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園鎮

榴園鎮

“榴園鎮”位於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城區西郊,是典型的城郊鎮。轄54個村委會,總人口50685人。轄區東西長50餘華里,南北寬近20華里,總面積12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6.7萬畝。206國道縱貫南北。

2014年,榴園鎮入選全國重點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榴園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山東省棗莊市
  • 政府駐地:棗莊市嶧城區承水西路
  • 電話區號:0632
  • 郵政區碼:277100
  • 地理位置:棗莊市嶧城城區西郊
  • 面積:122.6平方公里
  • 人口:50685人
  • 方言棗莊方言
  • 氣候條件:暖溫帶季風氣候
  • 機場:棗莊機場(籌)
  • 火車站棗莊站棗莊西站棗莊東站
  • 車牌代碼:魯D
簡介,行政區劃,生態環境,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民營經濟,概況,實力增強,質量提升,增強發展後勁,特色產業,石榴品牌,冠世榴園景區,城鎮建設,產業發展,文化建設,

簡介

郯薛公路橫穿東西,南靠京杭大運河,北依棗莊水旱兩大交通樞紐,距京滬鐵路、京福高速公路僅2公
榴園鎮地理位置
里。該鎮不僅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便利,而且自然資源得天獨厚。“冠世榴園”景區總體坐落於鎮境內,因此,得名“榴園鎮”,萬畝榴園連同市農業新技術園、康居生態園、石榴盆景園區民營經濟園、奇石園六大園區具相當規模,工農業發展潛力巨大。

行政區劃

轄:卜村、南劉、周莊、馬山套、後湖、曹馬、牛山後、顏村、小莊子、西棠陰、後光莊、和順莊、白樓、七里山、東匡、陳村、位樓、南棠陰、前湖、桃花村、王莊、朱村、孫莊、林橋、關山口、王馬山、北孫莊、王府山、白廟、北棠陰、八屯、匡四、欒莊、馬河、賈泉、匡五、韓樓、郭莊、前光莊、白樓、逍遙、北劉、張村、吳莊、濠溝、褚莊、張莊、李山口、娘娘墳、官莊、付莊、龍泉莊、高莊、苗圈。

生態環境

生態經濟

嶧城區榴園鎮依託“冠世榴園”的優勢,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廢棄坑塘、煤礦塌陷地等資源,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林業、養殖業,營造出了林果飄香,坑塘涌綠,魚躍鴨歡的良好生態環境。

可持續發展

過去由於片面追求經濟成長,實行掠奪式開發,造成該鎮河道污染,林網遭伐,磚窯林立。生態環境的惡化嚴重威脅著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該鎮確立了科學發展主題,決心走生態農業的發展之路。該鎮種植面積達10萬多畝,涉及石榴種植的村達15個。石榴樹不僅可以綠化環境,防沙護坡,而且石榴果可以加工成上等的飲品和中藥材,經濟開發價值極高。他們抓住這一優勢,鼓勵和支持農民大力種植面積達2萬畝。2002年,他們又利用西南山區荒山資源多的優勢,投資100多萬元,新建了一座“冠世榴園”姊妹園,種植總面積達3萬畝。同時,他們還引導農民巧妙利用房前、屋後空閒地栽植石榴樹,發展生態石榴專業村,不僅美化了環境,而且還可以增加收入。該鎮王府山村,是市級生態村,每年僅庭院石榴一項人均收入500多元。此外,他們還藉助這一優勢,建立了20多家“田園人家”——莊戶飯店,並推出了“進榴園、觀榴景、喝榴茶、吃農家飯”的“休閒遊”主題。每年春季到立冬前,遊客盈門,生意興隆,為該鎮的“觀光農業”和“冠世榴園”新添了一景。僅此一項,每戶年可收入5萬餘元。在此基礎上,這個鎮又大力發展了以板栗、凱特杏為主的林果業和花卉、盆景業。全鎮已發展林果專業村18個,花卉、盆景專業戶40多家,林果業形成了榴園農民增收的半壁河山。
榴園鎮榴園鎮
開發坑塘廢地,建設生態經濟園區。榴園鎮有大小沙河故道3000多畝,再加上60多個坑塘、廢窯場、煤礦塌陷地,可用於開發的濕地資源達5000餘畝。他們採取“誰投資,誰開發,誰受益”的辦法,鼓勵農民和機關幹部承包租賃農村坑塘、廢棄窯場,開發沙河故道,聯手搞經濟開發,建設生態經濟園區,或種藕、或養殖、或養鴨、或植樹,使全鎮沙河故道、坑塘濕地得到了充分開發利用。

