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蘭故城遺址

樓蘭故城遺址

樓蘭故城遺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境內羅布泊的西北角,是時期(前2世紀—4世紀)古城遺址。

樓蘭故城遺址包括樓蘭城區(占地面積10.8萬平方米)、東郊墓地、周圍寺院居民遺址、樓蘭貴族墓等,標誌建築有樓蘭佛塔和三間房,出土了樓蘭美女(乾屍)、漢錦、晉代手抄《戰國策》、佉盧文木牘等文物,對西域早期文明史、中國史、歐亞內陸史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1988年1月13日,樓蘭故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樓蘭故城遺址
  • 地理位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境內羅布泊的西北角
  • 占地面積:10.8萬平方米(城區)
  • 保護級別:第三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編號:III—211
  • 分類號:V—31
  • 所處時代:漢至晉
歷史沿革,遺址特點,文物遺存,研究價值,保護措施,歷史文化,旅遊信息,

歷史沿革

秦朝初年(前3世紀),樓蘭建國。
三間房三間房
西漢(前2世紀)時,樓蘭古國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樓蘭城(樓蘭故城遺址)是樓蘭古國都城。
東晉(4世紀)期間,樓蘭廢棄。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3月27日,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發現樓蘭故城遺址,並揀到木雕殘片。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3月,斯文赫定在樓蘭故城遺址進行挖掘,發現了一座佛塔和三個殿堂以及帶有希臘藝術文化的木雕建築構件、五銖錢、一封(佉)盧文書信等大批文物,並從出土的佉盧文簡牘“kroraina”一詞推定古城名為“樓蘭”。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12月,A.斯坦因在進入樓蘭故城遺址,他雇用數十名農工,在樓蘭故城遺址挖掘了十一天,獲取大量文物,繼後又在米蘭佛寺中發現、挖掘及帶走了有翼天使畫像。
1979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進入樓蘭故城遺址進行考察,發現了太陽墓葬,出土了一具發色金黃的女屍。
1980年4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樓蘭故城遺址墓葬群進行考古發掘,發掘出土了“樓蘭美女”(乾屍)。

遺址特點

樓蘭故城遺址城區平面呈正方形,占地面積10.8萬平方米,東牆長約 333.5米,南牆長約329米,西牆、北牆長約327米,四面城牆正中部為城門,城牆用紅柳枝與粘土相間築成,紅柳枝層厚10厘米—20厘米,粘土層厚40厘米—80厘米,城內有一古河道,自西北流向東南,與孔雀河支流相通,把城址分為西南區和東北區,西南區保存有四合式院落建築,坐北朝南,東西寬60米,南北長30多米,其中三間房布局嚴謹,土坯砌牆,牆用大木材作框架,紅柳枝夾條,外塗草泥;東北區存佛塔一座,塔基方形,塔身圓柱形,塔高10餘米。
樓蘭故城遺址復原沙盤模型樓蘭故城遺址復原沙盤模型

文物遺存

綜述
樓蘭故城遺址出土了樓蘭美女(乾屍)、漢錦、晉代手抄《戰國策》、西亞藝術風格的繪畫、雕塑,佉盧文木牘及其封泥上的希臘神像、貴霜錢幣、有翼天使像、波斯風格的玻璃器殘片等,並出土了大量漢五銖錢、一枚貴霜錢、羅馬風格的玻璃器、漢式陶瓶、兵器、銅鐵工具、銅鏡、裝飾品、料珠、陀羅風格的木雕、漢晉木簡、紙質文書、大量來自黃河流域的絲綢織錦、西亞風格的毛布。
樓蘭美女
樓蘭美女(乾屍)樓蘭美女(乾屍)
樓蘭美女(乾屍),身長152厘米(生前身高約155.8厘米),體重10.7千克,生前年齡約40歲—45歲,是一壯年婦女,其年代為前3880年,是早期樓蘭人遺體,乾屍臉面瘦削清秀,鼻樑尖高,眼窩深凹,睫毛很長,皮膚呈現古銅色,頭髮是淡褐色,蓬鬆地散披到肩上。乾屍臉部蓋有一塊羊皮,羊皮上覆蓋著一個用芨芨草稈和香蒲草葉編織的扁筐,乾屍上身用一塊粗毛布裹身,毛布在胸前交裹處用削尖的小樹枝別住,下身裹一塊加工處理過的羊皮,頭上戴著毛織的帽子,帽上插有兩根雁翱,腳上套有一雙毛皮翻在外的鞋子,鞋面和底是用粗羊毛線縫接的,沒有襪子。乾屍的墓內隨葬品極其簡單,除隨身穿戴外,僅在頭部放了一個和扁筐材料一樣的小提簍,手臂處放了一把木製梳。

