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邊扁咽齒魚

極邊扁咽齒魚

極邊扁咽齒魚是黃河上游海拔3000以上寬谷河段的獨有魚種,主要分布在星宿海扎陵湖鄂陵湖,以前是黃河上游魚類中的絕對優勢種群。由於近年來生態環境惡化,加之人為過度捕撈,這種魚種群數量逐漸減少,現已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和《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瀕危物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極邊扁咽齒魚
  • 拉丁學名: Platypharodon extremus
  • 別稱扁咽齒魚、小嘴巴魚、鰉魚、草地魚
  • :動物界
  •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 輻鰭魚綱 Actinopterygii
  • :鯉形目 Cypriniformes
  • :鯉科(Cyprinidae)
  • 亞科:裂腹魚(Schizothoracinae)
  • :扁咽齒魚(Platypharodon extremus)
  • 英文名:Wide tooth schizothoracin
  • 瀕危等級:易危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種群現狀,保護措施,營養價值,人工繁育,

形態特徵

體長,側扁,體背隆起,腹部平坦。頭錐形。吻鈍圓。口下位,橫裂;下頜具銳利發達的角質前緣。上唇寬厚,下唇細狹。唇後溝止於口角。無須。體裸露無鱗,僅具臀鱗;肩帶處鱗片消失或僅留痕跡;側線鱗不明顯。背鰭刺強,具深鋸齒,背、腹鰭起點相對;臀鰭位後;尾柄短。體背側黃褐色或青褐色,腹部淺黃或灰白色。腹、臀鰭淺黃色,背、尾鰭青灰色。

生活習性

適應生活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河流中,棲息環境為水底多礫石、水質清澈的緩流或靜水水體,常喜在草甸下穴居。其食性單一,以下頜刮食水底附著藻類等為食。生殖期在5-6月開凍之後,產卵場在水深1米以內的緩流處。常見個體重為1.5-2.0公斤。

種群現狀

扁咽齒魚為我國特有種。分布區狹窄,僅分布於長江上游高原的寬谷河流。
扁咽齒魚屬高寒地帶生活的種類,種群較小,分布區狹窄。生長期短,生長速度緩慢,性成熟年齡遲等因素限制了該物種的種群數量的發展。。而自20世紀50年代後,產區人口劇增,高強度捕撈導致資源量迅速下降。目前,分布區已逐漸縮小到人煙稀少的高原草甸深處。

保護措施

41開展宣傳教育
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以提高人們對水生生物資源的保護意識,尤其是當地居民的保護意識.藏民不吃魚的傳統,使藏民居住密集的地方魚類資源量明顯高於其它河段,這充分說明土著居民對資源的保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42加強法治和漁政管理
各級漁政管理部門應加強管理,積極開展宣傳工作,組織當地居民與漁政執法人員共同保護,制定相關管理條例,採取經濟和法律手段來保護極邊扁咽齒魚.並設立禁漁期和禁漁區,禁止在魚類產卵季節和越冬場進行捕撈.
43加強科學研究
開展對極邊扁咽齒魚的基礎理論研究,包括生物學、生態學、行為學和保護生物學的研究.掌握其分布範圍、種群數量、棲息地環境、種群遺傳結構[18,19]等狀況,以便為種質資源保護提供科學依據,制定出相應的保護措施.開展馴化、人工繁殖等工作,建立人工繁育放流站,有計畫的開展人工殖放流,增加極邊扁咽齒魚的資源量,使其種群步健康的發展。

營養價值

極邊扁咽齒魚魚體粗蛋白含量為56.4%[質量(乾)百分率],略低於常規魚類;每克乾物質所含必需胺基酸總量為32.62mg,占胺基酸總量的52.4%,各類胺基酸較為全面,賴氨酸、天門冬氨酸、精氨酸、甘氨酸含量最高,具有良好的利用價值。

人工繁育

捕獲黃河上游瑪曲段極邊扁咽齒魚,在甘肅省臨夏國家級鮭鱒魚良種場馴養後,進行人工繁殖研究。結果發現,極邊扁咽齒魚繁殖期為5-6月,雌魚和雄魚都在6齡達到性成熟,雌魚成熟係數為18.19%~23.02%,雄魚成熟係數為7.13%~8.34%。成熟卵徑為(2.1±0.1)mm,每克卵子數為134.9粒,絕對繁殖力為12630~40470粒,相對繁殖力為每克體重12.6~28.78粒。通過乾法授精,兩年累計孵化極邊扁咽齒魚受精卵14萬粒,平均受精率87.5%,平均發眼率77.5%,平均上浮率72%,發育平均積溫為6321.5℃·h。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