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商(湖北商人群體簡稱)

楚商(湖北商人群體簡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2010年,湖北省民營經濟占GDP的比重達到48.5%,民營經濟對湖北省經濟成長的貢獻進一步增強。湖北省入選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企業數量,在中國中部省份中排名第一。經過大量的調查與研究,也廣泛徵詢了企業家、學術界專家、楚文化專家、行政領導的意見,由湖北省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陳旭東提出:叫響“楚商”。並於2010年12月5日在武昌洪山禮堂舉行首屆楚商論壇。2011年7月22日至8月3日,湖北省工商聯面向社會開展了湖北商人征名定名活動,共有11萬人參與討論和投票,共評選出了楚商、鄂商、漢商、荊商、九商、鶴商、湖商、衢商、洪商、郢商10大待定名。投票結果顯示,贊成湖北商人簡稱“楚商”的票數最高。湖北省政府新聞辦2011年10月8日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湖北省工商聯主席趙曉勇說,統一“楚商”稱謂,有利於叫響湖北商人品牌,擴大湖北商人影響、推動湖北經濟發展。 從此湖北商人正式定名為“楚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楚商
  • 公司:湖北商人集團名稱
  • 成立時間:2010
  • 統稱:湖北商人
徽標,歌曲,宣言,雜誌,大廈,由來,論壇,

徽標

徽標設計作者簡介:雷漢林,1952年生於武漢,1997年華中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油畫專業畢業,學士學位。現任武漢廣播電視總台記者、國家一級美術師。田雨舍藝術空間創意總監、湖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武漢市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郵票設計師。
楚商徽標設計:雷漢林楚商徽標設計:雷漢林
徽標說明:1、中華文化的象徵性靈物,北方為龍,南方為鳳,鳳翥龍翔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現。本徽標以鳳凰為基本元素,展現了楚文化清奇靈動的特質;
2、鳳凰圖案內包涵篆書“楚商”二字,外圓內方的整體效果,一是彰顯了楚文化的厚重與靈動;二是外圓表現了圓融與和諧,內方顯示了原則與堅定;三是外圓內方是中國古錢幣造型,是成功與財富的象徵;
3、徽標中鳳凰的造型充滿動感,鳳凰之嘴呈開口狀,且鳳凰頭部與身、尾之間有間隙,使鳳凰形象倍顯空靈,從而使楚商的開放性以及“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不飛則已,一飛沖天。”的精神與氣勢盡含其中;
“楚商”二字巧妙組合,像一扇古老而精美的窗戶;鳳凰內圈像一個地球,蘊含楚商面向世界,胸懷全球的寓意;
4、圖案左邊造型呈“C”,右邊造型呈“S”,分別是“楚商”二字的聲母;
徽標整體藝術效果為:大氣,豐滿,靈動,新奇,象有外象,韻味無窮。

歌曲

詞作者簡介:
陳伯安,萃辰國學產業化聯盟副主席,香港萃辰天心國學傳播集團副董事長,中國國學院副院長。武漢作家書畫院副院長,武漢作協文學評論委員會副主任,武漢市書法家協會書法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已出版《思維的技巧》、《伯安百說》、《讀書趣話》、《聯語哲思》、《新武漢三字經》等文學專著。
曲作者簡介:
宋喬,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國家一級作曲、湖北省音樂家協會秘書長、湖北省政府“有特殊貢獻”中青年專家。常年從事音樂活動組織管理、音樂創作、製作。所創作的音樂作品多次獲全國及省級各類音樂大獎,並出國展出及表演,多次出任央視“青歌賽”湖北賽區評審,其主持負責的“湖北音樂金編鐘獎”評獎及“湖北小音樂家評選”等活動已成為湖北音樂界重要賽事。主要作品:電視劇《槓上開花》片尾歌《所有的祝願》,音樂電視《巴舞土風》,地域風情舞蹈《呀吙咿嗬》、《白雲深處》、《夢尋鹹寧》等。

