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市

漢武帝設立太學後,學生規模不斷擴大,至成帝時,人數已達數千之眾。眾多太學生聚集一地,擴大了對書籍的需求,於是,在太學旁形成了包括買賣書籍在內的綜合性貿易集市“槐市”。槐市位於長安城東南,因其地多槐樹而得名。集市每半月一次,文士在此交流學術思想,互通有無,對當時的官方教育起了積極的作用。更始元年(23),太學在戰亂中解散,槐市隨之消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槐市
  • 地點長安城東南
  • 類別:綜合性貿易集市
  • 名氣槐樹而得名
  • 出自:《次韻徐積》
詞語“槐市”的解釋,漢代售書之“槐市”,陝西省華陰市的槐市,

詞語“槐市”的解釋

漢代長安讀書人聚會、貿易之市。因其地多槐而得名。後借指學宮,學舍。據《三輔黃圖》載:“倉之北,為槐市,列槐樹數百行為隊,無牆屋,諸生塑望會此市,各持其郡所出貨物及經傳書記、笙磬樂器相與買賣。”南朝梁元帝《皇太子講學碑》:“轉金路而下辟雍,晬玉裕而經槐市。”唐武元衡《酬談校書長安秋夜對月寄諸故舊》詩:“蓬山高價傳新韻,槐市芳年挹盛名。”宋蘇軾《次韻徐積》:“但見中年隱槐市,豈知平日賦蘭台。”

漢代售書之“槐市”

“槐市”的出現,跟西漢重視教育和文化的政策有關係。西漢末年,平帝9歲即皇位。王太后的侄子、大司馬王莽被封為安漢公,加九錫。一切朝政控制在王莽手裡。他為了進一步奪取政權,便設法網羅知識分子,下令在各郡縣普遍設立學官,並將博士名額擴大5倍,同時徵召天下通古文經學、今文經學乃至懂天文、歷算、兵法、文字、醫學、藥學等各方面的“異能之士”,來京師講學,前後至者以千計。隨著太學生的急劇增加,王莽於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在長安城東南郊更大興土木,擴建太學,使之能容納太學生萬人以上。為了適應眾多太學生讀書的需要,就在太學附近的槐樹林裡設立了一個定期聚散書籍的市場,這個市場歷史上就稱為“槐市”。
東漢末年成書的《三輔黃圖》對“槐市”有如下的記載:“王莽作宰衡時,建弟子舍萬區……為博士舍三十區。東為常滿倉,倉之北為槐市,列槐樹數百行為隧,無牆屋,諸生塑望會此市,各持其郡所出貨物及經傳書記、笙磬樂器,相與買賣。雍容揖讓,侃侃誾誾,或論議槐下。”可見這是一個專為學生們開設的交易市場。交易的內容不僅是學生家鄉的特產,更主要的還是大家所用的圖書。自己用過的書不用了,需用的書一時又沒有,大家就到列隊成行的槐樹林裡去進行交易,以我所有,換我所需。由於大家是讀書人,彬彬有禮,都很謙讓,融洽和諧。這就是所謂的“槐市”,也可以說是最早的學生市場,或者說是最早的書籍交易市場。

陝西省華陰市的槐市

槐市,在華山峪東牛心峪。史載楊震父楊寶博學多才,潛心學問,為躲避朝廷征詔常遠走他鄉,隱居授徒。楊震為了供養家庭、侍奉老母,只好就近於牛心峪設館講學。由於震少而好學,博覽群經,學子從者如市。當時學館周圍廣植槐樹,故當地人稱講學處為槐市。
楊震治學嚴謹,教書育人以清白正直為要。他的治學精神、高尚情操被後世譽為槐市遺風,故楊家後裔門前多植槐樹,以示繼承先祖清白傳家的遺風。相傳當時學子們見老師既要講學,又要種田,非常辛苦,就偷偷到田裡幫他下種,而脾性耿介的楊震為了使學子專心讀書,就到田裡拔掉禾苗以斷終學子們幫他種田的念頭。因此他教出的學生,首先是繼承了他作人的秉性,大多數都德才兼備,成了國家的棟樑之才。
今楊震的學館已不復存在,峪道里的槐樹因缺乏管理也漸次稀少。但如槐花般潔白無瑕的楊震品行與情操,卻千百年來在人們的心頭飄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