麒麟舞表演只是在鄉鎮進行,改革開放後,特別是近十幾年來,麒麟舞逐漸走出了村社、走出國門、走向廣大的世界藝術舞台。在經濟飛速發展和社會不斷變遷的今天,麒麟舞這一民間舞蹈藝術,一定能在東莞地區世代相傳,發揚光大。

傳承現狀

一、成立麒麟文化遺產保護領導小組,統一協調全市麒麟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
二、建立麒麟舞培訓基地,培育麒麟舞隊伍;
三、設立麒麟舞老藝人保護基金,改善麒麟舞老藝人的生活環境和生活待遇;
四、成立全市麒麟舞協會,統一協調全市麒麟舞活動,促進麒麟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護;
五、加大投入,扶持麒麟舞藝術的發展;
六、舉辦各類麒麟舞比賽,擴大麒麟舞的社會影響;
七、鼓勵麒麟隊走出國門,廣泛開展文化交流演出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