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窟

榆林窟

榆林窟又名萬佛峽,位於甘肅省瓜州縣(原安西縣)城南70公里處。洞窟開鑿在榆林河峽谷兩岸直立的東西峭壁上,因河岸榆樹成林而得名。1961年被國務院首批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榆林窟是我國著名的石窟之一。從洞窟形式、表現內容和藝術風格看,與莫高窟十分相似,是莫高窟藝術系統的一個分支,歷來被國內外學者所重視。創建年代雖無文字可考,但從洞窟形式和有關題記推斷,當開創於隋唐以前。從現存壁畫風格和遊人題記結銜看,唐、五代、宋、西夏、元、清各代均有開鑿和繪塑,進行過大規模的興建。

榆林窟壁畫內容和風格與敦煌莫高窟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又稱為敦煌莫高窟的姊妹窟,是敦煌石窟藝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榆林窟
  • 地理位置:甘肅省瓜州縣
  • 氣候類型:溫帶大陸性氣候
  • 開放時間:旺季:9:00-17:30;淡季:10:00-17:00
  • 門票價格:內賓40元,外賓55元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甘肅省酒泉市
基本信息,開放時間,門票收費,優惠票、免票規定,溫馨提示,歷史,主室形態,壁畫種類,科技史畫,藝術價值,交通,

基本信息

現存有完整壁畫的洞窟43個,其中東崖32窟、西崖11窟。保存著彩塑272身、壁畫5650餘平方米。第6窟高約25米的彌勒佛,全身金箔敷就,燦然如新、金碧輝煌,顯得極其莊嚴雄偉。第11窟的十八羅漢,神態各異,形象逼真。尤其是塑在南壁西端的啞羅漢,上身前傾,張口瞠目,欲言不能的神情,活靈活現,堪稱榆林窟彩塑的代表。
榆林窟保存至今的彩塑共有250餘身,壁畫約5000餘平方米,約占莫高窟壁畫總面積的九分之一。如果說敦煌莫高窟的壁畫無論在數量上和質量上都居於全國石窟之冠,那么,榆林窟就是僅次於莫高窟的壁畫藝術寶庫。壁畫多為唐代至元代800年間的作品。內容十分豐富,有場面宏大的巨幅經變畫,形象生動的單幅佛像畫、裝飾圖案和種類繁多的奇花異草、飛禽走獸,還有一定數量的當時社會生活、生產、科技等現實畫面。從唐到元,歷代都有佳作,其中第25窟的唐代壁畫,更是世所罕見的珍品。
洞窟形制主要有中心佛壇窟、中心塔柱窟、大像窟等三種。各類窟形均始於唐代,以後成定式沿用。但東西兩崖上層洞窟前面多有較深的甬道,且橫開連通毗鄰各窟的長穿道,不同於莫高窟。塑繪結合的彩塑內容主要有佛、菩薩、弟子、天王、力士像等,形式有圓塑、浮塑等。除6窟大佛殿宋代塑的高24.35米的善跏坐佛像和第5窟長13米的臥佛像各一身為石胎泥塑外,其餘均為木骨泥塑。彩塑破壞較甚,所存極少。現存300餘身塑像均經重妝。大多屬等身群像,一鋪三至九身不等。
初唐壁畫只存殘跡,其餘4565平方米壁畫大多保存尚好,根據特點可分為中唐(吐蕃統治時期)、五代、北宋、回鶻、西夏、元六個時期。唐代洞窟有14個,保存完整的僅存第25窟。該窟藝術價值頗高,在整個敦煌石窟中也屬於珍品。前室正壁門兩側分別繪毗琉璃天王像和毗沙門天王像。主室窟頂可見千佛殘跡。正壁中部繪盧舍那佛像和虛空藏、彌勒、地藏、文殊等八大菩薩像,北側繪釋迦行像,南側已毀。南、北兩側壁分別繪觀無量壽經變、彌勒經變。前壁門兩側繪文殊變、普賢變。全窟壁畫構圖嚴謹、造型逼真,色彩絢麗。威武有力的天王、力士、莊嚴慈祥的菩薩,栩栩如生的崑崙奴及獅子、白象,神態生動,線條瀟灑流暢,充分體現了唐代風格和精湛技藝。尤其是“彌勒經變”中的農作、掃街、宴會、探親、寫經、剃度等描繪社會生活的畫面,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此窟細密精緻而秀麗的壁畫藝術,是敦煌石窟中唐壁畫的典範。
榆林窟榆林窟
五代、北宋時期,興建和重修洞窟23個。壁畫題材主要有經變畫、尊像畫、佛傳故事畫、佛教史跡畫、瑞像故事畫和供養人畫像等五類。其中的供養人畫像,數量較多,分為三種:即曹氏歸義軍政權的統治者及其眷屬、大小官吏的畫像;與曹氏聯姻的少數民族地方政權統治者畫像,如于闐國王和王后,吐谷渾慕容歸盈出行圖等;特別是出現了曹氏畫院的“都勾當畫院使”、“知畫手”、“都畫匠作”、“畫匠”等的畫像,是重要的歷史資料。
西夏、元時期,共興建和重建洞窟16個、使榆林窟出現了最後的興盛局面。壁畫題材主要有經變畫、佛像畫、供養人畫像、裝飾圖案等幾類。供養人畫像中有人物和衣冠服飾迥異的党項羌、回鶻、蒙古族貴族官吏和侍從的畫像。西夏早期壁畫藝術與宋代壁畫一脈相承,後期的第2、3、29窟與元代的第4、10窟等典型洞窟的壁畫藝術表現了三種新風格:(1)中原繪畫風格,人物衣冠如道教神仙,線描精緻流暢,變化豐富,色彩清淡典雅,這是受宋遼影響而出現的新的藝術風格。(2)藏傳密宗風格,人物比例適度,形象有明顯的尼泊爾和印度的影響,線描圓潤秀勁,設色冷峻濃艷,具有濃厚的神秘氣氛。(3)西夏藝術風格。人物造型和服飾具有西夏的民族特徵。第2窟水月觀音圖,第3窟文殊變、普賢變、西方淨土變、千手千眼觀音變。第4窟釋迦、多寶曼茶羅、不空絹索曼茶羅等是代表這個時期高度藝術水平的作品。