研究價值

樓蘭故城(樓蘭故城遺址)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座重要樞紐城市,是塔里木盆地的政治中心,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和絲綢之路的研究提供了珍貴資料,具有重要的歷史、水文、地理研究價值。樓蘭故城遺址出土的西亞藝術風格的繪畫、雕塑,佉盧文木牘及其封泥上的希臘神像、貴霜錢幣、佛寺中的有翼天使像、波斯風格的玻璃器殘片等,為中亞古代文明研究提供了詳實資料,對西域早期文明史、中國史、歐亞內陸史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樓蘭故城遺址地表樓蘭故城遺址地表

保護措施

1962年,樓蘭故城遺址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布為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樓蘭工作站樓蘭工作站
1988年1月13日,樓蘭故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3月,若羌縣文化體育廣播影視局投資500萬元人民幣建設的樓蘭故城遺址保護性基礎設施投入使用,工程建築面積為3990.35平方米,包括790平方米管理用房、2400平方米步道、1600米圍牆、800平方米停車場,和35米高的鋼架瞭望塔及其供排水、採暖、電氣等配套基礎設施;同年10月11日,新疆樓蘭文物保護站更名為樓蘭工作站。

歷史文化

重要孔道
張騫通西域後(2世紀),樓蘭成為東西方交通的重要孔道,是整個西域的“東大門”,迎來送往著東西方的商旅。據《史書》、《漢書》記載:古樓蘭國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孔道是“使者相望於道”、東西商旅的必經之地。魏晉之世,西域長史駐樓蘭城,屯田戊變,維護西域的穩定和絲路的交通安全,使之成為西域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古絲綢之路南、北兩道早些時候就從樓蘭分道。樓蘭城作為亞洲腹部的交通樞紐城鎮,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曾起過重要作用。漢朝、匈奴和周圍一些遊牧民族國家經常為爭奪樓蘭進行大規模戰爭。
樓蘭佛塔樓蘭佛塔
樓蘭作為西域三十六國之一,與敦煌鄰接,與漢朝關係密切。《漢書·西域傳》記載:“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扦泥城,去陽關千六百里,去長安六千一百里。戶千五百七十,口四萬四千一百。”法顯謂:“其地崎嶇薄瘠。俗人衣服粗與漢地同,但以毯褐為異。其國王奉法。可有四千餘僧,悉小乘學。”玄奘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極其簡單的記述:“從此東北行千餘里,至納縛波故國,即樓蘭地也。”
樓蘭國的消失
4世紀期間,全球氣候出現變冷的波動,導致塔里木河來水的波動和河道的變化,給古樓蘭帶來生態災難,出現灌溉用水的不足,樓蘭綠洲和樓蘭故城缺少天然植被的保護,土地逐漸沙漠化。最後,樓蘭故城悄然退出歷史舞台,唐代李白塞下曲》:“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樓蘭故城遺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境內羅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故道南岸16千米,東距羅布泊北岸28千米處,東經89°55′22″,北緯40°29′55″,整個遺址散布在羅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
樓蘭故城遺址
交通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G3012吐伊高速——G3012吐和高速——301省道——G30連霍高速——486村道——328省道——235省道——樓蘭故城遺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