宣言

楚 商 宣 言
作者:陳伯安
愛我中華,源遠流長。子孫萬代,同宗炎黃。
滔滔黃河,浩浩長江。茫茫九派,氣吞八荒。
唯楚有才,天下傳揚。燦爛文化,育我楚商。
篳路藍縷,拓土開疆。楚人精神,永放光芒。
楚商稱號,大氣皇皇。繼往開來,再創輝煌。
心繫民生,宗旨不忘。報效祖國,勇為棟樑。
恪守誠信,以德經商。真情奉獻,美名流芳。
遵紀守法,自律自強。修己安人,內聖外王。
銳意創新,胸懷寬廣。面向世界,揮寫華章。
黃鐘大呂,鳳翥龍翔。振興湖北,看我楚商!
注釋:
①篳路藍縷:篳路,指柴車;藍縷,指破衣服。描寫楚人駕著簡陋的車,穿著破爛的衣服去開闢山林。形容創業的艱辛。
②內聖外王:只有內心具備聖賢思想的境界,才能成就一番大業。
③黃鐘大呂:指恢宏嘹亮的鐘聲。借喻時代的召喚、時代的最強音。

雜誌

《楚商》雜誌已經由湖北省新聞出版局批准為合法出版刊物,為季刊,大16開全銅版紙彩印精裝豪華本。是六個一工程的一個。“叫響楚商,宣傳楚商,服務楚商”是《楚商》雜誌的崇高宗旨、靈魂與信仰。 楚商雜誌試刊號於2010年12月出版、楚商雜誌創刊號於2011年7月出版、楚商雜誌第二期於2011年12月出版。

