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庫杜姆

楚庫杜姆英文名Chukudum ,南蘇丹東赤道州布迪縣縣府駐地,地處迪丁加(Didinga)山區。蘇丹人民解放軍(SPLA)曾把這裡作為總部,在革命戰爭(內戰歷史)中有重要作用,具有政治歷史意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楚庫杜姆
  • 外文名:Chukudum
  • 行政區類別:縣府
  • 所屬地區:南蘇丹,東赤道州
  • 方言:迪丁加語
  • 氣候條件:乾旱
地理與氣候,交通運輸,經濟與生活,宗教信仰,

地理與氣候

楚庫杜姆南蘇丹東赤道州布迪縣縣府駐地,地處迪丁加(Didinga)山區。
主要的部落有托普沙(Toposa)、 Didinga、 Lotukor、Logir, 和Buya。每個部落都認為他們的文化與周圍的部落相比有優越感,不過最通用的語言還是迪丁加(Didinga)語。
經緯度坐標:4  15' 22''  33  27' 22''

交通運輸

由於居民抱怨路太寬,占了太多土地,道路一度中斷。
2009年5月開始重新修建Loriyok至楚庫杜姆(Chukudum)的公路。此公路完工後,連線布迪縣全境7個鄉的公路也將開建。

經濟與生活

楚庫杜姆(Chukudum)教區(有1.5萬平方公里,包括5個鄉)一共有13口井,其中有5口在楚庫杜姆(Chukudum)鎮上,2口在Lorema, 1 口在Kikila, 1 口在Lotukei, 1口在Farasika。整個教區的人口是13.2萬人。由於比較缺乏水,在鎮外一個女可能花上9個小時去取水。
Didinga人屬於半農半牧的部落,青年人出去放牧,老人與婦女在家看孩子和種植莊稼。主要農作物是高粱,芝麻,玉米,菸草,和豆類,另外,Didinga人還把土豆外賣給其它部落。
楚庫杜姆(Chukudum)鎮有兩所中學,兩所國小,其中一所國小是1954年建立的。他們認為婦女的主要任務就是在家做家務活,認為給孩子一支槍比送他上學所花的錢更值。

宗教信仰

楚庫杜姆(Chukudum)教區有幾個教堂,劃分為4個片區,有32個教會活動中心,不過宗教建築卻很少,很多人都在樹蔭下祈禱。單2002年這裡接受洗禮的信徒就有1055人,其中有415人是嬰兒。
◇歷史
這是一個小鎮,不過在蘇丹人民解放軍的革命戰爭年代卻有重要的意義。它蘇丹人民解放軍的capital ,如同中國的瑞金與延安。
1994年,這裡召開了蘇丹人民解放運動(SPLM)的全國大會。會議上明確指出新的蘇丹管理的區域應該包括:蘇丹南部、努巴山脈/南科爾多凡、青尼羅河、阿卜耶伊。並且,它確定了新的蘇丹應該實行聯邦制。會議還討論了蘇人解與蘇人運、內政等方面的分權與協作。
南蘇丹的歷史似乎就是中國的山寨版加翻版,總部建立在山區,農村包圍城市,連軍隊的名字都是山寨的……
1998年蘇丹政府軍的飛機在楚庫杜姆(Chukudum)鎮扔下了六顆炸彈。
1999年後,楚庫杜姆(Chukudum)各部落矛盾更激烈,蘇丹人民解放軍與Didinga人的關係也開始惡化。2002年各國建立了專門委員會為此事而調停。
2012年,離楚庫杜姆(Chukudum)鎮公里處發生了肯亞圖爾卡納人與南蘇丹Toposa人的衝突。雙方政府很快介入,平息了風波,使之沒有擴大。
2012年2月,離楚庫杜姆(Chukudum)鎮15公里處,3名肯亞人死亡,4名受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