開放時間

旺季:5月1日至10月31日:9:00 —17:30(16:30停止售票)
淡季:11月1日至4月30日:10:00—17:00(16:00停止售票)

門票收費

1、普通洞窟門票:內賓 40元/人 外賓 55元/人(含15元外語講解費)
2、特別保護洞窟門票:第2窟:100元/人 第3窟:150元/人 第4窟:100元/人 第25窟:200元/人

優惠票、免票規定

根據國家有關規定,中國公民由下列情況者參觀榆林窟享受優惠,憑本人有效證件在售票視窗辦理相關手續。
1.優惠票參觀:
·年齡在6—17周歲的中國公民憑有效身份證件享受半價優惠;
·年齡在60—69周歲的中國公民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享受半價優惠;
·國內全日制統招在讀碩士研究生及以下學生(含在中國學習的外籍留學生)憑本人有效學生證件享受半價優惠(不含成教生、自考生、進修生、網路教育和中國籍國外留學生);
2.免票參觀:
·5周歲以下兒童(含外籍兒童)憑有效身份證件免票參觀;
·離休幹部憑本人離休證免票參觀;
·70周歲及以上的中國公民憑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證免票參觀;
·“教師節”當日教師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和教師證免票參觀;
·殘疾人持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港澳台殘障人士卡”、“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軍人證”、“國家公務員殘疾證”、“中華人民共和國傷殘人民警察證”免票參觀;
·現役軍人(含武警,不含軍隊文職人員)憑本人有效軍官證、士兵證、士官證、文職幹部證、警官(武警)證、軍校學員證免票參觀;
·導遊憑本人有效導遊證件和出團計畫書(不含導遊資格證、經理資格證)免票參觀;
3.所使用的各類證件有過期、塗改、無證件號碼的,相關信息不全的,各類校園卡、學生卡、班級卡、軍人保障卡均不能辦理優惠或免票手續;
4.凡持優惠票或免票參觀的遊客在入口檢票時需出示本人有效證件。
七、注意事項:
·禁止將大型背包、拉桿箱、照相機、攝像機、自拍桿等物品帶入窟區,請在暫存處免費暫存;
·嚴禁攜帶各類易燃、易爆、有毒、腐蝕性的危險品及有特殊氣味的物品進入洞窟參觀區域;
·嚴禁在洞窟內拍照、刻劃、塗寫、觸摸壁畫、彩塑,凡破壞、損傷文物者,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查處。
·禁止帶領各種寵物進入洞窟參觀區域;
·未經許可,榆林窟核心保護區內禁止放飛無人機;
八、如遇大風、雨雪、沙塵暴、洪水暴發等惡劣天氣和特殊情況下,為保證遊客及文物安全,洞窟將暫停開放。

溫馨提示

為保證遊客安全和文物不受損害,遇有下雨、下雪、沙塵、大風等天氣時,洞窟將暫停開放。請隨時關注瓜州縣當地的天氣預報或氣候變化,也可致電榆林窟文物保護研究所垂詢,確認天氣狀況!