大廈

2010年11月13日,位於武昌中北路的海山·金谷正式冠名“楚商大廈”。
楚商大廈效果圖楚商大廈效果圖

由來

國家的改革開放政策及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孕育和催生了湖北省成千成萬乃至幾十萬的商人和老闆,他們為國家富強,人民富裕作出了巨大貢獻。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對外交往和聯繫日益密切和頻繁,在這個過程中,湖北企業家群體的統一稱謂,成為一個棘手的問題,有的稱“鄂商”,有的稱“漢商”,有的乾脆直呼“湖北商人”、“湖北企業家”。每當此時,湖北的企業家們羨慕“晉商”和“徽商”,他們稱謂統一、歷史悠久、底蘊深厚;也羨慕“港商”、“台商”、“粵商”、“浙商”等,他們叫得響亮、底氣十足。我認為,這是一個亟待回答並解決的緊迫問題,解決好了,有利於湖北商人的對外交往,有利於團結和凝聚全省企業家隊伍,有利於形成有湖北特色的商業文化和商業精神,有利於促進全省企業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
為此,我們做了大量的調查與研究,也廣泛徵詢了企業家、學術界專家、楚文化專家、行政領導的意見,出乎我們意料,各方面的看法驚人地一致:認為,叫“楚商”最好。綜合各方面主張叫“楚商”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幾點:
其一,從區域來講,古代楚國覆蓋湖北全省,湖北楚國的基本地盤。公元前1000多年時,周王始封楚國,在今南漳縣境內,國土小,國力弱;經五、六代人,歷時一個半世紀的艱苦奮鬥,國力漸強,之後不斷向外擴張,先後征滅了周圍的十幾個小國,併入楚國版圖,到公元前689年楚文王遷都於今宜城市南部的郢都時,楚國已大體覆蓋湖北全省;到公元前505年吳國攻破郢都荊州荊州郢城鎮,楚昭王被迫再次遷都於今荊州荊州區紀南鎮亦稱紀南城;公元前300年前後,楚國達到極盛時期,版圖方圓5000里,東到今江蘇、上海,西到鄂西邊緣,北面接近黃河,南面包括江西、湖南全境及貴州部分。但是,在楚國這遼闊的疆域中,今湖北之外的其他區域,多為附庸國,在楚國由盛轉衰後,附庸國又轉而依附其他大國。公元前223年,秦滅楚,楚歷時800多年,可謂發祥於湖北,發展壯大於湖北,先後三個國都在湖北,最後滅亡也在湖北。應該說,楚可以成為湖北的代名詞。對此,與楚國相關的湘、贛、皖、豫等省,不會持異議。
其二,楚人“篳路藍縷”的艱苦創業精神,不斷開疆拓土的進取精神,值得今天的湖北人,湖北企業家繼承下來,發揚光大。大家知道,“楚”的含義是灌木林,我們的祖先就是生活在林中的人,故稱為“楚人”。春秋時期,周王分封先人的國家之所以叫“楚國”,大概是由此而來的,意指荊棘叢生的蠻荒之地。我們的祖先就是在這樣近於原始的條件下,“篳路藍縷,以啟山林”,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經過多少代人不斷奮鬥,使楚國從原始進入文明,從貧弱變為富強。隨著國力的增強,楚人的目光更加遠大,他們走出山林,不斷開疆拓土。先是將江漢平原納入楚國版圖,繼而控制了長江中游地區,然後向黃河流域、淮河流域和長江下游拓展,經三、四百年艱苦卓絕的軍事和外交鬥爭,楚國的疆域不斷擴大,從開始國土方圓不過百里的“蕞爾小國”,變成了“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栗支十年”的大國、強國。應該說,正是楚人篳路藍縷的創業精神、不斷開疆拓土的進取精神,才成就了楚國由小到大、由弱變強的奇蹟,它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發揚光大這些精神財富,對企業發展、現代化建設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其三,楚文化獨特而燦爛,是中華文化主體之一,且不少與今天的時代精神相吻合,借鑑、繼承、光大楚文化的精華,對於建設湖北健康的商業文化、社會文化具有重大意義。史學界一致的看法,中國古代文化由多元文化構成,主體是華夏文化。華夏文化由兩個部分組成,即黃河流域的北方和長江流域的南方兩個部分。代表性的始祖,北方是黃帝,南方是炎帝;崇尚的靈物,北方是龍,南方為鳳;學術主流,北方是孔子的儒家學說,南方是老子的道家學說;風格的基調,北方是雄渾、謹嚴,南方是清奇、靈巧;北方的代表是晉國,南方的代表是楚國。因此,楚文化是中華文化主體之一。那么楚文化的內容是什麼呢?原省委老領導、楚文化研究的專家王生鐵同志,曾將楚文化概括為“六大支柱”、“五種精神”,六大支柱是:青銅冶煉、絲織與刺繡、髹漆工藝、樂舞藝術、老莊哲學、莊騷文學;五種精神是:篳路藍縷、追新逐奇、兼收並蓄、崇武愛國、和諧誠信。許多專家認為,他概括得精闢、準確。這裡尤其要指出的是,追新逐奇、兼收並蓄、和諧誠信的楚文化精神,與今天的改革、開放、和諧、誠信的時代精神是完全吻合的。楚人的追新逐奇,就是今天改革創新。如,楚王創建了中國的縣制,滅權國後改設權縣(今荊門縣),從此開始,縣制沿襲至今;楚國的吳起變法早於商鞅變法,這是最早的國家政治、經濟體制改革。通過變法,削減了貴族特權、改善了民生,健全了法制、整頓了吏治,整頓了軍備、提高了戰力等,變法成效卓著。此外,楚人在科學技術和哲學、文學等方面也有許多創新。楚人的兼收並蓄,就是今天的對外開放。楚國開始沒有民族優勢可依,沒有遼闊的疆域可恃,為了生存和發展,需要善於學習他人之長,為己所用,因而形成了融匯南北、海納百川的開放精神。如青銅冶煉,是在學習中原、吳越技術的基礎上,經過創新、提高發展成為當時最先進的技術;絲織、刺繡、木業是引進魯國的技術人才,經過消化、吸收、創造而達到當時相當的水平;整個楚文化形成和發展過程,無不體現了楚人兼收並蓄、融匯南北、借鑑古今的開放精神。至於和諧誠信,從楚國的先祖開始,即奉為治國思想的核心,之後世代相傳,不斷充實和發展。重和諧、講誠信的事例,在楚國800年的歷史中不勝枚舉。深入挖掘楚文化的精華,用以充實、豐富今天湖北企業文化、商業文化、社會文化建設,無疑意義重大而深遠。
其四,稱“楚商”與湖北簡稱“鄂”不矛盾。安徽簡稱皖而稱“徽商”,沒有任何人提出異議。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湖北商人冠以“楚”字,即為”楚商“,是湖北商人統一稱謂的最佳選擇。它既有明確的地域概念——湖北,又有底蘊深厚的文化內涵——楚文化,完全可與“晉商”、“徽商”的稱謂相媲美。“楚商”稱謂一旦叫響,取得廣泛認同,它必將激發湖北全省企業家的歸屬感、自豪感,他們會以“楚商”為榮,以楚人的子孫為自豪,以燦爛的楚文化為驕傲;也必將促進許許多多優秀的企業家,從楚文化的精神中吸取營養,在企業的生產、經營中,在現代化的征程上,繼承和發揚楚人精神、楚文化精神,堅持艱苦創業、自強不息,堅持不斷開拓、做大做強,堅持改革創新、敢為人先,堅持對外開放、融匯東西,堅持和諧發展、誠實守信,堅持愛國愛民、回報社會。名正則言順,精神變物質,“楚商”的正名,必將促進全省企業文化建設、企業生產發展,進而促進全省經濟、社會的發展。

