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地試驗

極地試驗

極地試驗分為北極試驗和南極試驗兩部分,於1979~1980年實施。試驗著眼於研究兩個極區的大氣過程在全球海一氣系統中的作用,以及它們在全球大氣環流中的作用。在積累極區資料的同時改進高緯度數值模式。各有大約十來個國家參加了這兩部分試驗。

“極地試驗”的主要目的在於改進現有的並制訂各種長期氣象預報的新方法,由其是極區的預報。按照該計畫,要進行全球大氣環流的數值模擬,也要進行天氣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極地試驗
  • 外文名:Polar experiment
  • 縮寫:POLEX
  • 試驗部分:北極試驗和南極試驗兩部分
  • 試驗時間:1979~1980
  • 提出者:蘇聯
概念,發展簡史,試驗目的,試驗內容,

概念

極地試驗是GARP的一部分,其試驗部分包括北極試驗和南極試驗,試驗地區為南、北兩極。北極試驗於1979年6月~1980年1月進行,參加國有美、蘇、西德、加拿大、丹麥、挪威、瑞典、芬蘭、冰島等。南極試驗於1979~1980年進行,參加國有美、英、蘇、日本、西德、法國、紐西蘭、挪威、阿根廷、澳大利亞等。

發展簡史

近年來科研工作,海洋調查和海上捕魚業、日常空運飛行以及南極地區自然資源的開發等項工作均要求建立現代化的氣象保證的科研和業務系統。因此,蘇聯所提出的進行“極地試驗”的構想得到國際上的支持,並列為全球大氣研究計畫的一個組成部分。
1980年開始了國際氣候研究計畫中的極地試驗。1984年,英國、美國、德國、日本等11國成立北極海洋研究科學委員會。1990年8月28日,加拿大、丹麥、冰島、美國及前蘇聯等8個北極國家成立國際北極科學委員會。北極地區正被視為政治、經濟、科學活動的重要場所。
南極科學研究是在長期綜合計畫,即《國際南極冰川計畫》、《極地試驗計畫》、《全球大氣作用研究計畫》等範圍內進行。南極集中了近3000萬m3冰,大陸中心部分厚度超過4.5km,引起了各國的特別興趣。對南極進行有計畫的綜合研究已經50多年了,參加此項研究的有蘇聯、美困、日本、法國、紐西蘭、阿根廷、巴西、智利、德國、波蘭、印度等國。中國在1970年參與了此項研究。

試驗目的

極地試驗的試驗目的是:
①在第一次全球大氣試驗期間對極地地區的各種大氣過程進行集中的觀測研究,為高緯度地區的數值模擬提供資料。
②更好地認識北極和南極的能量傳輸過程和熱收支情況,以便在大氣環流數值模式中恰當地對這一區域加以描述。
各國的試驗計畫重點放在以下方面:提高從極地獲得資料的質量和數量;為最有效地使用極軌衛星資料提供所需要的觀測資料;有助於研製高緯度大氣過程的模式;獲取氣候研究所需要的資料,以及研究冰蓋在氣候形成中的作用。

試驗內容

在北極試驗中主要是通過自動化浮標及有人管理的移動觀測站(備有直升飛機)、陸地雷達站、攜帶特殊儀器的船隻、固定的流速測量儀進行觀測。
在南極試驗中,則主要是由10個國家在南極大陸建立的地面觀測站進行工作。在試驗期間,用雷達觀測雲的結構;用系留氣球及飛機觀測雲滴及降水要素;用系留氣球觀測氣象要素;測定降水要素的同位素組成;觀測地面和高空輻射;觀測積雪的堆積、發展、變形、結構、熱力性質、同位素組成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