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東縣高級中學

如東縣高級中學

江蘇省如東高級中學坐落在美麗富饒的長江三角洲平原,東瀕浩瀚南黃海,南飲甘甜長江水,毗鄰國際化大都市上海,隸屬於“近代第一城”南通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如東縣高級中學
  • 現任校長:王繼兵
  • 所屬地區長江三角洲
  • 主要獎項:1980年省教育廳確定為省屬重點中學
學校介紹,發展歷程,學校變遷,現任領導,歷任領導,學校文化,

學校介紹

她誕生於抗日戰爭的烽火硝煙中,成長在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里,崛起在改革開放和諧發展的新時代。2004年首批平轉為江蘇省四星級高中,2009年通過江蘇省教育評估院複審驗收。

發展歷程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在黨的領導下,堅持游擊教學,培養了一大批熱愛人民、追求進步、投筆從戎、獻身祖國革命和解放事業的優秀學子;新中國建設時期,尤其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學校的辦學得到了跨越式發展。八十年代,堅持德育為首,教學為主,全面育人為本,創特色學校,育一流人才。九十年代,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質量,著力整體發展,立足個體成才,充分發揮主體作用,辦好“高質量、現代化、有特色”的江蘇省重點中學。進入新世紀,學校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以師生共同發展為主旨,全力打造“人文性、生態型、數位化”全國特色名校。近三年來,先後獲得包括“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五四紅旗團委”、 “全國100所特色高中”、“江蘇省文明學校”和“ 江蘇省老百姓最滿意的名牌學校”在內的20餘項省市級以上榮譽稱號。
學校以推進素質教育為核心,強化全員育人、全面提升、特色鮮明的德育工作機制;質量與規模、效益與效率、改革與成果相互促進的教育教學推進機制;科研興教、科研興師、名師強校的校本教科研運行機制;全體參與、依法施教、民主科學、快捷高效的學校管理機制,全面實施“生態校園、文化校園、和諧校園”建設工程。“勤學、守紀、求實、創新”的校風,“嚴謹、善教”的教風,“刻苦、多思”的學風,凝結為“特別能吃苦、特別肯鑽研、特別善協作、特別講奉獻”的如東中學精神。
學校堅持不懈地探尋中學德育工作規律和中學生成長規律,以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基為目標,以鑄魂立根教育為主線,以活動作為師生體驗道德和提升素質的載體,不斷強化德性、智慧、禮儀和能力,用創新的理念精心構築和諧家園,改善主體的生存狀態;著力營造志趣學園,最佳化主體的生活方式;努力打造多彩樂園,豐富主體的生命體驗。
學校堅持“夯實基礎,凸顯能力,面向全體,因材施教” 的教學思想,以提高教學質量為中心,以課堂教學改革為主陣地,以大文科建設為抓手,努力構建綜合性課堂教學模式,創設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鍛造自信向上的科學品質,營造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提供交流討論的時間空間,創造感悟提升的實踐機會,使學生“得益課內、遷移課外、激活思維、提升素養”,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學生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文化科學知識基礎。
學校長期建設“以科研為先導,向科研要質量”的“一把手工程”,從教育教學改革的緊迫性、可操作性、科學性、創新性和校本教育教學管理的制度化、規範化、人本化、發展性等方面審視新課程下教育教學的實情,積極探討與新課程理念相適應的改革措施和新型教學模式,大力促進全校師生可持續發展。《中學生態型德育的實踐研究》、《重點高中綜合性課堂教學模式研究》等省級以上重點課題研究產生廣泛影響。2009年申報的《中學生態課堂建設的實踐研究》被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列為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十一五”重點課題(全國普通高中中只有100家,江蘇12家,南通市兩家)。教育科研成為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創建特色學校的有力武器。

