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川清氏

細川清氏 ?--1362(正平17,貞治1)左近將監,阿波守,伊予守,相摸守。細川和氏之子。初名元氏。追隨尊氏立下戰功。1358年成為第二代將軍足利義詮的管領。1361年(正平16,康安1)辭退了管領之職,回到了自己的領地若狹國。由於受到佐佐木高氏(道譽)的挑撥,足利義詮進攻若狹,清氏投降了南朝。以後作為南朝的大將與北朝作戰,曾一度把足利義詮由京都趕到了近江。後來在贊岐的白峰城之戰

基本介紹

  • 本名:細川清氏
  • 所處時代:日本戰國
  • 去世時間:1362年
  • 主要成就:細川氏的二代目管領
南北朝時代 ~管領家的紀元~,細川頼春(1304-1352),細川清氏(?-1362),細川頼之(1329-1392),

南北朝時代 ~管領家的紀元~

和氏一系開創了細川管領家的紀元,和氏二弟頼春與和氏嫡子清氏均追隨將軍足利尊氏轉戰各地,建功立業。細川清氏於延文三年(1358年)任細川氏的初代目管領,任期四年;頼春的嫡子細川頼之於貞治六年(1367年)任細川氏的二代目管領,任期則長達十二年之久。

細川頼春(1304-1352)

細川公頼的次子,和氏的二弟。細川頼之的父親。通稱源九郎。官職贊岐守。
細川頼春早先同和氏一起上洛,從事政治方面的活動。頼春以武藝見長,建武三年(1336年)春,參加宮中的射箭大賽,以其高超的箭藝得到“能射”之名,後醍醐天皇甚為賞識,親賜御衣。細川頼春為表謝意,當場即興詠頌和歌一首,進獻給後醍醐天皇,這又展現了頼春在和歌道上的優秀才能。建武二年(1335年)中先代之亂起,細川頼春隨足利尊氏從軍。翌年即建武三年(1336年),頼春集合了四國的軍勢東上,與尊氏軍合流,轉戰於四國、畿內。在此後的戰事中細川頼春戰績斐然:延元二年(1337年),破尊良親王于越前金崎城。暦応元年(1338年)五月,同兄弟細川顕氏一起在和泉的石津與北畠顕家交戰,討取敵之首及。之後,成為阿波、備後兩國的守護。康永元年(1342年),侵入伊予,又討取了南朝方守護大將大舘氏明。貞和四年(1348年)在四條畷破楠木正行。
細川頼春在観応元年(1350年)開始的動亂中,作為足利尊氏一黨的有力武將,表現積極,奉足利尊氏之命協助足利義詮鎮守京都。所立之功使其敘任從四位下讃岐守,並擔任侍所頭人、引付頭人職務。然而,在観応三年(1352年)南朝軍的京都侵入戰中,不幸於七條大宮戰死,享年四十九歲。

細川清氏(?-1362)

細川和氏的嫡子。通稱彌八。原名為元氏。
細川清氏是以勇猛出名的武將,在所謂的観応騷亂之際,他跟從叔父細川頼春建立戰功,受任伊賀守護一職。文和二年(1353年)六月,又追隨足利義詮前往近江、美濃,並擔任義詮軍的殿軍工作,當時其曾背負後光厳天皇翻山越嶺之事被後世傳為佳話。更值得一提的是,文和四年(1355年)正月開始的足利尊氏京都奪回戰中,細川清氏奮勇作戰並在戰事中負傷。戰後,其戰功得到將軍的確認,出任若狹守護、評定集以及引付頭人。雖然後來為避足利尊氏的忌嫌,一度返回阿波國,但尊氏死後細川清氏重又回歸京都就任幕府持事一職,並成為細川氏的初代目管領。
然而,細川清氏之後追放有力守護仁木義長、在將軍面前自誇軍功、排斥他氏等驕橫跋扈的越權表現,終於招致眾將的反感。康安元年(1361年)九月,清氏因遭到幕府宿老佐々木道譽所進的讒言,被足利義詮將軍懷疑有謀叛之意,成為追放對象而逃往吉野。同年十二月,清氏從楠木正儀的南朝軍突入京都,為幕府軍所敗,往讃岐退卻。不久,又與追討他的細川頼之軍勢交戰於白峰西麓,第二年即貞治元年(1362年)七月戰敗而死。此後,細川一族的權力中心開始向頼春的嫡子細川頼之一系轉移。

細川頼之(1329-1392)

細川頼春的嫡子。母親是黒沢禪尼。通稱彌九郎。官職武蔵守。
細川頼之是將軍足利義満的管領。妻子是足利義満的乳母。自観応之亂爆發以來,頼之作為尊氏一黨的有力將領轉戰四國。延文元年(1356年)出任中國管領,參加討伐直冬黨。貞治元年(1362年)討滅南朝方的兄弟細川清氏。受二代將軍足利義詮的委託,輔佐年幼的將軍義満。在其十二年的管領生涯中,鞠躬盡瘁,使得將軍的權威和幕府的權力得到了強化。明徳三年(1392年)南北統一之年,三月細川頼之逝世,享年64歲。其在世期間,細川一族的分國以四國為中心,向畿內、山陽等八國延伸,使細川氏強大的權勢基礎得到了確立。
中被細川賴之消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