民營經濟

概況

2007年該鎮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立足區位、資源優勢,以培育主導產業,促進民營經濟集聚式、規模化發展為方向。按照“四放開、五不限、六個一樣”的原則,放開、放活、放手發展民營經濟,最大限度地增加總量,提升質量。全鎮民營經濟蓬勃發展,各項經濟指標均超額完成年初上級下達的任務目標,民營經濟利稅額達到歷史最高值。納稅額占鎮財政收入的80%以上。

實力增強

一、實力顯著增強,總量迅速膨脹。通過政策扶持,領導幫包,推行黨政成員聯繫重點民營企業制度,加強指導和服務,大力培植優勢產業,骨幹企業和拳頭產品,提升民營經濟發展檔次。以鎮駐地、桃花、棠陰三大民營經濟聚集區為依託,加快培育特色民營群體,增創經濟發展新優勢。全鎮新增個體工商戶355戶。民營經濟強村2個,全鎮民營經濟單位數3982個,其中民營企業105個,個體工商戶3876個。全鎮民營經從業人員15916人,其中民營企業7085人,個體工商戶從業人員8430人,全鎮民營經濟完成增加值83248萬元,完成年計畫114.4%,同比增長39.6%。
榴園鎮榴園鎮

質量提升

二、壯大民營工業,提升發展質量。堅持抓大扶強,膨脹骨幹,大力發展民營工業,重點培植源大澱粉、東方澱粉、舜天彩印、富源玩具、豐源金屬製品等民營大戶,推動玩具、彩印、澱粉、紡織、陶瓷等優勢產業的發展。2007年工業增加值60604萬元,同比增長39.6%,規模工業增加值24641萬元,全鎮民營經濟營業收入277494萬元,占年計畫的114.4%,同比增長39.6%,其中工業營業收入205346萬元,規模工業營業收入82138萬元,全鎮民營經濟利稅總額30525萬元,占年計畫111.7%,同比增長39.6%,全鎮民營經濟出口交貨值31083萬元,同比增長29.7%,其中工業出口交貨值23001萬元,同比增長29.1%,規模工業出口交貨值9201萬元。
榴園鎮榴園鎮

增強發展後勁

三、狠抓項目建設,增強發展後勁。按照“引進一批,續建一批,開工一批,投產一批”的要求,不斷加大投入,健全項目建設推進機制,全面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全鎮民營經濟固定資產投資實現22514萬元,占年計畫的114%,同比增長47.2%,其中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6660萬元,同比增長47.1%,規模工業固定資產投資6664萬元。全年新增投資額3000萬元以上民營企業5個,分別是坤元塑編、新星鋼結構、通源紡織、東方紙業、旭鑫車輛製造項目,全部完成了年度計畫投資,主體工程已完工,投產運營。全鎮民營企業安全生產態勢良好,全年無重大機械和人身傷亡事故,企業“三廢”排放達標,新上項目做到“三同時”,人口和計畫生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均達到管理要求。

特色產業

石榴品牌

石榴作為一個品牌產業,已成為該鎮一項名副其實的大產業。榴園鎮以石榴及相關產業為主線發展農林經濟,提高農民收入,促進和諧社會發展,逐漸摸索出了一套自已特有的工作方法。堅持以和諧鄉村建設為抓手,圍繞新農村建設“20字方針”,積極探索新形勢下農村協調發展的新路子,著力發展農村經濟,改善鎮村面貌,培育新型農民,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該鎮北孫莊村就是一個典型代表。
榴園鎮榴園鎮
北孫莊村位於該鎮西北部的“萬畝榴園”內,是榴園鎮8個市級文明生態村之一。由於經濟發展,農民收入的不斷提高,家家都有了機動車,再加上村子位於景區內,來往的旅遊車輛也較多,村里正在自費修一條“村級外環路”來適應車輛增多的需求,一來可以減少安全隱患,二來也為村子以後的規範發展打下基礎。
2006年,北孫莊村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5100元,率先在全鎮實現了戶戶通水泥路,戶戶通自來水,實施了沼氣建設工程,建成了文體休閒廣場,村莊綠化達到市級標準。全村1006人,258戶,耕地1050畝,石榴豐產林面積達600餘畝。該村地理位置的優勢帶來了石榴資源的優勢,村里大力引導和鼓勵民眾發展石榴產業。僅此一項年人均增收近1000元。

