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志瑾

樊志瑾

樊志瑾,江蘇省中學政治特級教師,南通市第二屆名教師,江蘇省如東高級中學黨委書記兼副校長。1951年7月出生於如東縣一個教師家庭。1976年2月畢業於揚州師範學院中文系,後在如東中學任教至今。1984年11月走上學校領導崗位,任黨支部書記;1997年7月至今任黨委書記兼副校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樊志瑾
  • 國籍:中國
  • 職業:特級教師
  • 畢業院校揚州師範學院
工作經歷,獲得獎勵,論文論著,

工作經歷

從教30年來,樊志瑾同志不斷探索中學德育工作的新路徑,致力於德育科研和德育創新,努力構建“課程滲透——環境薰陶——活動強化——實踐養成——管理保證——科研深化”的德育工作運行機制,提升了學校德育工作水平。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主持和參與國家、省、市級科研課題研究6個,其中,由她主持的省級教育重點課題《中學德育活動課程研究》獲得一等獎;由她主持的市級重點課題《中學黨組織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對推動中學黨組織建設具有很強的實踐指導意義。主編出版《中學德育活動課程導引》、《同窗格言——中學德育工作新路徑》兩部德育專著,參與《專業化視野中的中學班主任》一書編寫工作,先後發表教育教學文章50多篇。進入新世紀,她又進行生態型德育的實踐探索與理論研究,有關經驗文章在全國素質教育工作會議上交流,並得到中央教科所專家的充分肯定。
1985年,樊志瑾同志在全省率先創建中學生青年學生黨校,並一直擔任青年學生黨校校長和教員,滿腔熱情地關心學生政治上地進步。主持編寫的《中學生黨的基礎知識讀本》被省委組織部確定為學生黨校教材。學校青年學生黨校工作形成了鮮明的特色,多次被評為省市先進青年學生黨校。她所組織開展的經典特色教育活動被多家媒體推介。

獲得獎勵

從教以來,樊志瑾同志一直從事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始終奮鬥在課程改革的前沿陣地,並形成了“激活主體,誘發創造,深入淺出,生動活潑”的教學風格。反映其教育生涯的文章《總有一種真情讓我感動》被收入生活教育叢書《生活教育與教師發展》。
樊志瑾同志多年擔任南通市教育學會政治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南通市班主任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工作,憑藉其長期從事中學德育管理與教學工作的豐富實踐和理論積澱,精心組織研究活動,發揮了學術帶頭人地示範作用和指導作用。
樊志瑾同志曾獲得全國親職教育園丁、江蘇省學校德育先進工作者、省教科研工作先進個人,省優秀黨務工作者等榮譽稱號,是江蘇省第十屆黨代會代表。

