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肅(歷史人物)

楊肅(歷史人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楊肅,原為樵夫,故又名楊樵。唐末南安縣水頭人。精岐黃之術,隱居於南安石井西北隅崎髻山中岩下讀書,後為道士。王審知的夫人有疾,楊肅灸之立即痊癒。王審知封他為“太乙真人”。朱熹贈楊樵對聯:“仙子友英賢,一局曾消千日瞬;天王旌國手,三軍為導萬人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肅
  • 別名楊樵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南安縣水頭
歷史之溯源,呂、楊情誼深,一笑泯恩仇,

歷史之溯源

楊氏自周至唐、宋陸續入閩,主流有三支。其中一支楊安公唐光啟元年(885)從河南固始縣王審知入閩(長子楊逸、次子楊肅、孫子楊明珠一同入閩)。楊肅公自唐入閩後初居南安水頭朴里(高美),其祖居屬“秧苗穴”寶地。子孫繁衍遠播,後世熊飛公遷南安官橋形成社莊、布厝、潭頭、塘上、新圩五個村,稱楊氏五寶,契約2萬餘人。
呂姓,出自姜姓炎帝之後,及魏氏改姓。傳至呂季玉,號心節(授光祿寺卿、贈鎮國公)擇南安朴鄉為家(今南安水頭朴里),奠定呂氏千秋基業,朴鄉遂成閩省呂姓發祥地。“圭叔之難”族人星散;斗轉星移,清初遷界,呂姓族人徙遷江西九江上饒、浙江溫州平陽蒼南等地。現今朴鄉亦名朴里、朴兜、地緣濱海,歷史悠久,經濟發達,人文薈萃,人口逾萬,村民皆呂姓,有“海都朴兜呂”之稱。(有乙甲、二甲、九甲三個宗祠)現稱朴一村朴二村朴三村,歸屬南安水頭鎮。2010年全球呂姓大會將在這裡召開。
桐橋呂姓譜載:泉州朴里十四世祖呂廷珪(元代)為其始遷祖,廷珪子二,長子趙玉,次子趙壁(改許姓)。
泮河呂姓系朴里卄五世祖呂細英(1600-1650),字隆堅,號字定,奉祀生員,妣謝氏子二遷浙江……。

呂、楊情誼深

據調查:朴里呂姓與社莊五寶楊姓,情誼深厚,源遠流長。
(1)早在公元886年楊肅(楊仙公)居住朴里時嫁女呂姓……。
(2)據朴里呂姓族譜載:呂姓六世祖晏,妣清源郡太君夫人楊氏。
(3)朴里呂姓七世祖王壽仁壽太君夫人楊氏(1010年左右)。
(4)社莊楊姓九世祖春卿慶元元年(1195)繼呂氏封孺人。
據調查,當地呂、楊通婚,由來已久,歷朝歷代,比比皆是,嫁來嫁去,你叫我外公,我叫你舅舅,都是親戚,血緣關係,密不可分。由來都從楊肅公(楊仙公)居住朴里而起。
楊肅公幼時登高遊玩,得授仙之秘,知天文識地理,通易理而精岐黃,懸壺濟世,造福黎庶。唐昭宗景福年間(892-893)因治癒閩王妃乳疾,賜進士、誥封太乙真人。閩王勸仕不應,賜以袞袍派三千士卒攜金斧、銀錘護送回鄉。所賜金銀財寶全部用於興修水利,留士卒開浚灌田千畝,鄉民永享其福,感公厚德人稱楊仙公。現楊、呂兩姓共同把楊肅公故居改建成太乙真人廟及楊肅公紀念館(留有仙跡岩楊肅墓泉州市文保單位)。朱熹夫子曾撰聯贊曰:仙子友英賢,一局曾消千日瞬,天王旌國手,三軍為浚萬年川。現今每年四月初七,五寶楊姓及其它楊姓、呂姓到朴里楊仙公廟拜祖,達數萬人。呂姓每戶安排酒席宴請楊姓姻親,結燈掛彩,楊、呂旌旗共飄、共祭,和睦相處,親密無間,情同手足。

一笑泯恩仇

綜觀泉州南安楊、呂二姓,姻親關係血濃於水,十分感人。回顧本地南監楊與泮河呂姓之間,由於九十年前一場械鬥,至今陰影籠罩未通往來不勝唏噓!宗族械鬥是愚昧無知的產物,目今太平盛世,社會小康,強調和諧。這次我們三人前往南安調查期間蒙朴里三村老人協會會長呂俊棍先生設家宴款待,陪同有朴里村呂玉屏、呂榮哲、呂輝溪先生等他們都殷切期望我們這裡楊、呂攜手、冰釋前嫌,一切應向前看,讚許我們此行目的、宗旨正確。為此我們認為冤冤相報何時了,雙方應高姿態的處理歷史情感問題,求同存異,促進和諧。試觀國、共兩黨紛爭幾十年,現今同是炎黃子孫,海峽兩岸,和平共處,統一在望。何況近百年之陰影到了該散的時候了。東門垟、泮河近在咫尺,唇齒相依,該握手言歡共創輝煌,團結合作,同奔小康。不應再把歷史遺留問題糾纏下去,應該在我們這一代把歷史遺留問題處理好,不要再把“陰影”留給子孫。學習朴里、楊、呂團結榜樣,讓我們楊、呂子孫同在一片藍天下,安居樂業,莊敬自強,有道是:歷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