學校變遷

如東縣中學的形成和發展經歷了一個比較複雜的演變過程。1938年10月創建的如皋縣立掘港中學和1941年在掘東創建的大豫中學,都與之形成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1940年新四軍東進後,抗日民主政權接管了掘港中學。日軍占領掘港後,部分師生分散下鄉堅持游擊教學,校名和地址幾經變更。1941年在掘東區設立的大豫中學,1942年下半年遷至苴鎮劉家園,改名為如皋中學,1943年初在掘東成立分校,當年秋分校與本部合併,稱為如皋中學一院,校址遷至苴鎮西丁陳鄉。在草場頭李八莊設立了如皋中學二院。1944年春,日寇強化“清鄉”,除少數師生仍留原地堅持教學外,大部北撤至東台縣魯灶廟,與拼茶中學、邱 中學合併,先叫二分區聯合中學,後隨東台縣改屬稱為四分區聯合中學。1945年抗戰勝利,又遷回本縣,並再次接管了掘港鎮在敵偽統治下的掘港中學,從此改稱蘇皖邊區九分區如東中學。同時在拼茶接管了敵偽統治下的拼茶中學,改名為如東中學分校。1946年下半年至1948年初的解放戰爭中,學校又遷至苴鎮西新建鄉(原丁陳鄉)一帶堅持鬥爭,其時如東中學本部一度稱如東第一中學,拼茶分校則改稱如東第二中學。1948年“三查學習”結束後,兩校合併,仍稱“如東中學”。1949年春,勝局已定,如東中學迂迴掘港,屬蘇北行署領導。1950年上半年於白蒲設立如東中學白蒲分校,在拼茶設立如東中學拼茶分級。1951年下半年分校和分級獨立,分別改名為蘇北白蒲初級中學和蘇北拼茶初級中學。這時如東中學也改稱為蘇北掘港初級中學。1955年9月增設高中部,校名改為“如東縣中學”,成為全縣第一所完全中學。1980年省教育廳確定為省屬重點中學。

現任領導

校長:王繼兵
王繼兵,校長,男,1971年出生,大學學歷,中學高級教師。曾任如東縣雙甸高級中學校長、江蘇省栟茶高級中學校長。1999年蘇州大學英語系碩士研究生課程班結業。03年曾赴英國貝爾語言學院參加省首批英語教師培訓者培訓。先後參加江蘇省校長任職資格培訓班、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基礎教育改革研修班等培訓。多次受縣政府嘉獎記功表彰,曾被評為如東縣高中英語學科帶頭人,如東縣新長征突擊手標兵,南通市骨幹教師,南通市優秀教育工作者。中共如東縣第十二次代表大會代表。獨立主持多次課題研究。《反思型教學與英語教師專業培訓》,《圖式理論與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等數十篇論文在《江蘇教育研究》,《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等專業刊物發表。
王繼兵王繼兵
副校長:張必忠
張必忠,黨委書記、副校長。男,1962年5月生,1982年7月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化學系。現為中學高級教師、中國化學會會員、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南通市化學學科帶頭人,南通市教育學會化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張必忠張必忠
堅持依法治教,積極實施課程改革,強化教學過程控制,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學校高考成績連續多年居江蘇 省重點中學最前列。多次應邀到山東、北京、湖南等地介紹學校教學管理的經驗。
治學嚴謹,執教高中化學二十多年,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所教班級化學高考成績一直位居江蘇省重點中學前列。多次應邀到南京、北京、安徽、山東、河北等地介紹化學教學經驗。近年來,在《中學化學教學參考》、《化學教與學》、《高校招生》、《現代快報》、《化學報》等報刊雜誌發表論文二十餘篇,主編《中學化學複習手冊》、《高中化學學案與測評》《化學學習質量測評》等多本教學參考書。
副校長:馬蔚
馬蔚,副校長、副書記,男,1963年9月生,1983年7月畢業於揚州師範學院物理系,中學高級教師,南通市物理學會、南通市教育學會物理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曾先後榮獲南通市園丁獎、南通市“五一”勞動獎章、南通市物理學科帶頭人、“全國模範教師”稱號。
馬蔚馬蔚
副校長:顧小京
顧小京,副校長,男,1972年8月生,1993年6月畢業於蘇州大學外語系,中學英語高級教師,江蘇省教育學會會員,南通市教育學會中小會英語專業委員會理事。2002年參加國家教育部“燭光工程”全國英語骨幹教師培訓,獲得TESOL教師資格證書;2003年赴英國Norwich語言教育學院參加江蘇省教育廳和英國文化委員會組織的江蘇省英語教師培訓者培訓。先後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全國中國小外語教師教學能手、全國中小外語教師名師、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南通市學科帶頭人、南通市“226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南通市高中英語教學基地專家組成員、如東縣名教師、如東縣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如東縣十大傑出青年。先後榮獲首屆南通市園丁獎,第六屆全國中國小外語教師園丁獎。
顧小京顧小京
副校長:韓明
韓明,現任如東高級中學副校長、如東縣實驗中學校長,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南通市骨幹教師。歷任如東高級中學校長辦副主任、團委書記、黨委委員、如東縣教育局普教科科長、如東縣兵房中學校長、黨支部書記。被評為南通市優秀教育工作者、如東縣十大傑出青年。多次獲如東縣人民政府嘉獎。
韓明韓明