論文論著

1、《中學德育活動課程導引》 (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0年10年出版)
2、《同窗格言——中學德育工作新路徑》 (作家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
3、《專業化視野中的中學班主任》 第四章《新課程背景下的中學班級設計》
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出版
4、社會實踐——增強德育實效性和針對性的有效途徑
(《中國德育》2001年第1期)
5、青年班主任的“第一輪現象”與可持續發展策略淺探
(《德育天地》2003年第2期)
6、把握兩個層面,抓實三個階段,實現四個轉變
——用素質教育理念構建高中生親職教育指導新模式的探索
(《中國德育》2004年第3期)
7、高中教育應為青年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東南大學學報》2002年第6期《師專教育》2002年第6期)
8、以科研為導 提升德育水平(《學校管理》2002年第6期)
9、以德育活動為載體,構建科研型德育體系
(《師院教育》2003年第1期 (《南通教育》2002年第2期)
10、用德育校本課程理念展開“同窗格言”系列活動
(《班主任之友》2001年第7期)
11、新課改中新型師生關係的構建 (《名師之路》2004年第6期)
12、總有一種真情讓我感動(《班主任之友》2005年第7期)
13、讓生命與民族精神相伴同行 (《名師之路》2005年第3期)
14、以科研為先導建設優質德育高速公路 (《德育天地》2001年第3期)
15、不占有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力,如何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政治教育》2002年第9期)
16、利用網路技術,提升中學德育效能 (《班主任之友》2003年第8期)
17、利用網路技術,推進思想政治課改革 (《南通教育研究》2003年第3期)
18、創新辦學體制,拓展育人功能,努力辦好高中學生黨校
(《德育天地》2003年第4期)
19、新時期提高德育有效性的實踐和思考 (《江蘇教育研究》1996年第1期)
20、面向二十一世紀的中學生黨建工作探索 (《德育天地》1998年第3期)
21、“中學德育活動課程研究”開題論證報告
(《中學德育活動課程導引》2000年10月 )
22、“中學德育活動課程與學生素質發展研究”子課題研究報告
(《中學德育活動課程導引》、《班主任新思維》2000年9月)
23、堅持整體教育,立足奠基育人
(中央教育行政學院《教育管理研究》1989年第4期)
24、優等生中的危險信號
(中科院青少年研究所《青年研究》1981年第20期)
25、重推優,促黨建 (《學校管理》2000年第4期)
26、辦好家長學校,共育四有新人 (《親職教育》1999年7、8月號)
27、讓父母在“莫愁新父母學校”的搖籃中的成長
(《家教與成才》2006年第3期)
28、非權力影響對學校管理的作用 (《學校管理》1989年第6期)
29、構建適應素質教育的內部評估體系 (《教育理論與實踐》1997年第3期)
30、課堂教學中學生從眾行為的負效應及調控方法 (《中國小教育管理》1997年第6期)
31、心理諮詢組成立後的調查與思考 (《班主任之友》1996年第7期)
32、響鼓還須重錘敲——如東縣中學培養學生幹部的實踐和思考
(《江海青年》1997年第10期)
34、違反《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學生的心理分析及教育對策
(《如東教育》1997年第6期)
33、政治教師的人格與教學效應 (《如東教育》1996年第11期)
35、發揮黨員群體優勢,提高學校管理效能
(《南通教育報》1991年6月25日《江蘇教育報》1992年4月1日轉載)
36、創建“三校三課”的教育新格局 (《江蘇教育報》1998年12月6日)
37、青春期子女的心理障礙 (《南通教育》1998年11月22日)
38、堅持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政治導向 (《南通教育報》1990年10月10日)
39、讓青年學生熾熱的追求從中學時代開始(《南通黨建》1995年第5期)
40、抓實三個課堂,形成教育合力——我校創辦高中學生黨校的做法和體會
(《中國教育報》1996年7月9日)
41、領先三支力量,辦好家長學校 (《南通教育》1999年4月12日)
42、學校門前的這道風景該不該剎? (《南通教育》1998年10月5日)
43、理解與導向 (《南通教育報》1989年4月10日)
44、怎樣當一個合格的校長 (《南通教育報》1989年8月25日)
45、議會制≠議會制國家(《中學生時代政治報》1994年4月4日)
46、尊重、信任、關心
——如東縣中學開展知識分子工作成效明顯 (《南通黨建》1998年第5期)
47、發揮校園文化育人功能 不斷推進學校精神文明建設 (《如東教育》1997年第1期)
48、適應現代教育,建設一支跨世紀的班主任隊伍 (《如東教育》1997年第8期)
49、淺談素質教育觀下的中學德育 (《如東教育》1998年第4期)
50、面向二十一世紀,探索學生黨建工作新路 (《如東教育》1998年第8期)
51、辦好家長學校,共育“四有”新人 (《如東教育》1999年第3期)
52、“孔雀東南飛”現象探析(《沿海教育》2000年第6期)
53、在“十四歲——我們共同的生日”主題班會上的講話
(《演講與口才》1998年第8期,此文被選入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初二年級語文課外閱讀教材)
54、越活越年輕 (《德育報》1995年4月24日)
55、此類現象非笑話 (《德育報》1994年4月1日)
56、青春期子女的心理障礙及矯正藝術 (《南通教育報》1998年第6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