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正儀

楠木正儀,是日本南北朝時期的名將,楠木正成的次男(也有說是三男)。在父兄之後繼續作為南朝的大將延續著毫無希望的對北朝的戰爭。後歸降北朝,最後卻又復歸南朝,使其頗受爭議。

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
正平七年(1352,即北朝文和元年)閏二月十九日,南帝後村上天皇著陣京都男山,由正儀擔任南朝軍的總大將,突然突入京都,展開京都奪還的作戰,時任北朝方京都留守役的足利尊氏之子義詮驚得魂飛魄散,僅僅經過一天的戰鬥,就丟下京都和北朝崇光天皇,向近江逃竄。這是南朝空前的軍事成功,不僅奪回了京都,而且還俘虜了北朝的“偽帝”。足利義詮定下心神以後,立刻在近江組織反擊,閏二月二十三日,壓倒優勢的足利軍殺回京都,南朝政府對足利軍的迅速反應完全缺乏準備,寡不敵眾,不得不從京都撤離,只留下部分主力維持住男山的陣地。京都奪回不過數日,就又丟掉了。無血回到京都的足利軍並不罷休,立刻開始了對男山的總攻擊。
同年三月二十一日,足利軍南下,向南朝第一道防禦線赤井河原的北畠顯能發起突擊,北畠不能支持,向第二道防禦線的淀口大渡撤退。三月二十四日,足利軍攻破宇治、木津川的南軍陣地,南軍主力被迫退向荒坂山。在這裡,楠木正儀開始組織真正有力的防禦戰,激戰一日,趁夜再向男山的主陣地撤退。四月二十五日,戰鬥再開,後村上天皇將御所轉移到男山山端,戰鬥則在山腳激烈的進行。五月,為了組織援軍,楠木正儀與南朝另一主將和田五郎回到河內,在這裡,操勞過度的和田五郎病逝。五月十一日,男山陷落,男山攻防戰的敗北。
正平十六年(1361)楠木正儀再次率軍攻占京都,但不久還是被反撲的足利軍驅逐出來。
正平二十二年(1367,即北朝貞治六年),經過努力,南北朝終於再開和談,正儀繼續擔任南朝的代表,而北朝則派出了佐佐木(京極)道譽。然而雙方立場卻相差太遠,和談在雙方的怒氣中趨於破裂。未幾,足利二代將軍義詮去世,南朝後村上天皇也患病不起,和談更是難以為繼。
正平二十四年(1369,即北朝應安二年)正月初二日,正儀向北朝三代將軍足利義滿表示歸降,正式倒向了北朝方。頗有諷刺意味的巧合,這一日,正好是四條畷一戰正儀的兄弟正行和正時並枕切腹的二十一周年忌日。這一日,既是正儀從父兄手中接過擔子,率領楠木黨為南朝盡忠的開始,整整二十一年後,又成為正儀為南朝服務的終結。 投降北朝後的正儀,獲得了極高的待遇,幕府任命他為河內和泉二國守護兼國司,北朝朝廷授予他左兵衛督的官位。南朝組織不多的力量對正儀進行了近乎瘋狂的攻擊,但正儀依託北朝的援軍,一次次的將之擊敗。
文中二年(1372,即北朝應安六年),河內天野山之戰,南軍慘敗。
文中四年,正儀寢反南朝大將橋本正督(橋本氏也是和田楠木氏的一支),橋本隨即出兵紀伊,基本驅逐了該國的南朝勢力。
弘和二年(1382,即北朝永德二年)閏正月,楠木正儀率軍回到了南朝一方。十三年,從南朝倒向北朝十三年後,正儀再次讓世人驚異,也注定了他在史上“無信無義者”的污名。
元中二年(1385,北朝至德二年)楠木正儀在紀伊與山名氏理交戰,還損失了同族楠木正久的性命。次年,他授予淡輪因幡左衛門尉長重本領安堵狀。
元中七年(1389,即北朝明德元年)四月死去,時年約在六十歲左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