冠世榴園景區

我國著名的冠世榴園景區就坐落於該鎮境內,石榴也就自然成了該鎮的標誌,榴園鎮也因此而得名。該鎮石榴種植面積已超過10萬畝,石榴年產量達3000萬公斤,產值過億元,整個嶧城區從事石榴生產的1.29萬人中,有1.2萬人在榴園鎮。在做大石榴產業的工作思路上,區、鎮兩級政府的想法是一致的。2005年8月,嶧城區專門成立了石榴產銷協會,註冊了“嶧城石榴”商標。為石榴產業的全面推廣做好了品牌準備。同年12月,在此基礎之上又成立了嶧城區石榴質量信用協會,又為石榴產業的推廣制定了信譽保障。有了品牌和信譽這兩塊金字招牌,就為日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據了解,該鎮正在籌備建設全國標準化石榴示範區5000畝,已投入先期建設資金50餘萬元,各項籌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進行。擴大後的標準化示範區具體包括榴園鎮王府山、白樓、魏樓、小莊子、朱村等5個行政村,示範面積5000畝。在示範區內通過採取標準化生產,提高果品質量,以獲得比普通生產的果園較高的產量及經濟效益,促進全區石榴生產再上新水平,同時帶動石榴飲料、石榴茶、石榴酒、石榴盆景、石榴藥材等加工業和旅遊業的發展。

城鎮建設

為落實全區創建省級文明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省級園林城市的工作部署,榴園鎮堅持規劃先行,建管並重,突出生態,講文明樹新風,提升建設品味,最佳化發展環境,推動了全鎮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一是立足城郊優勢,加強規劃管理,提升配套建設水平。堅持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城鄉結合部。進一步加大設施改造和開發力度,著力抓好榴園路、206國道和開發區道路配套改造等重點工程建設,完善照明、供排水、通訊、電力設施配套。深入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突出桃花村、馬河、北劉莊等“城中村”的改造和背街小巷治理,做到綠化、美化、淨化、亮化、硬化一步到位,一次成型,促進市容市貌明顯改觀。二是突出特色,加強生態環境建設。以“冠世榴園”景區為中心,向西部、南部輻射,擴大石榴生態林面積10000畝。堅持不懈地抓好平原林網和沿河、道路兩側、駐地單位周邊的綠化,建設綠化帶25公里,栽植綠化苗木200萬株。大力開發“農家樂”生態旅遊產業,建設休閒、垂釣、觀光、餐飲等生態精品工程20餘處,以創建文明生態村為抓手,紮實開展“一建四改”生態示範工程建設,建沼氣池450個、自來水入戶率達65%。三是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倡導文明新風。大力開展“文明新風進萬家”、三下鄉、“創文明城市、做文明人”活動,評選文明家庭、文明標兵、好媳婦、好婆婆200餘個(人),深入開展文明單位、文明村莊創建活動,全鎮建設村級“文明一條街”16個,開展科教、文化、法律、衛生、道德規範等“五進村”活動5次,豐富了民眾精神文化生活。同時,堅持“鞏固、提高、拓展”,不斷創新工作機制,深化各項創建工作,推動了“三個文明”協調發展。
榴園鎮榴園鎮

產業發展

榴園鎮從解決好“三農”問題入手,突出特色巧打優勢牌;扶持壯大龍頭企業,搞好農產品轉化增值;用活政策,大力轉移剩餘勞力,加快了農民增收步伐。2008年1至4月,全鎮農業增加值達7000多萬元,增長6.2%;農民人均現金收入1026元,同比增長4.8%。
榴園鎮榴園鎮
抓住優勢產業的“牛鼻子”,搞好規模擴張,夯實農民收入的基礎。榴園鎮是石榴、大棚果、大棚菜的專業生產鎮,在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之前,這個鎮為充分發揮比較優勢,規定了“三不發展”,即不符合本地實際的產業不發展,市場考察不準、沒有把握的產業不發展,違背農民意願的不發展。並確立了以“六園”、“三帶”、“兩化”建設為重點的農業產業調整框架。在加大結構調整力度的同時,該鎮巧打“石榴牌”,形成了石榴盆景製作、石榴苗培育、石榴飲品生產、石榴餐飲等優勢產業。全鎮石榴種植面積已發展到近8萬畝,其中發展無公害石榴基地近4萬畝,發展大棚果300多畝,高效蔬菜大棚3000多個,石榴盆景園23個,發展養殖小區25處,發展養殖專業村28個,四大主導產業占農業總收入的70%以上。
榴園鎮榴園鎮
以龍頭帶基地,不斷提高農產品轉化增值的能力。該鎮針對農產品加工企業規模小,科技含量偏低,外向度不高,市場競爭力不強,對農業帶動乏力的實際,採取大力扶持龍頭企業,加快科技創新步伐,拉長產業鏈的發展戰略。在抓好現有的澱粉、玩具、石榴深加工等龍頭企業的同時,引導各龍頭企業先後與省農科院、北京大學、萊陽農學院等二十多所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合作,大大增強了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力。全鎮龍頭企業已發展到13家,實現農產品轉化率48%以上,帶動了玉米、石榴種植業的規模膨脹和農民增收。
用活政策,鼓勵農民離土生財。該鎮積極吸引民間資金,加快小城鎮建設,為20000多名農村剩餘勞力進入城鎮從事二、三產業構建了平台。與此同時,他們積極與勞務輸出部門合作,推薦更多的農民有組織地外出務工。同時搞好用工信息、技能培訓、定期考察等方面的全程服務。據調查,該鎮農民長期在外經商、打工的人員達4000多人,農忙季節打短工的人員達1800餘人。據不完全統計,這些外出務工農民每年可實現收入3800多萬元,全鎮人均務工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16%以上。

