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城白鶴寺

《樂城白鶴寺》是唐代詩人沈佺期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

東晉永和三年(347)張薦(文君)捐建。唐元和(806—820)年間,重建白鶴寺道場;北宋景祜二年(1035),寺僧上京請得溫州最早一部 藏經;宣和三年(1121)五月,嘉俞道安回響方臘起義,攻占樂清縣城,駐兵此寺達兩月之久;辛亥革命時期,月空和尚(黃飛龍)曾在此創辦 “僧民學校”,進行革命活動。

該寺民國初年重修,黎元洪題贈“法苑猶龍”匾額。原有山門、前殿、大雄寶殿等建築,今僅存大雄寶殿。木構建築,重檐歇山頂,翹角飛 檐,面闊5間,通面寬18米,通進深14.20米,白石台基高1.10米。

1985年列為樂清縣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樂城白鶴寺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沈佺期
  •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文學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樂城白鶴寺
碧海開龍藏,青雲起雁堂。
潮聲迎法鼓,雨氣濕天香。
樹接前山暗,溪承瀑水涼。
無言謫居遠,清淨得空王。

文學賞析

沈佺期這首《樂城白鶴寺》所描寫的不是貴族式的出遊,而是融人自然界之中的佛寺,它為貶謫中的詩人提供了複雜的慰藉。沈佺期這位朝臣仍然忍不住要描寫“雁堂”聳入雲霄,仿佛將要飛走。在後來的唐詩中,可以看到同樣的欲飛的寺廟(以它們的“翼”),代表了超脫的願望。

作者簡介

沈佺期,唐代詩人。字雲卿,相州內黃(今屬河南)人。上元(唐高宗年號,674—676)進士,官至太子少詹事。曾因貪污及讒附張易之,被流放驩州。詩與宋之問齊名,號稱“沈宋”,多應制之作。流放時期的作品,則多對其境遇表示不滿。律體謹嚴精密,對律詩體制的定型頗有影響。原有文集10卷,已散佚,明人輯有《沈佺期集》。
沈佺期沈佺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