歷任領導

行政領導機構
校長
黃叔游 (1938.10-1941) (1945秋-1946年上半年)
校長(兼)
沈方揮(1941-1942年上半年)
校長
秦退之(1942年上半年)
校長
吳天石(1942年下半年一1943.8)
校長(兼)
葉胥朝(1943.9-1944年上半年)
校長
馬友白(1944.7-1945年上半年) (1946年下半年-1948年初)
校長
吳北辰(1945秋-t946年上半年)
校長(兼)
徐可琴(1947年下半年)
校長
張國梁(1948年春-1948年年底)
校長(代)
吳景陶(1949年春-1949.10)
校長
趙朋叄(1949.10-1951年上半年)
分校主任
葉邦泉(1950年上半年-1951年下半年)
分級主任
程灼如(1950年下半年-1951年下半年)
副校長
吳光燾(1951年下半年-1957.2)
校長
吳光燾(1957.2-1966.8)
校長
陳家修(1952.11-1957.2)
副校長
沈元成(1957.2-1966.
副校長
吳名蓉(1957.?-1958.1:0)
革委會主任
任吉倫(1968.8-1969.9)
盛丕成(1970.3-1977.7)
蘇國光(1977.8-1978.4)
革委會副主任
陶忠明(1968.6-1970.2)
沈元成(1968.5-1968.8)
徐祥玲(女)(1968.5-1972.5)
徐遠文(1968.5-1978.8)
李逸塵(1968.5-1974.8)
桑利華(1968.5-1969.7)
葛來謙(1970.9-1978.7)
蘇國光(1972.6-1977.8)
校長
沈元成(1978.4-1984.1)
校長
婁群紅(1987.8-1995.12)
副校長
劉克勤(1979.11-1984.11) (1984.2-1984.11 主持工作)
副校長
吳劍坤(1979.11-1980.12)
副校長
婁群紅(1979.11-1987.7) (1984.11-1987.7 主持工作)
副校長
李興元(1984.11-1991.6)
副校長
張珀(1984.11-1986.10)
副校長
嚴仲清(1995.12-2001)
副校長
(1993.12-)
副校長
曹津源(1991.9-)
副校長
張承基(1991.9-2003.1)
校長
冒亞平
副校長
樊志瑾
副校長
曹津源
副校長
唐國均
副校長
張必忠
黨組織領導機構
(學校1942年2月建立黨支部,1994年10月建立總支部委員會,現為學校黨委)
書記
吳遐(1942.9-1942年下半年)
書記
張國華(1942年下半年-1943.8)
書記
王本英(1943.9-1944年上半年)
書記
裴 定(1943.9-1944年下半年)
書記
王蘭秀(1945.9-1945.12)
書記
丁 固(1945年年底-1946.4)
書記
王 舫(1946.5-1947年上半年)
書記
張國梁(1947年上半年-1948年春)
書記
王舫(1948年春-1949年春)
書記
邵鐵真(1949年春-1949.9)
書記
陳家修(1952.7-1957.1)
書記
沈元成(1957.2-1964.4)
書記(代)
吳光燾(1964.4-1966.4)
書記(兼)
任吉倫(1968.9-1969.1)
書記(兼)
陶忠明(1969.2-1970.2)
書記(兼)
盛丕成(1970.3-1977.7)
書記
蘇國光(1977.8-1978.3)
書記
沈元成(1978.4-1984.1)
副書記
陳家修(1979.11-1983.12)
支委
劉克勤(1984.11-984.11支持黨支部工作)
書記
樊志瑾(1984.11-至今)(1994.10成立總支後任黨總支書記,現任黨委書記)
副書記
婁群紅(1984.11-1995.12)(1994.10成立總支後任黨總支副書記)
副書記
冒亞平(1994.10-至今 任黨總支副書記,現任黨委副書記)