文化建設

榴園文化特色強鎮
榴園鎮山川秀美,歷史悠久、文化遺存豐厚、名人輩出,青檀寺、大光明寺、石榴盆景園、三近書院、匡衡祠、權妃墓等極具歷史價值和文化底蘊的人文景觀,點綴在榴園如詩如畫的山水之間,使這裡墨香四溢,活力無限。
近年來,榴園鎮緊緊圍繞打造“全國石榴產業基地、省級旅遊名鎮、歷史文化名鎮和魯南地區宜居宜游的生態小鎮”建設目標,堅持高標準編制城鎮規劃,切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新興旅遊景點,大力鄉村文明創建,先後被授予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國家級重點鎮、山東省文明鎮、山東省旅遊強鎮、山東省鄉村旅遊示範鎮、山東省鄉村文明行動示範鎮等榮譽稱號,一個極具文化、特色強鎮的形象魅力無限。
藉助景區優勢,做深石榴文化產業。不斷擴張石榴規模,壯大產業集群,全鎮發展生態石榴專業村13個,發展林果專業村18個,花卉、盆景專業戶40多家,發展石榴盆景園50畝,年產石榴盆景3萬餘盆。同時,縱深推進石榴經濟與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加快逍遙峪、大理峪、冠世榴園生態文化產業園、逍遙峪奇石園、添祥莊園、王府山商業旅遊綜合體等新興旅遊景點建設,打造休閒旅遊新亮點。狠抓長生泉景區、逍遙峪奇石園等精品景區、景點開發建設。藉助濃郁的“榴園·榴鄉”特色,大力發展“農家樂”生態旅遊項目,重點扶持象山農家樂、稻花香農家樂和王府山農家樂發展。
該鎮結合農村環境整治工作、城鄉環衛一體化工作和創建衛生城工作,不斷加大投入,紮實開展文明鄉村創建。確定了“面向民眾、服務發展、狠抓載體,逐步繁榮”的工作思路,投資1800多萬元,實施了54個村的城鄉環衛一體化建設和農村環境連片治理工程,鎮駐地及各村生活垃圾實現了“戶集、村收、鎮運、區處理”,垃圾收集覆蓋率達100%。開展“新農村新生活”教育培訓,“鄉村文明家園”建設等活動,動員廣大幹部、職工、學生、教師、農民等各行業人員參與到鄉村文明創建活動中來,努力形成讀書學習、強身健體、服務他人、奉獻社會的良好習慣和社會風尚。先後組織志願服務隊、文明小分隊進村入戶,開展系列愛心送溫暖活動30餘次。
圍繞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穩步推進文化惠民工程。先後投資800多萬元,建成大型綜合文化活動中心1處,建成高標準農家書屋43個,35個村建設了文體廣場、社區活動中心、鄉村少年宮等陣地設施。並進一步充實了文化大院,圖書室的內容,並協調村隊引進了一些內容新穎,健康向上的書籍8000餘冊,配備了一些文體活動設施;不斷制定完善了工作機構和獎補政策,鼓勵和支持農村莊戶劇團的發展壯大,全鎮發展莊戶劇團20個,每年組織莊戶劇團演出60餘場次;抓好廣場舞培訓和推廣工作,全鎮已對全鎮54個村的民眾進行了廣場舞培訓,組織廣場舞培訓70餘場,發放音響設備64套,組建廣場舞隊伍40支。
積極挖掘歷史文化遺蹟,兩年來,先後統籌資金200餘萬元,對匡衡祠、三近書院、張莊觀音祠進行了修繕,並配合區廣播影視台對鎮娘娘墳、桃花峪、大明寺等歷史文化遺蹟進行了拍攝。積極組織申報和建設重點文化產業項目,有13文化產業項目納入了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庫,有3個文化產業項目已建成,有4個文化產業項目正在建設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