歷史

五代宋初時期
五代宋初,曹議金家族繼張議潮之後,統治瓜、沙等州百餘年之久,曹氏家族利用河西一隅的暫時安定,大力興建石窟,彩繪壁畫,以粉飾太平。所以,這一時期開鑿的洞窟較多,占榆林窟全部洞窟的一半。曹氏家族修建的洞窟甬道上大都繪著他們的巨幅供養肖像。如第16窟曹議金夫婦供養像,曹氏夫人像的榜題上寫“北方大回鶻國聖天公主李氏一心供養”,顯示出這位回鶻公主的顯赫身份。榆林窟的供養人畫像,不僅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而且這些畫像和題記為研究瓜沙曹氏統治河西的歷史提供了可靠的資料。五代宋初諸窟的壁畫,內容風格大都承襲前代。但在一些洞窟出現了敦煌石窟少有的題材。如五代32窟西壁的《梵網經變》,五代第19窟前甬道道的《地獄變》等。第32窟北壁東側的《維摩詰經變》中還有"圍棋圖"等文化娛樂場面。
《唐僧取經》《唐僧取經》
西夏和元代時期
榆林窟的西夏和元代壁畫在題材和風格上都有自己獨到之處。由於受密宗的影響,出現了水月觀音,密宗曼陀羅等前代少見的題材。特別是在西夏第2、3窟的壁畫中繪出了兩幅《唐僧取經圖》,比明代小說《西遊記》成書早約300餘年,堪稱礦石絕品。在人物畫中,出現了衣冠、相貌都很特殊的西夏人和蒙古人的形象。因此,西夏和元的壁畫,更強烈地反映出漢民族的藝術傳統和西夏、蒙古等少數民族的藝術傳統互相影響,爭奇鬥豔的特色,在這方面,榆林窟可補莫高窟的不足。
清代
嘉慶年間,喇嘛吳根棟在榆林窟發現象牙佛一尊,在榆林窟代代移交,解放後由榆林窟最後一代主持獻交給人民政府。象牙佛正名象牙造橡,為像牙牙稍雕琢而成。據說象牙佛世上有兩尊,由同一根象牙雕出,另一尊留存國外。造像時代待考,狀如手掌,高15.9厘米,上寬11.4厘米,下寬14.3厘米,厚3.5厘米。造像分兩片扣合,內刻54個不同情節的佛傳圖,共刻279人,12輛車馬,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兩片合在一起外形是一騎象普賢,手捧寶塔,袒胸赤足,頭髮呈波紋狀;象背鞍俱全,裝飾美觀。整個造像刻藝高潮,刀法細膩,形制上表現了印度建佗羅藝術風格。 據此推斷,可能是唐代僧人從印度攜歸,是一件在榆林窟歷經一千多年保存下來的稀世珍品。現造像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館,安西縣博物館存有複製品,與原品毫無二致。榆林窟25窟、3窟、29窟堪稱為其代表。《西方淨土變》和《觀無量壽佛經變》所描繪的天國世界、樓台亭閣、再現了唐代高超的藝術技巧,再現了唐代歌舞昇平的歡樂景象,幻化在漂渺虛無的佛國世界裡。這兩幅大型壁畫臨摹品,作為敦煌壁畫的代表作,現陳列於人民大會堂甘肅廳。

主室形態

主要有3種:
①主室呈長方形,偏後有中心柱,四面開龕,有前室及長甬道,多為唐初開鑿,有的甬道長達8米;
②主室呈方形,覆斗藻井,中心設須彌座(佛床),其餘與前者相同;
③主室呈方形,覆斗藻井,中心置圓壇,無甬道,多為密宗窟。