論壇

湖北省首屆楚商論壇新聞發布會於2010年10月9日在省府所在地的湖北飯店隆重舉行。原湖北省委常委、湖北省企業發展促進會名譽會長張學奇到會並講話,省委宣傳部原常務副部長、湖北省荊楚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李德華作了開幕致詞,湖北省經信委原副主任、湖北省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陳旭東作了主題講話。企業界知名企業家嚴介和、劉寶林在會上作了發言。中國楚商網董事長周少波先生列席參會。新聞發布會由湖北省企業發展促進會、湖北省荊楚文化研究會舉辦,由省工商聯、省社科院支持舉辦,武漢華佗論箭企業顧問有限公司、中國商界領袖雜誌承辦,武漢電視台楚玉擔任主持人。新聞界、企業界、學術理論界共280多位代表參加了新聞發布會。
陳旭東在會上作了主題講話。他首先宣布,具有重要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的湖北省楚商論壇將於2010年12月5日在武昌洪山禮堂舉行,將邀請經濟理論界的大家、商界領袖、省市黨政領導、湖北的企業家以及一切關心和支持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發展的各界人士齊聚一堂,共商湖北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創新與發展的大計。會後將編印出版論文集,廣為傳播,為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發展鼓與呼,並送省委省政府及有關部門供決策參考。
原省委常委、省軍區政委、湖北省企業發展促進會名譽會長張學奇最後講話。他說,我不是湖北人,但長期在湖北工作,也算半個湖北人,我贊成叫楚商。他強調,我們響亮地把“楚商”叫了出來,就要愛護它、完善它。商業要和文化結合。湖北是楚文化的發源地,也是現代紅色文化的重要發源地。楚商要發揚楚文化和紅色文化的精神,為湖北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新聞發布會引起了較大反響。與會代表聽了講話,認為用“楚商”作為湖北商人的統一稱謂,是一件早就該做的大好事情。今天將這個問題提出來,並從楚文化的深遠內涵和當今湖北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兩個方面詮釋“楚商”稱謂的含義,使統一的“楚商”稱謂得到宣傳推廣,以團結和凝聚湖北商人隊伍,塑造湖北商人的良好形象,也為時不晚。湖北知名企業家劉寶林說:“楚商”最能體現湖北人的精神,這就是講誠信、講義氣的精神,創新開放和追新逐奇的精神,不斷開拓奮進的精神。湖北日報、長江日報、武漢晚報、武漢晨報、楚天都市報、楚天金報、長江商報和武漢電視台、湖北經視、湖北廣播電台等新聞媒體對會議盛況作了及時報導,新華網、人民網、鳳凰網、新浪網、搜狐網、網易網、騰訊網、漢網、荊楚網等大型知名網站也作了報導。中國楚商網提供此次會議的全程網路支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