學校文化

“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裡”
“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裡”——走進江蘇省如東中學,校園處處呈現出賞心悅目的文化美感和沁人心脾的藝術氣息。海韻館造型獨特,氣勢恢弘;德馨樓端莊大方,巍然屹立;實驗樓、教學樓、圖書館、錯落有致,壯觀巍峨;清韻廣場寬敞大氣,崇文廣場綠樹掩映;現代化教學設施齊全,智慧型化多媒體教室、高起點網路系統、高標準田徑場,……占地240畝,總投資1.5億元,總建築面積90000平方米的校園,優雅怡人,氣度非凡,花香四季不斷,綠葉經年不凋,積澱著歷史的馥郁之香,珍藏著歲月的點點光芒。
“鶴鳴九皋,聲聞於天”
“鶴鳴九皋,聲聞於天”——走進江蘇省如東中學,處處感受到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和溫馨和諧的人際氛圍。學校現有教職員工330人,其中江蘇省名教師1人,特級教師3名,教授級高級教師2人,市縣以上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80多人,這支優秀教師群體成為如東中學的脊樑,成為教學領域的名師專家。他們著力於自身素質的提升,每年公開發表的教育教學論文達200餘篇,有數十名教師在省市各類教學競賽中獲一二等獎,有數十名教師進修攻讀研究生課程,並獲得碩士學位┄┄他們著眼於學生素質的培養,致力於課程研究和教材教法的改革,形成了“目標多維、內容豐富、活動民主、過程開放、方法多樣、評價科學”的教學風格。數十年積累的教育經驗,多家媒體推介;十多年成功的範例,省內外同行稱道,使學校成為領軍全省的優質教育品牌。
“桃李知春正當時,百般紅紫斗芳菲”
“桃李知春正當時,百般紅紫斗芳菲”——走進江蘇省如東中學, 處處洋溢燦爛奪目的智慧火花和奮進向上的青春活力。4000多名學生創造著多彩的校園生活,放飛心聲的歌詠節,熱情奔放的藝術節,龍騰虎躍的體育節,活力四射的科技節、才俊輩出的綠岸文學社、精彩紛呈的興趣小組讓志向高遠、品德高尚、氣質高雅、能力高強的莘莘學子沐浴著春風雨露生氣蓬勃地成長,並創造了本科升學率穩定在90%以上、高考成績連續16年穩居全省前列的輝煌。一批批優秀學子在清華北大復旦交大科大南大等名牌高校嶄露頭角,使學校成為全國重點高校矚目的人才輸送的搖籃。從院士、將軍到勞動模範,從北國到南疆,從北京到紐約,遍布五洲四海的如中學子濃墨重彩,為母校譜寫了一篇篇、一曲曲不朽的華章。
“花開花落七十載,雲捲雲舒萬千代”
“花開花落七十載,英才輩出;雲捲雲舒萬千代,輝煌永在。” 學校用先進的教育思想鑄興校之魂,用生態型的德育聚千人之力,用嚴謹的治學精神固強校之本,用務實的教育科研養精銳之師,用科學的管理系統育怡人之風,用改革創新的舉措揚發展之帆。一所人文性的溫馨校園、生態型的和諧校園、數位化的現代校園、國際化的特色校園,正與洋口大港一起在神州東方崛起,成為江海平原一顆璀璨的明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