壁畫種類

榆林窟的壁畫保存完好,內容較為豐富,主要可分6類:①經變。主要有《觀無量壽經變》、《彌勒淨土變》、《法華經變》、《維摩詰經變》、《報恩經變》、《華嚴經變》、《勞度叉斗聖變》、《文殊變》、《普賢變》、《觀音經變》、《梵網經變》等。唐代後期經變多有墨書內容榜題。
榆林窟榆林窟
②佛像。主要有千佛、說法圖、彌勒佛藥師佛阿彌陀佛地藏菩薩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水月觀音天龍八部等。
③密教圖像。有壇城圖、明王像、千手千眼觀音、如意輪觀音等。
④佛教史跡。有《牛頭山組畫》、《唐僧取經》等。值得注意的是唐僧取經故事進入經變,悟空已變為猴像。
⑤裝飾圖案。用於藻井、圓光、邊飾、地毯、桌圍、器物;服飾方面的裝飾紋樣有團龍、翔鳳、麒麟、天馬、華鴨、蓮花、寶相花、幾何紋、法器紋等;結構嚴密,色彩清麗。
⑥供養人。有瓜沙曹氏家族功德像,如歸義軍節度使托西大王曹議金和夫人北方大回鶻國聖天公主隴西李氏的供養像(第15窟),節度使曹元忠和涼國夫人潯陽翟氏及其幼子曹延祿供養像(第19窟);有都勾當畫院畫家的形象,如沙州工匠都勾當畫院使保供養像(第35窟),左廂都畫匠作白盤供養像(第33窟),知畫手武保琳供養像(第35窟)等;也有西夏時期党項武官畫像,如“大瓜州監軍司(唐盤)皈依像”,“內宿御史正統軍使趙……皈依像”(第29窟)等;還有蒙古貴族畫像,如“思賀答里太子”、“平牙答思達魯花赤”供養像(第3窟)等。
榆林窟榆林窟
另外,第25窟壁畫中的藏文題記,說明該窟是吐蕃占領瓜州後最早的洞窟。壁畫內容和風格完全繼承盛唐遺規,造型豐腴,構圖嚴謹,色彩絢麗,線描圓潤飄灑,蘭葉描意趣頗濃,保留著吳道子的風格。
第25窟主室現存2幅經變畫。
北壁的“彌勒淨土變”是一幅構思精密的大幅畫。畫面結跏趺坐的彌勒佛居中正在說法,寶蓋懸空,聖眾圍繞,眾多的人物姿態、性格和神情迥然不同,佛的莊嚴肅穆,菩薩的恬靜美麗,天王、力士的勇武有力,都表現得淋漓盡致,顯示出畫家驚人的技藝。經變中還穿插著許多小型構圖。左上角的“農作圖”繪一農民扶犁耕地,後面跟一撒種的婦女,旁繪一農民持鐮收割,場上堆放著糧捆,一農民雙手執六齒叉揚場,一婦女待掃帚掠掃。這些生產場景具體而真實的反映了唐代農業生產的方式和農民的勞動生活。經變下方左右對稱的“男女剃度圖”,有剃頭的、盥洗的、更衣的、侍立的,還有徘徊觀望的,各種各樣的姿態動作,表現了各自不同的思想感情。此外,還有“掃街圖”、“宴會圖”、“寫經圖”、“探親圖”等描繪社會生活的畫面。這些小構圖是經變的有機組成部分,它使神秘而肅穆的天國充滿了濃郁的人間生活的氣息。
南壁是《西方淨土變》,畫面展示了佛徒理想中的極樂世界;畫面上樓台亭閣平列環抱,菩提樹下阿彌陀佛朗朗說法,十大菩薩次第擁坐,靜聽佛語。天上仙鶴起舞,飛天散花;地上荷花盛開,碧波蕩漾。殿堂前舞女伎腰懸長鼓,舒臂輕擊,雙腳起落交錯作踏歌狀。兩邊八位樂師亦皆是女性,或簽、或笛、或蕭、或琴,各執一技,悠然自得,觀之使人有飄然欲仙之感。
西壁門兩側對稱繪的《文殊變》和《普賢變》也各具特色。25窟的壁畫,色彩絢爛富麗,人物豐腴健美,構圖宏偉嚴密,富於想像,線條道勁流暢,具有吳道子一派的風格,“良工運精思,巧極似有神”,充分體現了唐代繪畫的高度藝術成就。

科技史畫

榆林窟壁畫不僅是藝術的寶庫,而且是反映唐至元代現實社會形象的歷史資料寶庫。其中的一些畫面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
西夏第3窟東壁南側的《千手觀音》壁畫,可以說是敦煌石窟壁畫中反映科技史的傑作。畫工在觀音的每隻手中描繪了一件當時社會生活中的物品,這就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工農業生產工具及其他物品的形象。而且大都是左右對稱繪畫兩幅相同的畫面。其中的《釀酒圖》和《鍛鐵圖》最為有名,受到國內外科技史學家的珍視。世界著名的科技史專家、《中國科學技術史》巨著的作者、英國的李約瑟博士對這兩幅畫給予高度評價。他把釀酒裝置考證為釀造燒酒的蒸餾器。“鍛鐵圖”中冶煉爐上鼓風用的是豎式梯形木風箱。公元1044年,我國就有了木風扇的記載。到14世紀初的元代,又將木風扇用於“水排”。我國採用木風扇鼓風進行熔冶,比歐洲早五六百年。邊遠的西夏銀鐵爐上,出現這種先進鼓風技術,說明早在八九百年前,鼓風箱在我國已得到普遍推廣。畫面上還有兩隻構造特別的方頭船。屬於農業方面的有二幅犁耕圖、二幅加工稻穀的“踏碓圖”。還有、鋤、、木斗、鋸子、斧頭、手鉗子、墨斗、規尺、剪刀、熨斗等生產和生活用具。觀音的若干手中還拿有許多人物、動物、花卉草木、瓜果食品、建築物、兵器、法器、樂器、雨傘、瓶、、壇、罐、壺之類的各式容器,以及日月圖形等等。琳琅滿目。這些圖像是我們研究西夏時期社會生活、生產技術發展的極好資料。
榆林窟榆林窟
歷代壁畫中都有反映古代科技方面的畫面,農業耕穫方面的場景在五代20、36、38窟中也有。壁畫中還有放馬、牧牛、拉趕毛驢上坡、擠牛奶、井上打水以及院落馬廄、牲畜飼養等方面的畫面。大量的衣冠服飾、精美的藻井、裝飾圖案、織錦、染織圖案顯示了歷代絲綢等紡織品的技術水平。各種不同建築形式在壁畫中也有反映。一些經變中還繪出了車、船等古代陸水交通工具。《剃度圖》中還有不少洗、浴、剃髮、刮臉、漱口、揩齒等衛生保健方面的內容。宋初35窟“熾盛光佛並諸星”壁畫中僅以“人馬宮”等二宮代替天文圖像“黃道十二宮”的形式,這在國內外同類題材中是一種獨創。五代、宋、元壁畫中還有一些日、月天象圖。歷代壁畫中都有不少兵器。特別是五代33窟北壁的“降魔變”中,奇形怪狀的妖魔鬼怪們手持各種兵器向釋迦進攻。所有這些都從不同側面反映了古代的科技發展。

藝術價值

現存41窟,其中東岸30窟、西岸11窟。無紀年題記,依洞窟形和壁畫判斷,唐4窟、五代8窟、宋12窟、西夏4窟 、元代4窟、清9窟。彩塑多經過清人之手,藝術性極差,僅第六窟內高約20米的唐代大佛塑像,雖經後代裝鑾,仍保留大唐風韻。榆林窟壁畫保存完好,內容豐富,主要有經變、佛像、密教圖像、佛教史跡、裝飾圖案、供養人等。其中有些形象為其他地區石窟所未見,如描寫瓜州節度使曹氏家族的供養像(第十九窟)、都勾當畫院畫家的形象、沙州工匠都勾當畫院使?保供養像、知畫手武保琳供養像(第35窟)、西夏時期党項武官畫像、唐僧取經圖等。西夏時期的水月觀音像,皓月當空為背景,觀音坐水旁石上,婀娜多姿,五官清秀,半裸的身軀,裝飾華麗,一派溫柔女相。壁畫的藝術手法多種多樣 ,有鐵線描、高古遊絲描、也有蘭葉描。
榆林窟的塑像雖有不少佳作,但它還不能代表榆林窟的價值。榆林窟的價值主要表現在精美的壁畫上。榆林窟的壁畫內容十分豐富,有精美的和菩薩畫像,有場面宏大的佛教故事畫,有種類繁多的花卉禽獸,有極為精緻的裝飾圖案。自唐至元,歷代留有不少佳作,其中二十五窟盛唐壁畫,是世所罕見珍品。
榆林窟榆林窟
榆林窟同莫高窟在內容、藝術風格、繪畫形式方面一脈相承,同為姊妹窟。在國際國內都有一定的影響。
榆林窟的彩塑以第6窟唐塑大佛為代表,此塑高約20米,雖經歷代修改裝鑾,但仍保留唐代餘風。其餘造像多為清代製作,形象色彩,粗俗惡劣。

交通

榆林窟距敦煌170多公里,全程路況較好,自駕車者可直接驅車前往;其他人可在敦煌乘火車或公共汽車到瓜州縣城再換乘計程車前往。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